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第一章:自由水:距离胶粒较远而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分。
束缚水:靠近胶粒而被胶粒吸附束缚不易自由流动的水分。
水势Ψw: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单位Pa。
即水溶液的化学势与纯水的化学势之差,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所得的商。
渗透势Ψs: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而使水势降低的值。
压力势Ψp:细胞壁阻止原生质体吸水膨胀的力量,是增加水势的值。
重力势Ψg:水分因重力下移而增加水势的值。
衬质势Ψm:细胞内胶体物质的亲水性而引起水势降低的值。
质外体途径: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的部分移动。
此途径速度快。
跨膜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移动到另一个细胞,要两次通过质膜,还要通过液泡膜。
共质体途径:水分通过胞间连丝的吸收。
移动速度较慢。
根压:靠根部水势梯度使水沿导管上升的动力。
伤流:从受伤或折断的植物组织溢出液体的现象。
吐水:从未受伤叶片尖端或边缘向外溢出液滴的现象。
蒸腾拉力:植物因蒸腾失水而产生的吸水动力,内聚力学说:这种以水分具有较大的内聚力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来解释水分上升原因的学说,称为内聚力学说。
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的表面(主要是叶片),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蒸腾速率: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叶面积蒸腾的水量,用g/m2*h表示。
蒸腾比率: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干物质与蒸腾失水量的比值,用g.kg-1表示。
蒸腾系数:植物制造1 g干物质所需水分的克数,用g.g-1表示。
水分临界期:植物对水分不足最敏感的时期。
第二章:矿质营养:植物对矿物质的吸收、转运和同化灰分元素:指以氧化物形式存在于灰分中的元素,又叫矿质元素。
大量元素:植物对其需要量相对较大的元素,碳、氢、氧、氮、钾、钙、镁、磷、硫九种。
微量元素:植物需要量极微,稍多即发生毒害的元素,氯、铁、锰、硼、锌、铜、镍、钼八种。
通道运输理论:细胞质膜上有内在蛋白构成的通道,横跨膜的两侧,离子顺着跨膜的电化学势梯度进入细胞。
不同离子有不同的离子通道。
载体运输学说:质膜上的载体蛋白属于内在蛋白,它有选择地与质膜一侧的分子或离子结合,形成载体—物质复合物。
通过载体蛋白构象的变化,透过质膜,把分子或离子释放到质膜的另一侧。
泵运输理论:质膜上存在着离子泵(ATP酶),它催化ATP水解释放能量,驱动离子逆电化学势梯度转运。
细胞膜上的离子泵主要有质子泵和钙泵。
胞饮作用:细胞通过膜的内折从外界直接摄取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
诱导酶:指植物中本来不含(或很少有)某种酶,但在特定的外来物质的诱导下而生成的酶。
生物固氮:某些微生物把空气中的游离氮固定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
营养最大效率期:植物对矿质元素需要量最大,吸收能力最强,效果最好的时期。
如开花结实期,“麦浇芽”,“菜浇花”。
第三章:异养植物:只能利用现成有机物作营养,如某些微生物和少数高等植物。
自养植物:利用无机物做营养,并将它合成有机物,如绝大多数高等植物和少数微生物。
光合作用:指绿色植物吸收阳光的能量,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光合膜:光合作用中光能的吸收、传递、转换,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均在类囊体膜上进行,故类囊体膜又称光合膜。
荧光现象: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在反射光下呈红色的现象。
