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中国乐器欣赏

常见中国乐器欣赏

民族管弦乐队民族管弦乐队是上世纪20年代,在中西文化交流下产生的。

综合了传统丝竹乐队和吹打乐队,在部分程度上模仿了西方交响乐队的编制。

我国的民族乐器中缺少低音乐器,所以比较常见的做法是使用西洋乐器中的低音提琴作为补偿,也有使用大提琴的。

一些现代派民乐作品中会出现传统中较为少见的音响要求,可能需要西洋乐器作为辅助。

民族管弦乐队乐器一般分为1.拉弦乐器组:二胡高胡中胡革胡倍革胡大提琴倍大提琴2.弹拨乐器组:柳琴扬琴琵琶中阮大阮三弦筝3.吹管乐器组:曲笛梆笛新笛唢呐(高音、中音、低音)笙(高音、中音、低音)4.打击乐器组:堂鼓排鼓碰铃锣云锣吊镲定音鼓木鱼大型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和演奏席位排列大型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一般在70人左右,其中吹管乐组包括唢呐8人、笛子4人、笙4人、管子2人和洞箫1人;弹拨乐器组包括有琵琶4人、中阮4人、大阮2人、扬琴2人、古筝2人和三弦1人;拉弦乐器组包括高胡8人、二胡10人、中胡5人、板胡1人、大提琴6人和倍大提琴4人;打击乐器组有6人组成,使用的民族打击乐器包括锣、鼓、钹、磬、木琴、云锣和三角铁等。

有时根据作品的需要,乐队在排练演出时,可适当地增减演奏员。

大型民族管弦乐队的排练和演出席位安排,一般将弱音的拉弦乐器和拨弦乐器排在舞台的前面靠近观众,将强声的吹管乐器排在中间和偏后一些的席位,打击乐器排列在最后席位,这样的席位安排容易获得整个乐队的音量平衡和音色统一,也便于指挥家的指挥和各演奏员的配合。

大型民族管弦乐队的音乐表现大型民族管弦乐队的四个组成部分,都有其高超的演奏技法和极丰富的表现力,比如弹拨乐器组,唐朝时就非常兴盛,一些唐大曲和宫廷宴乐往往由它们充当主奏乐器,相沿到现在无论从演奏技法上还是对各种音乐形象的塑造上都有着它独特的风格,它们不但能表现舒畅和优美的歌唱性旋律的意境,而且还能表现一些跳动性很强的欢快情绪,另外当它们一起组合时可演奏各种和弦连接,担任乐队音型伴奏时能表现出清晰的节奏感和很好的弹性,用于各种自然情绪描写时,弹拨乐器还能炫耀它的各种特殊技巧应用,如琵琶的绞弦可表现战马嘶鸣,古筝的滑奏可表现潺潺流水,扬琴的低音和中阮、大阮结合可表现男性粗犷的性格等等。

吹管乐组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我国奴隶社会的夏代至今,它一直是乐队里少不了的强声乐器,宋朝时最兴盛。

这组里唢呐有高、中、低三种样式,自成体系,不但可齐奏而且还可以进行各种和弦连接的多声部演奏,它们那种高亢、明亮的音色很富有战斗性,常用来表现一些战争、凯旋的场景,另外表现欢庆场合的热烈气氛也常由它们担任主奏,它们的演奏气势磅礴,粗犷有力,大乐队里的高潮段、最强音奏往往离不开它们的参与。

独特的箫音演奏,音色缠绵温柔可用来表现一些细腻的情感,在演奏外国交响曲的改编曲时,它们经常充当铜管乐器组的演奏。

笛子在乐队中的应用好似西洋管弦乐队里的长笛一样,常常担任些灵巧、快速的音乐片段演奏以及和其它乐器形成对位奏,它的散板吹奏适于表现田园风光。

管子也有着特殊的音色和技巧,当它在大乐队中担任独奏时,往往产生一些别具特色的音响效果。

笙是吹管乐器中唯一能够自身吹奏和音的乐器,它是一个中声部乐器,可以演奏多种和弦对乐队里的中间声部进行补充,它的音色加入,可以融各种吹管乐器的音色为一炉,使吹管乐组的音色获得统一,另外它还起到向其它乐器组,如弹拨乐组和拉弦乐组音色过渡的作用。

