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现状及趋势

论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现状及趋势

论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刘鑫华-----20070802036
摘要:城乡统筹发展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项战略决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应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的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改变我国典型的城乡分割、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大,城市乡村二元社会结构,以形成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格局,其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需要处理好许多矛盾和问题。

关键词:城乡统筹;区域发展;城乡分割;二元结构
统筹城乡地区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

农村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保证。

只有农村现代化建设保持相应水平,具备保持良好的基础,城镇化才能得以持续稳步发展。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是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别的战略决策问题,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

一、城乡统筹的涵义
(一)城乡统筹的概念
城乡统筹发展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以新农村建设为核心的城市化发展新思维,而选择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时机,则取决于市场机制和现有城市发展水平两大动力系统的完备程度。

城乡统筹是一种注重城乡协调发展和均衡发展、注重城乡之间和人际之间公平与和谐的一种发展理念、发展观和政策导向。

城乡统筹是一种注重城乡协调发展和均衡发展、注重城乡之间和人际之间公平与和谐的一种发展理念、发展观和政策导向。

(二)城乡统筹的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家获得者刘易斯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存在着突出的二元经济结构问题,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

如果城乡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就会影响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并带来诸多问题。

他研究了二元经济结构问题,提出了工业化带动论。

主张以现代部门扩张为主,现代部门和传统部门互联互动并且循环往复,不仅能推动和促进二元经济转变为一元经济,而且能推动和促进不发达经济转变为发达经济。

二、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意义
城乡统筹发展,是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突破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高度重视我国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问题,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城乡统筹发展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城乡统筹发展是实现城乡经济良性循环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和关键所在。

三、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
(一)、经济方面
从我国的城乡现状看,城镇和二、三产业总体规模偏小,经济实力和城市功能不强,对农村辐射带动能力明显不足。

城乡差距仍然过大,广大农村资金较为匮乏,投入严重不足,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够。

农村居民消费明显低于城市居民消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持续扩大的趋势,局部地区的城乡贫富差距已经进
入了容易滋生社会不满情绪的严重状态。

区域发展不平衡、广大农村地区发展落后、城市带动农村犹如小马拉大车的状况未根本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突出仍然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

(二)、社会方面
1,城乡不平等的户籍制度
现行户籍制度根本特征是划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实行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二元结构,与新形势、新体制已不相融合,甚至彼此对立和矛盾,阻碍了城市化进程,加剧了城乡割裂,阻碍了城乡统筹,加剧了社会分化。

2,城乡不平等的土地制度
现行土地制度采取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办法,主要实现形式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集约化、规模化和社会化生产的要求与现实的小农分散生产经营产生了巨大的矛盾。

3,城乡就业政策不平等
由于不平等的就业政策,农民工进城待遇明显低于任职的城市人,他们劳动风险高,流动性强,往往不能按时足额领到劳动报酬,享受不到与城镇工人一样的就业政策,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极为普遍。

4,城乡不平等的社会保障体系
长期以来,农民一直以土地保障为基础、以家庭保障为核心,在传统保障机制被逐渐削弱的同时,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建工作却十分缓慢,社会保障的覆盖率也很低。

(三)、文化方面
农村人口数量庞大,农村文化教育卫生设施及社会事业建设相对仍较薄弱。

教育投入在城乡之间的分配不均衡、不合理,农村教育资源的匮乏,农民受教育水平和文化水平远低于城市,总体素质不高。

农村教育条件非常落后,与城市有着天壤之别。

农村文化的整体水平差,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农民市场观念落后保守,在与时俱进和创新方面较弱,应对市场的能力也不高,加之市场机制不完善,导致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这些都加大了城乡统筹的压力,阻碍了城乡统筹的发展。

四、我国城乡统筹发展趋势
(一)市区城乡规划一体化
1、优化城乡空间结构。

合理确定功能分区,加强规划对接和资源整合,优化产业结构,完善服务功能,增强集聚能力。

完善路、水、电、便民服务中心、垃圾处理等综合配套设施,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

2、完善市区规划体系。

加快城市总体规划、镇村建设规划和建设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工作,切实做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的规划体系。

3、加快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

按照“统一规划、垂直领导、分级管理”的要求,完善城乡规划统一管理协调机制,各级政府加强对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管,加大对违法建设行为的查处力度
(二)、市区城乡土地利用一体化
1、做好土地利用规划调整修编工作。

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为契机,按照市区率先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合理安排城市、集镇及产业布局等各项用地,为今后的发展预留空间。

2、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发证。

加强土地产权制度建设,通过确权和土地登
记,明确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建设用地和农用地界限,明确土地所有权主体及相应的土地使用权主体,特别是要搞好集体经营性用地的认定和确权发证。

3、全面推进土地整治和村庄重建。

以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全面规划、由点到面地推进农村田水路林村园房的综合整治,有计划地推进农地整治和村庄重建,推进高标准农田和新农村建设。

积极推进农村住宅置换,引导农民按照城镇规划和村庄规划
(三)、推进市区城乡就业社保一体化
1、建立城乡统筹的促进就业创业体系。

以“同人、同城、同制度”为目标,制订市区统筹城乡就业规划,实现市区城乡劳动力统一就业和失业登记,并在政策上将就业援助范围扩大到市区所有就业困难群体和困难家庭。

2、加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养老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个人缴费、集体补助、财政补贴相结合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和安置办法,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纳入征地成本,做到即征即保。

(四)、推进市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一体化
1、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

进一步提高市区公路网络化程度。

加快市区城乡大通道建设。

2、加快供水、污水处理设施一体化步伐。

加快推进农村区域供水,配套完善供水管网和供水设施。

3、加快农村燃气基础设施建设。

制订农村燃气发展规划,统筹城乡燃气供应和管理。

加大城区老旧燃气管网的改造力度,确保安全供气。

加快推进农村燃气供应系统建设,扩展燃气管网,实施天然气加气站建设,积极推广使用天然气
4、统筹城乡邮、电、互联网设施建设。

加强邮政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导入“新农村集中居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标准”,加强农村供配电网络的改造提升,有序推进农村电气化建设,
(五)、推进市区城乡金融服务一体化
1、加快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逐步恢复已经撤销的农业银行乡镇营业网点,农业银行机构网点覆盖市区所有乡镇。

突出农发行对农业综合开发以及水利、道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信贷支持中的主导作用。

2、努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大力推进金融创新,开发适合“三农”特点和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培育农业保险市场,积极开发设施农业、畜禽水产养殖业保险险种,健全再保险市场体系。

完善和推广小额信用贷款,
3、建立健全农村信用担保体系。

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

凡不违反法律规定、财产权益清晰、风险能够有效控制的各类动产和不动产,都可以试点用于贷款担保。

参考文献:
[1]陈享光,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探索[N],光明日报,2004-07-14
[2]张兴,城乡统筹发展之经济学分析[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3]詹卉,中国城乡统筹问题:基于马克思城乡统合理论的分析[N],城乡协调发展
[4]杨立新,蔡玉胜,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论梳理和深入探讨[J],税务与经济,2007
[5]孔祥敏,城乡统筹发展障碍及对策[ J],长白学刊,2004,(6): 65~69
[6]蒋元文,发展经济学理论对统筹城乡发展的借鉴与启示[J],重庆2008(4)15
[7]罗承勇,影响城乡统筹的制约因素和协调发展对策[J],决策导刊,2007(10) 6~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