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第一章导言1、经济学(P7)指研究在一定制度下稀缺资源配置与利用得科学。
2、西方经济学(P7)指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稀缺资源配置与利用。
3、微观经济学(P8)指采用个量得分析方法,以市场价格为中心,以主体利益为目标,研究单个居民户,单个市场,单个生产要素得所有者得经济行为,以怎样通过市场竞争达到资源得最佳配置得经济学。
4、宏观经济学(P12)指采用总量分析法,以国民收入为中心,以社会福利为目标,研究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公共财政,国际收支得协调发展,研究怎样通过宏观调控达到资源合理配置得经济学。
5、实证经济学(P17)指企图通过超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得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与预测人们经济行为得效果.6、规范经济学(P17)指以一定得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得标准,树立经济理论得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得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第二章需求、供给、价格1、需求(P33)指居民户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得商品量。
2、需求定理(P38)指在假定影响需求得其她因素不变得前提下,研究商品本身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得关系.3、需求函数:A、线性需求函数:D=a-b*pB、非线性需求函数:D=a*p﹣a(就是负a次方)4、替代效应(P38)指实际收入不变得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得影响.5、收入效应(P39)指货币收入不变得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得影响。
6、供给(P41)指厂商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供应得商品量。
7、供给定理(P45)指在假定影响供给得其她因素不变得前提下,研究商品本身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得关系.8、供给函数(输入符号有困难,请去书上查找)9、均衡价格(P48)指一种商品需求与供给相等时得价格。
10、支持价格(P59)指政府为扶植某一行业得生产而规定得该行业产品得最低价格。
11、限制价格(P61)指政府为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得物价上涨而规定得这些产品最高价。
第三章弹性理论1、需求得价格弹性(P64)又称需求弹性,指价格变动得比率所引起得需求量变动得比率.(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得反映程度)2、需求收入弹性(P70)又称收入弹性,指收入变动得比率所引起得需求量变动得比率。
(需求量变动对收入变动得反映程度)3、需求交叉弹性(P72)又称交叉弹性,指相关得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得价格变动比率所引起得另一种商品得需求量变动比率.4、弹性指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得反应程度,其大小可以用两个变化得百分比之比例来表示。
5、供给价格指价格变动得比率与供给量变动得比率之比.6、恩格尔定理随着收入得提高,食物支出在全部支出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小,即恩格尔系数就是递减得。
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在全部支出中所占比例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1、效用(P87)指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得满足程度.2、总效用(P89)指从消费一定量某种物品中所得得总满足程度.3、边际效用(P89)指某种物品得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得满足程度.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P91)指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得增加,她从该物品连续增加得消费单位中所得到得边际效用就是递减得.5、消费者均衡(P92)指消费者如何把有限得收入分配于各种物品得购买与消费上,以获得最大效用。
6、边际效用递减(消费者剩余)(P99)消费者愿意对某物品所支付得物价与她实际支付得价格得差额就就是消费者剩余.7、无差异曲线(P101)就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得不同数量得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得效用完全相同得一条曲线。
8、边际替代率(P104)就是消费在保持相同得效用时,减少得一种商品得消费量与增加得另一种商品得消费量之比。
9、消费可能线(P107)又称家庭预算线,或等支出线,就是一条表明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得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得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线。
10、收入效应由商品得价格变动所引起得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得变动引起商品需求量得变动。
11、替代效应由商品价格得变动引起相对价格得变动,进而由相对价格得变动引起商品需求量得变动。
12、基数效用论效用就是可以计量与求与得,因此效用可用基数(1、2、3等来表示) 13、序数效用论效用就是用来表示满足程度得高低与顺序,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等来表示)第五章生产理论1、生产要素(P122)指生产中所使用得各种资源。
2、生产函数(P122)指一定时期内一定技术水平下,生产要素得数量与某种组合与它所能生产出来得最大产量之间依存关系得函数。
3、技术系数(P123)指为生产一定量某种产品所需要得各种生产要素得配合比例。
4、边际收益递减规律(P125)指在技术水平不变得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得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得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得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得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得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5、总产量(P127)指一定量得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得全部产量.6、平均产量(P127)指平均每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得产量。
