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员重点知识点整理

安全员重点知识点整理

1、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效益,唯有安全这个环节不出错,家庭、企业、国家才能一帆风顺。

2、时任劳动部长的李立三根据这一指示,提出了“安全与生产是统一的也必须统一;管生产的要管安全,安全与生产同时要搞好。

”这是“ 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原则的最早提法。

3、2010年 7月 19日,着眼于进一步巩固发展安全生产形势,重点结局当前安全生产暴露出的突出问题,切实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提出 32 条措施和要求。

4、强调做到“三个坚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安全第一;坚持依法依规生产经营。

5、《国务院意见》对新时期的工作提出了7 项任务:一是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二是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三是应急救援队伍与基地建设;四是专业化的安全监管监察队伍建设;五是安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六是安全文化建设;七是安全产业发展。

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该法自 1998年 3月1日再全国实施,中国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从此走上了法制化轨道。

7、所谓安全生产就是指生产经营活动中,为保证人身健康与生命安全,保证财产不受损失,确保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进步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行动的总称。

8、建筑安全的活动场所是施工现场。

建筑安全的根本目的是保证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

9、从微观经济上来讲,没一起生产安全事故都将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这些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有时是巨大的,甚至是一个企业或者个人难以承受的。

10、根据兼职施工的特点,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是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基础。

11、企业是安全生产责任的法定主体,应当依照法律的规定,履行安全生产的责任和义务。

12、在这项规定中,必须坚持三点:一是身材经营单位必须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二是衡量是否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标尺为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不能自定条件或降低要求;三是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从事安全生产经营活动。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是指的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是对所有的生产经营单位设定的前置性条件。

14、管理的基本特征:①管理师一种社会现象;②管理的“载体”就是“组织”;③管理具有一定的任务和职能;④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⑤管理的本质是创新。

15、安全生产管理通常是指管理者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16、反馈是把控制系统输出的信号反送回来,对输入与输出的信号进行比较,比较差值作为系统输入信号,再作用系统,对系统起到控制作用。

17、封闭原理是指任何系统内的管理手段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运动。

一个有效的现代化管理系统,而且为使系统运转状态优良,可以采用多级闭环反馈系统。

18、弹性原理是指在系统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千变万化的形式下进行,管理必须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才能有效地实现动态管理。

19、人本原理是指管理以人为本体,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根本。

20、隶属于人本原理的二级原理有:能级原理;动力原理;激励原理。

21、能级原理是指管理系统必须由若干分别具有不同能级的不同层次有规律地组合而成。

在实际管理中如决策层、执行层、操作层就体现能级原理。

人们常说的人尽其才,各尽所能,责权利的统一等也都利用了能级原理。

22、动力原理是指管理要有强大的动力,要正确的运用动力,使管理运动持续而有效地进行下去。

23、激励原理是指用科学的手段,激励人的内在潜力,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4、安全生产基本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这是国家和企业安全生产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25、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企业主要负责人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领导,应当肩负起安全生产的责任,再抓经营管理的同时必须抓安全生产。

26、全员安全生产培训的原则。

全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原则是指对企业全体员工(包括管理人员含高级管理层、农民工、临时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每年至少一次教育培训以及有关人员的继续教育。

27、三不伤害原则: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28、四不放过原则: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责任者没有被追究责任不放过。

29、五同时原则:是指企业生产组织及领导者再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身缠经营工作的时候,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30、安全生产的三大基本措施: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教育措施;安全管理措施31、安全管理措施即通过立法、监察、监督、检查等管理方式,保障技术条件和环境达标,以及人员的行为规范,以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32、目前安全生产管理中最为缺乏的是安全教育措施。

33、宪法是我过的根本大法,再我过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是我国最高的法律渊源。

宪法是制定其他一切法律、法规的基础和依据。

34、法律是专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其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

法律由国家主席公布。

35、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分为基本法律(如刑法、民法、诉讼法)和非基本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36、行政法规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制定的有关国家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其法律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但高于地方性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

37、强制性规范包括命令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

命令性规范,是指对于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十分明确,而且必须履行,不允许人们以任何方式变更和违反的法律规定。