拉弦乐组,这组乐器形成较晚,唐朝才有雏型出现,经宋到元时才正式见诸文献,明、清时它的演奏技法和音乐表现达到了兴盛时期,并跃居到民族乐队的主宰地位,它在乐队中的应用,相当于西洋管弦乐队的弦乐组提琴类乐器,不但适于演奏抒情歌唱性的器乐旋律,而且还能够演奏各种节奏、各种情绪的音乐,它的音色最接近人声,在乐队中的大篇幅演奏时使听众不至于乏味,大型民族管弦乐队中的各种连接、展开、调性转换和高潮等,往往离不开它们的演奏。

另外,这一组的乐器音色比较统一,整体演奏各种和声和复调音乐都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当然它音色的明亮度、演奏技法及音乐表现和西洋管弦乐队里的弦乐组相比较,还有一定的差距。

打击乐组,我国的打击乐器有两类,一类为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象编钟、编磬、云锣、定音鼓等,另一类是没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这类打击乐器,样式繁多,形象各一,就拿锣、鼓、钹来讲,仅同一样乐器就有10种甚至更多种样式,如鼓有大鼓、堂鼓、长鼓、竹鼓、铜鼓、木鼓、渔鼓、腰鼓、板鼓、铃鼓、手鼓、排鼓、八角鼓……等,它们的演奏同样也有着高超的技艺和独特风格。

在乐队的演奏中,有些打击乐器可以独奏,但大多数的打击乐器在乐队中起渲染气氛,制造高潮以及色彩调配的作用,例如大水钹的运用,当乐队的进行由弱渐强,各种乐器加入,定音鼓、小军鼓碎音演奏渐强达到最大音量时,大水钹一锤重击,犹如晴天霹雳,由此达到震撼整个剧场的音响效果。

再如当整个乐队进行渐弱演奏时,大铜锣的一声轻击,则给人带来一种死亡、凄凉的不祥之感。

二胡始于唐朝,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它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那时叫“奚琴”。

宋朝学者陈蜴在《乐书》中记载“奚琴本胡乐也……”唐代诗人岑参所载“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的诗句,说明胡琴在唐代已开始流传,而且是中西方拉弦乐器和弹拔乐器的总称。

二胡,过去主要流行于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又称为南胡。

集中于中高音域的表现,音色接近人声,情感表现力极高,广为大众接受。

1920年代,二胡始作为独奏乐器出现在舞台上。

在这之前,二胡多用于民间丝竹音乐演奏或民歌、戏曲的伴奏。

著名的二胡演奏家有华彦钧、刘天华、刘长福、闵慧芬、于红梅、宋飞。

代表曲目《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

刘天华二胡十大名曲:良月悲空闲、烛光苦独病。

《良宵》(1928.1.22)《月夜》 (1918)《悲歌》( 1927)《空山鸟语》(1918)《闲居吟》(1928.6)《烛影摇红》(1932) 《光明行》(1931)《苦闷之讴》(1926)《独弦操》(1932.1)《病中吟》(1915) 问一下大家最熟悉的二胡曲有哪些?《赛马》是著名作曲家黄怀海在1959年创作完成的。

这首乐曲是根据中国北方少数民族蒙古族民歌《红旗歌》创作而成。

乐曲表现的是我国内蒙古人民在传统节日“那达慕”盛会上进行赛马比赛时的背景。

乐曲开始时描写了奔腾激越纵横驰骋的骏马,来刻画蒙古族人民节日赛马的热烈场面,接着完整地引用民歌的全曲旋律,通过对民歌锦上添花地变奏,创造性地运用大段落的拨弦技巧,使乐曲别开生面,独树一帜,随后自然地引出了华彩乐段,这是模仿马头琴演奏手法的一段“独白”式的音乐。