光合单位:结合在类囊体膜上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最小结构单位。
包括聚光色素系统和光合反应中心。
光合反应中心:在类囊体中进行光合作用原初反应的最基本的色素蛋白结构。
红降现象:当光波波长大于685nm(远红光)时,虽然光量子仍被叶绿素大量吸收,但量子产额急剧下降的现象。
增益效应:两种波长的光协同作用而增加光合速率的现象。
如在远红光(710nm)条件下,补充红光(650nm),则量子产额大增,比两种波长的光单独照射的总和还多。
光合电子传递链:是由两个光系统(PSⅠ和PSⅡ)和若干电子传递体,按一定的氧化还原电位依次排列而成的体系,又叫“Z”链。
H2O是最终电子供体,NADP+是最终电子受体。
水的光解放氧:水在光照下经过PSⅡ的作用,释放氧气,产生电子,释放质子到类囊体腔内的过程。
PQ穿梭:在光合电子传递过程中,PQ接受Q传来的电子时,PQ会与类囊体膜外侧H+结合成PQH2,然后把H+释放到类囊体腔中,导致叶绿体基质pH上升,并形成跨膜的质子梯度,这有利于光合酶的活化和ATP的形成。
光合磷酸化:叶绿体利用光能驱动电子传递建立跨类囊体膜的质子动力势,质子动力势把ADP和无机磷酸合成ATP的过程。
同化力:光合作用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形成ATP和NADPH,用于暗反应中CO2 的同化,把ATP和NADPH这两种物质合称为同化力。
Pi运转器:叶绿体中的磷酸丙糖运到胞质溶液时与胞质溶液的Pi进行交换运输的结构。
胞质中合成蔗糖时,释放Pi多,磷酸丙糖运出叶绿体也多,光合速率加快。
光呼吸:植物的绿色细胞在光照下吸收O2和放出CO2的过程。
光合速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CO2的物质的量或放出O2的物质的量,或积累的干物质的质量。
光补偿点:光合过程中吸收的CO2和光呼吸和呼吸过程中放出的CO2等量时的光照强度。
C4P>C3P光饱和点:植物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时的光强。
C4P >C3PCO2补偿点:光合吸收的CO2和呼吸放出的CO2等量时外界的CO2浓度。
C4P<C3PCO2饱和点:植物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时CO2的浓度。
C4P<C3P光能利用率:植物光合作用所累积的有机物所含的能量,占照射在单位地面上的日光能量的比率。
第四章:呼吸作用:一切活细胞经过某些代谢途径使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生物氧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质在生物体内氧化降解,包括消耗O2生成CO2、H2O和放出能量的过程。
生物氧化在线粒体中进行。
呼吸链:呼吸代谢中间产物脱下的电子和质子,沿着一系列有顺序的呼吸传递体组成的传递途径,传递到分子氧的总轨道。
呼吸传递体= 氢传递体+ 电子传递体抗氰呼吸:在氰化物的存在下,某些植物呼吸不受抑制,则把这种呼吸称为抗氰呼吸。
氧化磷酸化:生物氧化中,电子经过电子传递链传递到氧,伴随ATP合酶催化,使ADP和磷酸合成A TP 的过程。
末端氧化酶:把底物的电子传递到分子氧并形成水或过氧化氢的酶。
巴斯德效应:O2抑制酒精发酵的现象,即O2可以降低糖酵解产物的积累。
能荷:即ATP—ADP—AMP系统中可利用的高能磷酸键的度量。
呼吸速率:单位植物组织重量在单位时间内释放的CO2或吸收的O2的量。
CO2 µmol / g·hr。
呼吸商:植物组织在一定时间内释放的CO2与吸收的O2摩尔数的比值。
呼吸最适温:能较长时间维持最快呼吸速率的温度。
温度系数Q10:由于温度升高10℃所引起的反应速率的增加,称为温度系数。
第五章:源:同化物产生的器官。
如成熟叶片、发芽中的块根、块茎等。
库:同化物消耗或贮藏器官。
如根、种子、果实,以及发育中的块根和块茎等。
筛分子—伴胞复合体(SE–CC复合体):韧皮部中有机物装载或者卸出的一种结构。
韧皮蛋白:是指存在于筛管内壁的一种蛋白质。
它的功能是把受伤筛分子的筛孔堵塞住,使韧皮部汁液不外流。
韧皮部装载:指光合产物从韧皮部周围的叶肉细胞到SE-CC复合体的整个过程。
韧皮部卸出:装载在韧皮部中的同化产物输出到库的接受细胞的过程。
原则是阻止卸出的蔗糖被重新装载。