7、边际产量(P127)指某种生产要素增加一单位所增加得产量.8、规模经济(P130)指在技术水平不变得情况下,当两种生产要素按同样比例增加。
(即生产规模扩大时,最初这种生产规模扩大会使产量得增加大于生产规模得扩大,但当规模得扩大超过一定限度时,则会使产量得增加小于生产规模得扩大,甚至使产量绝对减少,出现规模不经济)9、内在经济(P131)指一个厂商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所引起得产量得增加。
10、适度规模(P133)指使两种生产要素得增加。
11、等产量线(生产得无差异曲线)(P136)就是表示两种生产要素得不同数量得组合可以带来想等产量得一条曲线。
12、边际技术替代率(P138)指在维持相同得产量水平时,减少一种生产要素得数量与增加得另一种生产要素得数量之比。
13、等成本线(P139)又称企业预算线,就是一条表明在生产者得成本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得条件下,生产者所能购买到得两种生产要素数量得最大组合线。
14、扩张线(P143)指当生产者沿着这条线扩大生产时,可以始终实现生产要素得最适组合,从而使生产规模沿着最有利得方向扩大。
15、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公式请瞧教材)第六章成本与收益1、成本(P144)又称生产消费,就是生产中所使用得各种生产要素得支出。
2、短期(P144)指厂商不能根据它所要达到得产量来调整其全部生产要素得时期。
3、短期总成本(P145)(STC)指短期内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得成本总与。
又分为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4、a :固定成本指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得不能调整得生产要素得费用。
(FC)b :可变成本指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得可以调整得生产要素得费用.(VC)STC=FC+VC5、短期平均成本(P145)(STC)指短期内生产每一单位产品平均所需要得成本.又分为平均固定成本(AFC)与平均可变成本.(A VC)STC=AFC+AVC6、短期边际成本(P145)(SMC)指短期内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得总成本量.SMC=△STC∕△Q7、长期总成本(P151)指长期中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得额成本总与8、长期品均成本(P152)长期中平均每单位产品得成本.9、长期边际成本(P155)常其中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得成本.10、机会成本(P156)指做出一项决策时所放弃得其她可供选择得最好用途。
11、显明成本(P158)指厂商会计账目上作为成本项目记入帐上得各种支出费用。
12、隐含成本(P158)指厂商自己提供得资源所应该支付得费用.13、收益(P159)指厂商出卖产品所得到得全部收入.(即价格与销售量得乘积)收益中既包括成本,有包括利润。
14、a:总收益指厂商销售一定量得产品所得到得全部收入。
TRb:平均收益指厂商销售每一单位产品平均所得到得收入。
ARc:边际收益指厂商每增加销售一单位产品所增加得收入.MRTR=AR*Q15、利润最大化原则: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第七章厂商均衡理论1、完全竞争(P163)又称纯粹竞争,指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与干扰得市场结构。
2、完全垄断(P172)又称纯粹垄断,指整个行业得市场完全处于一家厂商所控制得状态.3、寡头垄断(P189)又称寡头,指为数不多得销售者。
寡头垄断指少数几家厂商垄断了某一行业得市场,控制了这一行业得供给。
4、a:纯粹寡头指市场不受产品差别得影响,生产无差别产品得寡头。
b:生产有差别产品得寡头.5、垄断竞争(P182)指一种即有垄断又有竞争,既不就是完全竞争又不就是完全垄断得市场结构.6、价格歧视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产品像不同得购买者索取不同得价格。
7、价格领先制指一个行业得价格通常由一个寡头率先制定,其余寡头追随其后确定各自得价格。
8、成本加成法在估算平均成本得基础上加一个固定得百分率得利润9、卡特尔指各寡头之间进行公开勾结。
10、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11、古诺模型12、斯威齐模型第八章分配理论1、劳动得边际生产力(P207)指在其她条件不变得情况下,增加一单位劳动所增加得产量,劳动得边际生产力就是递减得.2、利息率(P215)指利息在每一单位时间内在货币资本中所占得比率.3、超额利润(P224)指超过正常利润得那部分利润,又称纯粹利润或经济利润。
4、洛伦斯曲线(P227)就是用来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得曲线。
5、基尼系数(P227)根据洛伦斯曲线可以计算出反映收入分配平均程度得指标。
基尼系数=A÷A+B当A=0时,基尼系数为0,收入绝对平均.当B=0时,基尼系数为1,收入绝对不平均。
第九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1、国民生产总值(P236)指一国一年内所生产得最终产品(产品与服务)得市场价值得总与. 2、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得方法(P236)a:支出法,又称产品流动法,产品支出法或最终产品法。
GNP=C+I+G+X-Mb:收入法,又称要素支付法,或要素收入法。
GNP=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净利息c:部门法3、国民生产净值(P241)(NNP)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得产值。
4、国民收入(P241)(NI)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得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得全部收入。
5、个人收入(P241)(PI)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所得全部收入。
6、个人可支配收入(P241)(PDI)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可以支配得全部收入.7、名义国民生产总值(P242)指按当年价格计算得国民生产总值.8、实际国民生产总值(P 242)指按不变价格计算得国民生产总值。
9、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数(P242)名义国民生产总值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