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历史总复习测试题(附答案)

初中历史总复习测试题(附答案)

初中历史总复习测试题(附答案)
班级:姓名:
★请把答案全部填入答题卡,否则不计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请问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的原始居民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2、我们今天的汉字,是从什么发展而来的。

A、钟鼎铭文 B.大篆 C.甲骨文 D.隶书
3、文字是传承文化的载体之一。

秦灭六国后,秦始皇下令全国统一书写
A.楷书
B.隶书
C.小篆
D.行书
4、“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我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

下列选项与“唐宗”有关的是
A.开皇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
5、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最终完成是在
A. 汉朝
B. 唐朝
C.宋朝
D. 元朝
6、废除丞相是在下列哪个朝代
A、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7、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俄国B.英国 C.法国D.美国
8、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中,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

这场运动的口号是
A “自由”和“平等”
B “自强”和“求富”
C “民主”和“科学”
D “改革”和“开放”
9、某年的某天,一对队群情激奋的学生打着旗帜,在街上游行,他们高呼口号:“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这是我国近代史上哪一事件中的一幕?
A、义和团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0、“劝蒋——扣蒋——放蒋”这一过程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西安事变
C.重庆谈判
D.南京解放
11、“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2、他寒窗苦读终成状元,却弃官从商兴办实业,他是
A.张謇 B.詹天佑 C.魏源 D.严复
13、列宁说:“在战争结束后,俄国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国家建设里面去。

俄国慢慢“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列宁提到的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农业集体化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工业化政策
14、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内容是
A.恢复银行信用
B.加强保护关税
C.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调整工业
D.压缩农业生产
15、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成立的标志是
A.苏联卫国战争开始
B.太平洋战争爆发
C.《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D.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
16、“二战”后的欧洲逐步走向联合。

欧洲在1993年建立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是
A.世界贸易组织B.联合国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欧洲联盟
17、“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初显优;二次大战建大功,一朝解体两极终。

”该材料生动地描述了
A.美国的历史B.苏联的历史C.英国的历史D.法国的历史
18、“二战”以来,中东地区长期动荡不安,中东战争、海湾战争、巴以冲突、叙利亚内战……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外部因素是:
A.民族矛盾 B.领土争端 C.教派冲突D.大国干涉
19、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

其中的“一超”是指
A.欧盟
B.日本
C.中国
D.美国
20、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
A.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B.生物工程技术的广泛使用
C.航天技术的广泛使用
D.原子能的广泛使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21、战国七雄是指:楚、韩、赵、魏、齐、秦、。

22、秦汉时期,对待儒学态度截然不同的两个皇帝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23、唐朝农民改进了犁的构造,制成了,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

24、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包括、民权、民生。

25、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领导了著名的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诞生。

26、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于年。

27、美国为实施“冷战”政策,在军事上成立的组织是。

28、十月革命的领导人是_________。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29、新疆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东汉时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管辖。

()
30、北魏郦道元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内容完整的农书。

()
31、秋收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
32、北伐的主要对象是袁世凯、吴佩孚、张作霖三个军阀。

()
33、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
四、识图题(共10分)
34、看图回答问题
(1)上图中是我国一处名胜古迹,这是哪里? 它是在哪一次战争中变成这个样子的?(2)当你看到这残垣断壁心中有何感受?
35、看图,回答相关问题。

中西交通之路
⑴这条“中西交通之路”是在哪个朝代开通的?
⑵开通这条“中西交通之路”的人物是谁?
五、探究题(共3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
从1840年到1919年的历史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几条并行前进、交错发展的历史脉络:列强发动的一次又一次侵略战争,把中国推向灾难的深渊;志士仁人一次又一次地奋起,救国救民于苦海;……先贤们不懈斗争、上下求索,探寻着希望之路……
——摘编自《历史·政治文明历程》
请回答:
(1)在材料提及的历史阶段中,把中国推向“深渊”的侵略战争有哪些?请列举四次。

(8分)
(2)志士仁人一次次地“奋起”,包括了哪四次重要的近代化探索活动?(8分)(3)今天我们在感念先贤的同时,还应传承他们的哪些精神? (2分)
37、名人信件和日记能够反映时代风貌,下列材料反映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苏两个在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方面的探索和调整。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不久,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对罗斯福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


材料二 1935年,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应邀访问苏联,后来他写信给斯大林说:“我看到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整个国家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跟千百种障碍做不断斗争,在英勇而秩序井然的高潮中,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

”罗曼·罗兰还根据他在苏联的见闻撰写了《莫斯科日记》,在日记中,他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连在一起的》”——以上材料摘编自电视剧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共7分)
(1)材料一中“明智的试验”是指美国历史上哪次著名改革?(2分)此项改革与以往的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相比有何显著特征?(2分)
(2)依据材料二并从经济的角度看,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苏联“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取得了怎样的成就?(2分)当时的苏联领导人是谁?(2分)罗曼·罗兰认为苏联“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其中“消极的东西”是指什么?(2分)
(3)美苏两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对20世纪40年代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怎样积极的影响?(2分)
初中历史总复习测试题答题卡
班级:姓名: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四、识图题(共10分)
34、(1)
(2)
35、(1)
(2)
五、探究题(共30分)
36、(1)
(2)
(3)
37、(1)
(2)
(3)
参考答案
二、填空题
21、燕 22、秦始皇;汉武帝23、曲辕犁;筒车 24、民族主义
25、南昌 26、1939 27、“北约”组织 28、列宁
三、判断题
29、× 30、× 31、× 32、× 33、×
四、识图题
34、(1)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

(2)落后就要挨打,战争破坏了人类文明,我们要反对战争,维护和平。

(言之有理即可)
35、(1)西汉(2)张骞。

五、探究题
36、(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3)爱国主义精神、改革创新的精神等。

(言之有理即可)
37、(1)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

(2)实现了从落后农业国到社会主义工业强国的转变(或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斯大林;片面发展重工业,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完全使用指令性计划来发展经济等。

(3)使美苏成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重要成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