禁止性规范,就是禁止人们作出某种行为或者必须抑制一定行为的法律规范。

法律条文中多以“严禁”、“禁止”、“不得”、“不许”、“不准” 等词来表述。

38、法律规范的效力:法律规范的时间效力;法律规范的空间效力;法律规范对人的效力(这里的“人” 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法人和其他组织;既包括中国人,也包括中国境内活动的外国人)。

39、法律责任是违宪责任、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的总称。

40、狭义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

41、看一个人或者组织是否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必须从他的行为主观、客观等方面全面分析和考虑。

42、责任自负原则:凡实施了违法行为的人必须承担法律责任,而且必须是独立承担责任,即只限于违法者本人,不能株连其亲属或其他人。

43、违宪责任是指由于违宪行为而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

44、行政责任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公民和法人因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而应承担的行政处罚。

另一种是国家工作人员因违反政纪或再执行公务时违反行政的规定而受到的行政处分。

45、行政法律责任是指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违反行政法的规定或因行政法的规定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行政处罚,二是行政处分。

46、行政处罚对执法主体来讲,是一种实施法律制裁的行政执法活动;对处罚对象而言,则是因为自己的违法行为承担的一种具有惩罚性的法律责任。

47、行政处罚的对象是违反行政规范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48、行政处罚再惩罚性质上属于行政制裁。

惩罚性是轻于刑事处罚,如限制人身自由的最高期限只有 15 天,最轻的处罚仅为警告。

49、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行为,只有在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或者规章明确规定应予处罚、给予何种处罚时,才能受处罚;没有规定的不受处罚。

50、追诉时效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违法行为在 2 年内未被追诉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51、行政处罚的种类:① 警告(警告不是简单随便的口头批评);② 罚款(《行政处罚法》明确规定,同一违法行为只能给予一次罚款);③没收非法财物(没收违法所得。

是行政主体剥夺违法人因违法行为而获得的非法金钱收入,如违法经营所获得的非法利润);④ 责令停产停业(是行政主体对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相对人,再一定期限和范围内限制或者取消其生产经营活动资格的处罚);⑤ 暂扣许可证和执照(是行政主体对持有许可证和执照能从事该类活动的相对人,因其有违法行为而再一定期限内暂行扣押其许可证和执照,使之暂时失去从事该类活动资格的处罚)。

52、行政处罚的程序包括:简易处罚程序、普通处罚程序、听证程序和执行程序。

53、简易程序是当场实施处罚的一种简便程序。

这种程序手续简单、时间快、效率较高,但只能针对案情简单、清楚、处罚较轻的违法案件。

54、普通处罚程序是对一般违法案件实施处罚的基本程序55、听证程序不是一种和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并列的独立、完整的行政处罚程序,而只是普通程序中的一道环节。

56、执行程序是行政机关对应受罚人执行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处罚决定的程序活动。

57、《劳动法》的立法目的: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注意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的社会进步。

58、起重机械主要受力结构件折断或者起升机构坠落的为一般事故。

59、两元公告不仅再办理危害矿山生产安全刑事案件中作为重要办案依据,再办理其他生产安全刑事案件中也成为重要的办案依据。

60、《全国建筑市场注册执业人员不良行为记录认定标准》明确了注册建筑师、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等执业人员违反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的不良行为实施行政处罚的标准规范。

61、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责令停止使用有关特种设备,处 3 万元以上 30 万元一下罚款:(一)使用未取得许可生产,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或者国家明令淘汰、已经报废的特种设备的;(二)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未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继续使用的;(三)特种设备存在严重隐患,无改造、修理价值,或者达到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其他报废条件,未依法履行报废义务,并办理使用等级证书注销手续的。

62、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期限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止使用有关特种设备或者停产停业整顿,处 1 万元以上 5万元一下罚款。

63、凡再建设过程中发生 1 起一般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的工程项目,一律取消再本考核年度内各级各类优质工程奖、“文明工地”、“平安工地”、“绿色工地”、“标准化示范工地”、“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称号等参评资格。

64、建筑施工企业不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并限期整改;清洁严重的,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

65、违反本规定,建筑施工企业转让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没收违法所得,处10 万元以上 50 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