它把草原的辽阔美丽和牧民们的喜悦心情表现得酣畅淋漓,同时把二胡的演奏技巧提到了新的高难度水平。

高胡是高音拉弦乐器,其形、构造、演奏弓法与技巧以及所用演奏符号等,均与二胡相同,只是琴筒(共鸣箱)比二胡略小,常用两腿夹着琴筒的一部分演奏。

高胡的音色清脆高亢,犹如女高音。

它的这一特点加上低音区圆润的特色,使它在乐队中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

因此,中国的民族管弦乐队中一般都给高胡配备相当重要的席位。

另外,由于高胡有着特别丰富的表现力,适于演奏抒情、活泼和华丽的旋律。

因此,它在乐队中经常以华彩的方式给乐曲的主旋律做伴奏,并且能把主旋律按照情感的需要加以装饰。

中胡中胡是在二胡基础上改制的一种乐器,是中音二胡的简称。

所有二胡上的演奏技巧都适宜中胡演奏。

它仍属于灵敏性较弱的乐器。

它最善于演奏一些抒展、辽阔的歌唱性旋律,和声长音与不很复杂的音型,较少演奏快速的华彩性旋律。

在乐队中,中胡主要起衬托作用,以调整音色和加强音量。

它是结合高、低音乐器以及弦乐器与管乐器之间的桥梁,使整个乐队的声音丰满、雄厚。

此外,在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等民间乐种和越剧音乐伴奏中,中胡也是必不可少的乐器。

在民族乐队中属中音乐器,使乐队音响丰满、浑厚。

有着温厚、饱满的音色性质。

革胡、倍革胡一种音量较大、音域较宽的低音拉弦乐器。

五十年代上海音乐学院杨雨森(1926~1980)在二胡的基础上吸取其他拉弦乐器的特点创制而成,故此称为革胡。

以后又经过不断改进,如今已成为具有丰富表现力的低音拉弦乐器。

革胡的音响低沉明亮,圆润雄厚,音域宽广,由于弓在弦外,演奏技巧也极为丰富。

它吸收了二胡、中胡、坠胡、马头琴的演奏技巧并有所发展。

在民族乐队中,它还能代替中胡和低胡,可用于独奏、重奏、合奏或伴奏等各种演奏形式。

如今在我国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民族管弦乐队中,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低音拉弦乐器。

琵琶琵琶被称为“弹拨乐器之王”,“弹拨乐器首座”。

拨弦类弦鸣乐器。

南北朝时由印度经龟兹传入内地。

木制。

音箱呈半梨形,张四弦,原先先用丝线,现在用钢丝、尼龙制成。

颈与面板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

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

是可独奏、伴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现在琵琶分为十级,全级学完大概用数年时间。

历史上的所谓琵琶,并不仅指具有梨形共鸣箱的曲项琵琶,而是多种弹拨乐器,形状类似,大小有别,象现在的柳琴,月琴,阮等,都可说是琵琶类乐器。

其名“琵”、“琶”是根据演奏这些乐器的右手技法而来的。

琵和琶原是两种弹奏手法的名称,琵是右手食指向前弹,琶是右手大拇指向后挑。

琵琶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主要弹拨乐器。

经历代演奏者的改进,至今形制已经趋于统一,成为六相二十四品的四弦琵琶。

琵琶音域广阔、演奏技巧为民族器乐之首,表现力更是民乐中最为丰富的乐器。

演奏时左手各指按弦于相应品位处,右手戴假指甲拨弦发音。

琵琶有十二种定弦法,常用定弦为 A、d、e、a 。

六相二十八品的琵琶音域 A-g3。

右手有弹、挑、夹弹、滚、双弹、双挑、分、勾、抹,摭、扣、拂、扫,轮、半轮等指法,左手有揉、吟、带起、捺打、虚按、绞弦、泛音、推、挽、绰、注等技巧。

可演奏多种和音、和弦。

广泛应用于民族乐队和多种地方戏曲、曲艺伴奏。

琵琶曲分为武曲(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海青拿天鹅等)文曲(夕阳箫鼓,昭君出塞,汉宫秋月月儿高,青莲乐府,塞上曲等)文武曲(阳春白雪,高山流水,龙船等)夕阳箫鼓(春江花月夜前身)虚籁(今夕,长夜吟)柳琴柳琴,弹弦乐器。

又称柳叶琴、金刚腿、土琵琶。

原流行于苏、鲁、皖等省。

现流行于全国各地。

属唐代以来在民间流传的梨形音箱弹弦乐器之一种,其外形、构造、奏法均与琵琶相似。

最早的柳琴,构造非常简单,由于柳琴的外形土里土气,非常民间化,中国老百姓亲切地称它“土琵琶”。

在民乐队中,柳琴是弹拨乐器的高音乐器,其音响效果独特,不易被其它乐器所掩盖,常用来演奏高音区的主旋律,有时也演奏华丽、技巧性高的华彩乐段。

它既适于演奏欢快、对比强烈、节奏鲜明、富有弹性和活泼的曲调,也适于演奏优美、抒情的旋律,在乐队中能与琵琶、阮、筝和二胡等乐器和谐默契地合作。

阮阮,拨弦乐器名,形似今之月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