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常识(整理完)

文学常识(整理完)

古人年龄的代称总角之年——童年时代豆蔻之年——十三四岁(女孩)弱冠之年——二十岁(男孩)而立之年——三十岁不惑之年——四十岁知命之年——五十岁花甲之年——六十岁也称“耳顺”、“杖乡”(还乡之年)古稀之年——七十岁耄耋之年——八九十岁老人期颐之年——百岁老人三、文学文化常识——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下的“学历”中秀才则称进学→秀才每三年一次参加乡试(全省统一考试),考中的称举人(乡试第一名称解元,二到七名称亚元)→举人参加由中央礼部主持的会试,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员。

贡士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殿试一甲第一名称为状元,一甲第二、第三名分别称为状元、榜眼和探花;假如考不中,则称“落第”。

四、文学文化常识——古诗文中的指代现象古诗文中“汗青”指代史册;“桑梓”指代家乡;“须眉”指代男子;“巾帼”指代妇女;“社稷”指代国家;“布衣”指代平民;“同窗”指同学;“黄发垂髫”指代老人小孩;“可汗”指古代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某些少数民族君主的称号;“骚人”指代文人;“闾左”指代穷人;“伛偻提携”指代老人、小孩;“丝竹”指代音乐。

五、文学文化常识——中国古代官职任免升降:(1)“迁”:调职位、调动,一般指升官;(2)“左迁”:则为降职调动。

(3)“谪”:降职并远调。

(4)“拜、授”:授给官职。

(5)“擢”:选拔,提拔。

(6)“除”:免去旧职而任新职。

(7)“罢”:罢免、停职。

(8)“免”:免除官职。

(9)“黜”:废黜,贬退,也用于剥夺王位或太子的继承权。

六、文学文化常识——敬辞和谦辞(一)敬辞,即表示对别人敬重的词语;谦辞,则是用于自我表示谦恭的词语。

谦敬词语可归纳为“家大舍小令外人”一句话,意思即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称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常见谦词还有“小”(小女,称自己的女儿)、“拙”(如拙见,称自己的见解)、“鄙”(鄙见,称自己的意见)、“寒(寒舍,称自己的家)等等。

常见的敬词还有“贵”(贵庚,称别人年龄)、“大”(大作,称对方的作品)、“高”(高见,称对方的见解)、“拜”(拜托,托人办事)等等。

七、文学文化常识——常见的敬辞和谦辞(二)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不见说“久违”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说“包涵”求人帮忙说“劳驾”麻烦别人说“打扰”求给方便说“借光”托人办事说“拜托”看望别人说“拜访”请人勿送说“留步”未及远迎说“失迎”等候客人说“恭候”无暇陪客说“失陪”陪伴朋友说“奉陪”问人干吗说“贵干”问人姓氏说“贵姓”欢迎购买说“惠顾”贵宾来到说“莅临”请人告诉说“见告”欢迎询问说“垂询”人爱护说“错爱”称人爱护说“垂爱”称人赠予说“惠赠”请人保存题“惠存”请人收礼说“笑纳”归还原物说“璧还”称人之家说“贵府”称己之家说“寒舍”赞人见解说“高见”称已见解说“拙见”称人父亲说“令尊”称己父亲说“家父”称人母亲说“令堂”称己母亲说“家母”称人儿子说“令郎”称己儿子说“犬子”称人女儿说“令爱”称己女儿说“小女”向人祝贺说“恭喜”求人看稿说“斧正”求人解答用“请问”请人指点用“赐教”看望别人用“拜访”宾客来到用“光临”请人勿送用“留步”归还原物叫“奉还”对方来信叫“惠书”老人年龄叫“高寿”八、文学文化常识——常见的敬辞和谦辞(三)见教:敬辞,指教(我),如“有何见教”见谅:敬辞,表示请人谅解借重:敬辞,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

金兰: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义结金兰”伉丽:(书)夫妻,如伉丽之情斧正——请人修改诗文高堂:(书)指父母割爱:放弃心爱的东西(婉辞)光顾:敬辞,商家多用以欢迎顾客归天、归西:婉辞,人死之称桂冠:光荣的称号贵庚:敬辞,问人年龄贵恙:敬辞,称对方的病过誉:谦辞,过分称赞海涵:敬辞,大度包容(多用于请人特别原谅时)玉成——成全。

