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
其原名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
前80回曹雪芹著,后40回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本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族的腐朽,对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
主旨
概述
在20世纪初,“《红楼梦》原作者究竟是谁”这个问题曾经引起中国学界的争论,这个争论至今仍然存在。
但大多数学者取得了共识——《红楼梦》是由曹雪芹撰写的前八十回,高鹗与程伟元续全的,但也有观点认为八十回后是由无名氏所续,高鹗与程伟元不过是编纂者。
曹雪芹
辈的曹颙和曹頫相继担任江宁织造达60余年之久,颇受康熙帝宠信。
曹家也因此成为当时财势熏天的“百年望族”;雍正初年,由于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多次打击,曹頫被革职入狱,家产抄没,举家迁回北京,家道从此日渐衰微。
这一转折,使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更清醒地认识了社会制度的实质。
从此他生活一贫如洗,但他能诗会画,擅长写作,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小说《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出了这部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巅峰的文学巨著。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曹雪芹陷于极度的忧伤和悲痛之中,到这一年的除夕(1763年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世(注:也有说法是死于次年除夕,即公元1764年2月1日,曹雪芹逝于1763年的说法见甲戌本脂砚斋甲午泪笔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
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
余尝哭芹,泪亦待尽”),入葬费用由好友资助。
现存最早手抄本是乾隆甲戌年(1754年)的,但只有不连续的16回。
后来又发现了若干手抄本,较重要的如乾隆庚辰年(1760年)抄本,今存78回。
这些手抄本都题名《石头记》,并且有署名“脂砚斋”等人的许多评语,所以又被称为“脂评本”,简称脂本;脂本何以出现并流传,尚有争议。
高鹗、程伟元
作者勘正
《红楼梦》第一回正文中,将作者归之为“石头”,这自然是小说家言。
紧接着又提到,此书经“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
而早期抄本中的大量脂批则直指曹雪芹就是作者。
如甲戌本第一回有批语:“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笔狡猾之甚。
”据一部分红学家研究,脂批还多次说《红楼梦》的故事很多取材于曹家史实,也可作为旁证。
由于脂批中透露作批者与曹雪芹及其家族关系紧密,也熟知甚至部分地参与了《红楼梦》的创作,因此脂批可以说是曹雪芹作为《红楼梦》作者的最直接证据,但有些派别认为脂批纯属后来者杜撰,不能作为研究证据。
清代诗人富察氏明义在其《题红楼梦》诗序中说:“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盖其先人为江宁织府。
其所谓大观园者即今随
园故址。
惜其书未传,世鲜知者,余见其抄本焉。
”另一位清代宗室诗人永忠作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的咏《红楼梦》诗题曰:“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三绝句(姓曹)”。
这大概是除《红楼梦》本身和脂批之外,最早指出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的记载。
明义和永忠都是曹雪芹同时代人,虽然没有证据表明他们认识曹雪芹,但他们与曹雪芹的朋友敦诚、敦敏兄弟有密切往来,因此他们的说法被认为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清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红楼梦》是一部大书。
它并不只是一部言情小说,它更是一部对君主专制社会末期四大家族的兴衰史的概述,这已经逾越了言情小说的范围。
《红楼梦》起于言情而终于言情,但不止于言情,这样才能衬出情的深度与厚度在如此精妙的布局和秩序下,这等空间、这群人物中,看似庞杂的故事在作者的笔下事无巨细,分明清晰地娓娓道来。
毛泽东评价
1、《红楼梦》我至少读了3遍……我是把它当历史读的。
当故事读,后来当历史读。
《红楼梦》的第四回,那是个总纲,还有《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晴雯歌》和注。
第四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讲护官符,提到四大家族:“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红楼梦》写四大家族,阶级斗争激烈,几十条人命。
统治者二十几人(有人算了说是三十几人),其他都是奴隶,三百多个,鸳鸯、司棋、尤二姐、尤三姐等等。
讲历史不拿阶级斗争观点讲,就讲不通。
2、中国有四部经典文学名著:《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
3、不读五遍《红楼梦》,没必要发表评论。
4、《红楼梦》不仅要当做小说看,而且要当做历史看。
他写的是很细致的、很精细的社会历史。
他的书中写了几百人,有三四百人,其中只有三十三人是统治阶级,约占十分之一,其余都是被压迫的。
牺牲的、死的很多,如鸳鸯、尤二姐、尤三姐、司棋、金钏、晴雯、秦可卿和她的一个丫环。
秦可卿实际是自杀的,书上看不出来。
贾宝玉对这些人都是同情的。
你们看过《金瓶梅》没有?这部书写了宋朝的真正社会历史,暴露了封建统治,揭露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矛盾,也有一部分写得很细致。
《金瓶梅》是《红楼梦》的祖宗,没有《金瓶梅》就写不出《红楼梦》。
但是,《金瓶梅》的作者不尊重女性,《红楼梦》、《聊斋志异》是尊重女性的。
鲁迅的评价
1、《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
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在我的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证成多所爱者当大苦恼,因为世上,不幸人多。
惟憎人者,幸灾乐祸,于一生中,得小欢喜少有罣碍。
然而憎人却不过是爱人者的败亡的逃路,与宝玉之终于出家,同一小器。
但在作《红楼梦》时的思想,大约也止能如此;即使出于续作,想来未必与作者本意大相悬殊。
惟披了大红猩猩毡斗篷来拜他的父亲,却令人觉得诧异。
(《集外集拾遗补编·〈绛洞花主〉小引》)
2、“全书所写,虽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迹,而人物事故,则摆脱旧
套,与在先之人情小说甚不同。
……盖叙述皆存真,闻见悉所亲历,正因写实,转成新鲜。
……”(《中国小说史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