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科学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论科学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三峡论坛》2012年第2期,总第248期126论科学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陈运普陈江燕(三峡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 宜昌 443002)摘 要: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日益显著并不断增强。

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科学技术具有较强的渗透功能、传播功能、示范教育功能、创新功能和评价能力。

研究科学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科学技术; 思想政治教育; 功能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12)02-0126-04科学技术不仅具有很强的生产力功能,而且蕴含了丰富、深刻的教育内涵。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科学对于人类事务的影响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大家都熟悉的:科学直接地、并且在更大程度上间接地生产出完全改变了人类生活的工具。

第二种方式是教育性质的——它作用于心灵。

尽管草率看来,这种方式好像不大明显,但至少同第一种方式一样锐利。

”[1]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当代社会诸方面的广泛应用,科学技术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丰富并改善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提高了人们的科技素质,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

由此,科学技术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也随之日益凸显。

一、科学技术的示范教育作用1. 科学技术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取得了卓越成就,但也存在着重形式轻实效、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

科学技术的发展打破了这些限制,使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更为隐蔽地渗透到其它知识体系和社会生活之中。

“科技改变生活”,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使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不再受特定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高科技的运用,如电影中的3D数字技术,使电影画面更为真实、逼真,带给人们视觉冲击与享受的同时,也大大加深人们对该电影的印象。

通过电影或者电视这种隐性化的包装,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是惊人的。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借助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可以针对任何一种复杂的研究对象,把它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研究。

通过对思想信息系统进行要素、结构性、环境性分析,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科学技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生活,生活就是课堂,发挥着示范教育的功能。

2. 引导教育的作用科学技术带来生产力变革的同时,也将强大的技术运用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这些技术中对我们的生活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计算机网络技术。

网络世界打破了人们的传统思维方式,涌现出许多新鲜词汇和语录,这些词汇和语录用起来朗朗上口,如果谁不会,可能就会被嘲笑“out”了。

网络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如此之大,甚至达到了“操控”的地步,出现了诸如“微博控”这样的人群。

据调查统计表明,我国的网民数每年都在迅猛地增长,其中绝大多数网民是18-35岁的年青人,正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

[2]可想而知,科学技术中网络的运用对我们的教育带来冲击的同时也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收稿日期:2011-12-31作者简介:陈运普(1965-)男,汉族,河南漯河人,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陈江燕(1986-)女,汉族,湖北黄冈人,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0年硕士研究生。

论科学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127计算机网络创造了互动的传播模式,提供了全球最大的文化参与和互动的场所。

在计算机网络中,每个人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信息的制造者,并且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生产出新的信息。

而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要求要“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国家支持建设以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卫星视频系统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加强经济实用型终端平台系统和校园网络或局域网的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各种音像手段,继续搞好多样化的电化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

”这些都要求我们要广泛利用科学技术的丰富教育手段,广泛宣传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科学技术来引导教育。

1999年,清华大学学生自发创立了全国第一个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红色网站”之后,一批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如“马克思主义之家”、“红色中国”、“红色风暴”、“思想政治工作之窗”、“红色世界”等纷纷建立,互联网开始正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

互联网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我们需要利用好这一“平台”来进行引导工作。

网络的开放性,增强了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自主性;网络的隐匿性,为受教育者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场所;网络的时效性,增强了信息反馈的时效性。

在这个“平台”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明显的变化:从教育对象的集中统一转变为分散多样化;从教育方式的单向灌输和被动接受转变为双向甚至多向的直接交流或互动;从工作周期长、效果反馈慢转变为周期短、见效快。

二、科学技术的传播教育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伴随而来的是广播、电视、音像制品以及与高科技紧密结合的新兴大众传播媒介。

这些大众传媒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现代化的物质手段,极大地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

第一,传播的快捷性。

科学技术,特别是大众传媒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广泛运用,大大提高了其时效性,特别是在有了互联网络后,这种特点就更加明显地体现出来。

第二,传播信息内容的广泛性。

一方面,由于大众传媒技术突破了地域上的限制,接受的人数增加,使不同文化层次的人都可以通过一定的媒体获得大量的信息;另一方面,大众传媒技术使信息内容具有广泛性,人们可以通过大众传媒接触各种各样的新事物、新知识、新信息。