例:深望玉成此事足下:古代下称谓上或同辈相称都用“足下”,意为“您”。

九、文学文化常识——中国古代的避讳现象“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避讳”大体可分两类:一是公讳,即国家强令臣民对皇帝、圣贤、长官等所作的避讳,如避本朝皇帝名、孔子之名等;二是私讳,乃是文人士大夫对其长辈之名所作的避讳。

避讳常见的方法是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别的字来代替要避讳的字。

如在秀时期,“秀才”被改成“茂才”;乾隆曾下诏门联中不许有“五福临门”四字,为的是避讳顺治帝福临之名。

唐太宗世民,把中央六部之一的民部改为“户部”。

又如:州官田登不准下属及州中百姓叫他的名字,也不准写他的名字,到了正月十五照例要放灯三天。

写布告的小吏不敢写灯字,改为“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由此便有了“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的笑话。

十、文学文化常识——文学长廊中的吝啬鬼形象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法国剧作家莫里哀喜剧《悭吝人》中的阿巴贡;俄国小说家果戈里《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欧也妮·朗台》中的朗台;中国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

十一、文学文化常识——关于勤奋的名言和故事王国维谈的成功三境: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勤奋读书的名人故事:孔子韦编三绝(春秋)刺股(战国)匡衡凿壁偷光(西汉)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西汉)敬悬梁(东汉)康映雪(西晋)祖逖闻鸡起舞(东晋)车胤囊萤(东晋)密牛角挂书(隋朝)白铁杵磨成针(唐代)1.农历正月初一叫春节,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又俗称什么?过年3. 传说每在“七夕”这天都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那么牛郎织女第一次相遇的地点在?碧莲池4、守岁俗称?熬年5、端午节的时间是? 农历五月初五6、俗话说清明插柳,那端午插什么?艾草菖蒲7 、七夕哪一天?农历七月初七8、七夕又称什么?乞巧或女儿节9、清明节又称什么?踏青节10、清明之后的天气一般是怎么变化的? 气温升高11、清明与哪一个节日的日期接近以至于后来合二为一?寒食12、《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是谁写的?(唐)杜牧13、重阳节是在哪一天?农历九月初九14 、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又定为什么节? 老人节15、九月九日忆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遍插茱萸少一人。

此处少哪一句?遥知兄弟登高处16、元宵节又称什么?上元节17.元宵节吃什么?汤圆18.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19.一般认为的中国传统节日是哪八个?春节、端午节、冬至节、重阳节、七夕节、中秋节、清明节、元宵节20.农历七月十五是什么节?中元节21.农历腊月初八是什么节?腊八节22.我们俗称过年中的“年”在传说中指的是什么?一种怪物23.我们熟悉的醉花阴中有提到哪个节日?重阳节24、我国的四大名著及其作者是?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雪芹《红楼梦》25、请列举我国古代四大发明。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中国传统知识趣味竞赛选择题:1.唐代文人写重阳节习俗的诗篇有很多,杜甫的哪首七律诗就是写重阳相关习俗的名篇。

CA、《望岳》B、《九月九日忆兄弟》C、《登高》D、《春晓》2.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外还有以下哪项活动?BA、家人团聚B、登高远眺C、舞狮子D、荡秋千3.到了哪个朝代,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因为那时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

AA、唐B、宋C、明D、清4.春节期间,我国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要举行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等庆祝活动。

以下哪项活动也包括在?AA、祈求丰年B、招财进宝C、孝敬老人D、大吃大喝5.春节期间除了扫尘、贴春联、贴门神、燃爆竹蒸年糕、包饺子、拜年外,还有以下哪项习俗?AA、守岁B、团拜C、磕头D、打扑克6.农历正月十五夜,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

大街小巷灯结彩,人们赏灯,吃元宵还有以下那种活动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CA、舞狮子B、踩高跷C、猜灯谜D、扭秧歌7.俗有“南龙舟、北踏青”之说,因为北方少江河,所以端午节人们大都选择踏青。

踏青古时又叫什么?AA、踏春B、遍游C、郊游D、远郊8.端午节人们大都会采摘一些艾蒿并插在门上。

地区不同,意义不同。

东北人插艾蒿是为了?BA、防病B、避邪C、幸福D、健康9.踏青的习俗不仅仅是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也是哪个节日节日的习俗。

