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8年秋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课件31 共46张
2018年秋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课件31 共46张
一二三
(3)生产特点。 ①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 ,生产规模小。 ②单位面积产量高 ,商品率低。 ③机械化水平 低。 思考讨论 为什么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区和热带雨林气候区 ,而不是地中海气候区 ? 提示:水稻是喜温、喜湿的高产粮食作物 ,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 气候雨热同期 ,正好满足水稻好暖喜湿的条件。地中海气候热量充 足,但高温期降水少 ,不利于水稻的生长。
一二三
4.水稻种植业 (1)分布: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东南部、南部。 (2)区位优势。
区位因素 自然 气候 因素 地形
劳动力
社会 市场
经济 因素
生产经验
食物偏好
区位优势 亚洲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雨热同期 河流沿岸与下游三角洲地区,土地肥沃;水源充足 的丘陵地区,依山势修筑梯田 人口 劳动力资源丰富 稠密 粮食需求量大 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稻米是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
一二三
二、农业地域类型 1.形成 世界各地 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 条件差异很大 ,农业生产方式和类 型各具特色。 2.概念 在一定地域内形成的较稳定的、 成型的区域性农业生产类型 ,是 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 3.分类 (1)以种植业为主 :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 (2)以畜牧业为主 :大牧场放牧 业、乳畜业。 (3)以混合农业 为主:谷物家畜农业、种植业和牧羊 (牛)业并重的 混合农业。
一二三
思考讨论 土地沙漠化和土地盐渍化的成因一样吗 ?为什么? 提示: 不一样。沙漠化是土地逐渐变成沙质荒漠的一种环境退 化现象 ,是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使生态环境发生变化 ,植被破坏 ,风 沙加剧所致。而土地盐渍化则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灌溉使土壤表 层中含盐量太高 ,因此两者的成因是不一致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探究一
探究一
探究二
问题导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结合材料探究 : (1)海南省种植蔬菜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 提示:气温高;日照时间长 ;光照充足 ;雨量充沛 ;地形平坦 ;土层深 厚,肥力高;种植历史长 ;政策支持等。 (2)海南省推进“网上菜篮子”工程 ,体现出农业区位的什么因素 在发挥作用 ? 提示: 市场因素。
激趣诱思 2017 年 4 月 20 日至 5 月 30 日,
第十八届中国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 在寿光举行。第十八届菜博会以 “绿 色、科技、未来 ”为主题 ,在国际化、 科技化、市场化方面迈上了新的台 阶。
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农 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与主要特点 分别是什么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 境产生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 ?
一二三
5.商品谷物农业 (1)概念:以生产小麦、玉米等谷物为主 ,产品面向 市场的农业地 域类型。 (2)特点:生产规模 大,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 高。 (3)分布。 ①世界: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和 俄罗斯等国,一般 以家庭农场为主经营。 ②中国:东北和西北地区 ,以国营农场为主经营。
一二三
6.混合农业 (1)概念: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相互结合、兼而有之的综合性农业。 (2)分布。 ①世界:欧洲、北美洲和非洲的南非 ,以及大洋洲的 澳大利亚 、 新西兰 等地。 ②中国:珠江三角洲 地区的基塘生产。 (3)澳大利亚小麦 —牧羊混合农业的优点。 ①环境效益 :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 ,可保持土壤 肥力,形成 农业生态系统的 良性循环,获得良好的环境效益。 ②社会效益 :时间上做到忙、闲错开 ,便于合理、有效地安排农 业生产活动。 ③经济效益 :农场主决定 种植与放牧的规模,经济收入比较稳定 , 有利于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一二三
思考讨论 澳大利亚东南部混合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什么 ? 可采取哪些措施 ?
提示: 澳大利亚东南部墨累 —达令盆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 , 降水少 ,水源是其农牧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为此澳大利亚政府采 取了东水西调的措施。
一二三
三、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农业生产如果能保持合理的强度 ,土地等资源就可以为人类 持 续利用。 2.人类违反自然规律可能导致自然环境破坏 ,引起水土流失 、土 壤肥力下降等问题。 (1)农业生产的发展会引起自然植被、地表环境以及地表 辐射特 性和自然界的 碳循环等发生改变。如人类破坏原始森林使 生物多 样性受到严重破坏。 (2)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会给地理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如不合 理灌溉引起的土地 盐渍化。 (3)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也对 生态环境带来了某些负面影响。如 大量施用化肥 ,会使土壤 板结。
一二三
一、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1.农业 (1)概念:人类利用 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 部门。 (2)特点:地域性、 季节性和周期性。 2.主要区位因素
影响因素 自然条件 社会经 济条件 技术条件
内容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 劳动力、土地价格、 资金、管理等 冷藏、良种、化肥、机械等
一二三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古代,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重要。 (2)现代社会 ,社会经济 条件和农业技术 条件对农业区位影响越来 越突出。 思考讨论 “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产生此现象 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这反映出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 ? 提示: 气候原因导致橘与枳的区别。反映出农业的地域性特点。
探究二
问题导引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材料一 2016年2月10日中新网 :2015年海南省常年蔬菜基地面 积达10 227公顷,农户散种 3 333公顷,全年产量约 120万吨,新建设常 年蔬菜基地约 667公顷。 材料二 海南省携手某电子商务公司 ,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 ,推进 “网上菜篮子 ”工程,销售额达 4.93亿元。
第三单元 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课标阐释
1.通过认识农业生产活动 , 理解农业生产的地域性、 季 节性和周期性等显著特点 2.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农业区 位的因素及其对农业发展 的影响 3.通过对不同农业地域类型 特征的比较 ,认识不同地域 农业生产的特点 ,并会分析 其形成发展条件 4.结合实例 ,说明农业生产 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