第三,传播方式的多样性。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们只用听觉能够认识事物的15%,用视觉能够认识事物的20%,而视觉、听觉并用可以认识事物的65%。

[3]当今,以计算机、多媒体、虚拟现实激光技术为手段,以图、文、声、像等表达教育内容,增加教育信息含量,思想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将大大增强。

网络技术的运用给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更加形象、生动、逼真。

计算机模拟现实,让人身临其境,切身体验,使事与理、情与法、形与声、形与神等有机地交融在一起,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给思想政治教育对象造成鲜明清晰的视觉印象。

1. 思维方式的传播马克思指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映。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4]科学技术的运用,使大量的信息移入人们的头脑,这些信息传播着各种思维方式,从而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首先是单向型思维方式向多向型思维方式转变。

所谓单向型的思维方式,是指在认识事物或思考问题时,只是针对事物本身,从一点出发,沿着固定不变的方向发展的思维方式。

其具有简单性、静态性、片面性、封闭性的特点。

而多向型思维方式,是指在认识事物或思考问题时,针对事物本身,从多点出发,沿着多个不同方向发展的思维方式,具有复杂性、动态性、系统性、开放性的特点。

其次是被动式思维方式向主动式思维方式转变。

被动式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依赖性的思维方式,做什么事情都是等着别人来安排,靠别人来帮忙,向别人要办法。

主动式的思维方式,就是做什么事情都是自己去开拓,自己去闯荡,自己去创新,它强调个体的主动精神。

科学史研究之父萨顿所著《科学史与新人文主义》中文版序言中说,“人们之所以对科学史的极端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历史学家和科学家也缺乏认识,是因为他们大多数只是从科学的物质成就上去理解科学,而忽视了科学在精神方面的作用。

科学《三峡论坛》2012年第2期,总第248期128 对人类的功能决不只是能为人类带来物质上的利益,那只是它的副产品。

科学最宝贵的价值不是这些,而是科学的精神……”[5]正是这探索、创新、执着、求真的科学精神不断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同时这些思维方式也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去。

我们常说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是研究人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品质的形成、变化和发展,因此,就要摸清人的思想行为变化发展的规律。

而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支配和改变着行为。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也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渗透到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就是要求我们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精神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用变化、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注意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

2. 行为模式的传播科学技术在传播思维方式的同时,也传播着行为模式。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的行为内容发生着变化。

首先,新科学技术的运用克服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行为的单调、陈旧等缺陷,它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多种多样的素材和信息,并不断地为受教育者提供新的人文思想。

它可以无条件地传递人类的公理、正义和良知,可以客观公正地揭露和抨击阻碍社会进步的丑恶现象,从而净化和提升人类的精神。

其次,它还对社会发展的热点、疑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广泛宣传,追踪报道,并深入讨论,而这些问题,亦是思想政治教育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通过网络信息技术为大家明确方向、弄清是非、增长见识、开阔眼界,从而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行为方式发生着转变。

网络信息上的交互式沟通将吸引人们由传统的被动式接受“灌输”教育变为主动参与思想交流,在思想碰撞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引导,把传统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面对面的直接教育方式变为间接方式。

网上教育具有实时性、交互性等特征,可以运用多媒体的技术手段,把许多无法单纯用语言表达的思想情感借助声像、动画等手段形象地表达出来。

如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不再仅仅局限于“面对面的教学”方式,人们可以通过网上直播、同步交流、信息检索、现实虚拟、短信发送等新的传播方式进行思想交流。

这样既方便又快捷,而且信息量大、更新也快,可以随时随地掌握人们的思想动态并加以规范和引导。

在网络上,有“电子信箱”、“留言板”、“聊天室”、“博客”、“微博”等许多交流方式,在手机上有“多媒体短信”、“文字短信”、“语音短信”、“彩信”等多种信息传递方式,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行为模式。

三、科学技术的创新教育作用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时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

这要成为今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

”[6]科学技术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现实可能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方法等方面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1. 教育内容的创新所谓教育内容,通常是指教育活动中所传递的人类文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