BA、中秋B、清明C、春节D、重阳10.民间有许多关于端午的诗词,其中《南分子·端午》作者是谁?DA、陆游B、梅尧臣C、禹锡D、之仪11.“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维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出自谁写的哪首诗? CA、边贡的《午日观竞渡》B、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C、殷尧藩的《端午日》D、耒的《和端午》12.宋朝大诗人陆游曾在《重五》一诗中写道:“粽包分两髻”,下一句是什么?CA、榴花忽已繁B、艾束著危冠C、一笑向杯盘D、重五山村好13. 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习俗? CA 吃粽子B 赛龙舟C 登高采菊D 饮雄黄酒14.我国的主要传统节日定型于哪个朝代?DA 唐代 B宋代 C 明代 D汉代15.下面哪一个不是冬至的俗称DA冬节 B长至节 C 亚岁 D 至节16.冬至起源于那个朝代? CA宋代 B明代 C汉代 D唐代17.大家俗称的九九歌与那个节日有关? BA 春节B 冬至C 夏至D 春分18.下面哪一个不属于重阳节的习俗? DA 吃重阳糕B 赏菊并饮菊花酒C 插茱萸和簪菊花D 放风筝19.下面哪一个不属于清明的习俗? DA荡秋千 B踏青 C植树 D 登高20. 重阳节一般认为起源于什么时候? AA 春秋战国时期B 南北朝C 汉代D 明代21. 元宵节猜灯谜的活动一把认为从什么时候开始? AA 汉代B 宋代C 明代D 元代22. 、一把认为哪个皇帝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BA 汉高主 B汉文帝 C 唐玄宗 D 汉武帝23、下面哪一个不属于元宵节的习俗?DA走百病 B逐鼠 C迎紫姑 D 赏月24、下面的传统节日中哪个也是节气? BA 重阳节B 清明节C 寒食节D 端午节25、下面哪一个不是中秋的文化?DA 赏月B 吃月饼C 饮茶D 蹴鞠26.鼠年在古代称“子”,牛年称丑、那兔年在古代称什么? BA 午B 卯C 亥D 未27. 我们常说的古稀之年是指多少岁? CA 五十岁B 六十岁C 七十岁D 一百岁28. 下面哪一个不属于“三山五岳”中的三山?DA B庐山 C雁荡山 D 天柱山29. 从古至今,在端午节我国还有不少地区有喝什么酒的习惯?AA.雄黄酒 B 花雕酒 C茅柴酒 D 椒浆酒30. 七夕节起源于哪个朝代? AA 汉代B 清代C 元代D 春秋时期31、清明是属于哪一种性质的节日? AA 祭祀B 娱乐C 团圆 D郊游32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AA 伍子胥B 勾践C 廉颇D 白居易33、传说端午节的由来与下面哪一位名人无关? DA 屈原 B伍子胥 C 娥 D 杜甫34、冬至一般吃什么? BA 汤圆B 馄饨C 水饺 D年糕35、春节扫尘是在哪一天? BA 腊月二十三B 腊月二十四C 腊月二十五D 腊月二十六36、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描写的是哪一个节日?CA 中元节 B元宵节 C七夕节 D重阳节37、“寒食节”一般在什么时候?AA清明节前两日 B清明节前一日 C清明节后一日 D清明节后两日38、我们常说三皇五帝,下面哪一个不属于三皇DA伏羲 B神农 C 女娲 D 黄帝39、古代有三教九流之说,那下面哪一个不属于三教? DA佛教 B儒教 C道教 D大乘教40、下面哪一个不属于著名的四大石窟?DA麦积山石窟 B莫高窟 C云冈石窟 D伍山石窟41、下面哪一个不属于著名的四大书院? CA白鹿洞书院 B应天书院 C潇湘书院 D岳麓书院42、下面哪一个不属于民间的四大传说? DA牛郎织女 B白蛇和许仙 C孟女 D精卫填海43、下面哪一个不属于常说的五湖四海中的四海 CA渤海 B、黄海 C D、南海44、下面哪项不属于常说的五湖? BA鄱阳湖 B 太平湖 C 洞庭湖 D 太湖45、下面哪一个不属于中国四大名园?DA 颐和园 B避暑山庄 C拙政园 D 虎丘园46、二十四节气中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A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B白露、秋分、霜降、寒露C、秋分、白露、寒露、霜降 D秋分、白露、寒露、霜降47、下面哪一个不是我们常说的三纲五常中的五常?DA智 B 义 C礼 D爱48.今天,占据绝大多数的中国主题民族—汉族是根据什么命名的?A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古代异族对我们的称呼49、《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哪一个城市的繁华景象:CA、 B、临安 C、汴京 D、50、中外闻名的“白药”的发明者曲焕章是 CA、瑶族人B、黎族人C、彝族人D、白族人51、“一门三文子,都是大文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