多聚体-陷阱模型:指糖分运输从维管束鞘细胞到居间细胞再到筛分子过程中有选择性和浓度梯度积累的现象。
压力流学说:认为筛管中溶液流运输是由源端和库端之间渗透产生的压力推动的。
胞质泵动学说:认为筛分子内的细胞质能相互联结,形成胞纵连束,束内呈环状的蛋白质在收缩和张弛的同时,带动有机物长距离运输。
收缩蛋白学说:认为筛分子内存在微纤丝相连的网状结构,微纤丝由韧皮蛋白(p-蛋白)组成,它的收缩和伸展,促进有机物的运输。
配置:源叶中新形成同化物转化为贮藏利用和运输用。
分配:新形成同化物在各种库之间的分布。
库强度:库对有机物的竞争能力。
库强度=库容量*库活力。
膨压和植物激素影响库的竞争能力。
第六章:初生代谢产物:指糖类、脂类、核酸和蛋白质等光合作用的直接产物。
次生代谢产物:指由糖类等有机物次生代谢衍生出来的物质。
一般存在于液泡或细胞壁中,大部分不再参与代谢,分萜类、酚类和含氮次生化合物三类。
酚类:是芳香族环上的氢原子被羟基或功能衍生物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
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1、水分是细胞质的主要成分;2、水分是代谢作用过程的反应物质;3、水分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4、水分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5、水分能维持植物体正常的温度研究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意义:1、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性。
2、判断细胞死活。
3、测定细胞液的溶质势,进行农作物品种抗旱性鉴定。
4、测定物质进入原生质体的速度和难易程度。
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1、植物对水分吸收和运输的主要动力。
2、植物吸收矿质盐类和在体内运转的动力。
3、能够降低叶片的温度。
植物必须的矿质元素要具备哪些条件?1、缺少该元素,不能完成生活史;2、缺少该元素,出现专一缺乏症,且不能由于加入其它元素而消除;3、该元素的生理作用具有直接性。
植物光合作用具体是在细胞的哪些部位进行的?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而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细胞器。
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分为两个反应——光反应和碳反应。
光反应是在叶绿体类囊体膜(光合膜)上进行的,碳反应是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
什么是同化力?他们分别是通过什么方式获得的?光合作用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形成ATP和NADPH,用于暗反应中CO2 的同化,把ATP和NADPH 这两种物质合称为同化力。
ATP的获得:叶绿体利用光能驱动电子传递建立跨类囊体膜的质子动力势,质子动力势就把ADP和无机磷酸合成ATP,即光合磷酸化产生ATP。
NADPH的获得:在原初反应中产生的高能电子经过一系列的电子传递体,传递给NADP+,产生NADPH 的过程。
试比较C4P和CAMP同化CO2的异同点。
相同点:二者固定CO2的受体均为PEP,均由PEPCase催化;C4途径和CAM途径后接着都有一个C3途径,才能完成CO2同化。
不同点:C4 P在叶肉细胞中固定CO2,在维管束鞘细胞中同化CO2;而CAM P可在同一细胞中完成;C4P都在白天完成同化CO2;而 CAM P晚上固定CO2,白天同化CO2。
C4植物比C3植物具有更高的光合效率?结构上:C4植物维管束鞘细胞大,富含叶绿体,基粒发育不良;C4植物有“花环型”叶肉细胞,排列紧密,只在维管束鞘细胞形成淀粉。
生理上:C4植物固定CO2的PEPCase与CO2亲和力大;C4植物由于“CO2泵”的作用,光呼吸低。
光呼吸的生理意义:光呼吸虽然会损失碳素,也会消耗同化力,但有其积极的生理意义:1、防止高光强破坏光合器官;2、防止O2对光合碳同化的抑制作用;3、消除乙醇酸毒害,补充部分氨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