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作文之小学作文立意技巧

六年级作文之小学作文立意技巧

小学作文立意技巧【篇一:作文立意技巧】千古文章意为高——作文立意技巧所谓“立意”是指作者确立文章或作品内容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立意也叫中心思想,或称主旨、主题,它是统帅文章的“纲”。

立意就是确立主题,确定文章的写作意向。

立意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着文章的成败。

千古文章意为高,在中考作文阅卷过程中,立意是继审题之后影响分数的又一条重要的生命线。

文以意为主,一篇文章如何选材,如何安排结构,如何遣词造句,如何选择表现手法,甚至小到标题的制定、标点符号的使用等,都要根据主题的需要来加以酌定。

那么临考写作,在立意的确定上该注意哪些问题呢?一、抓住“正确”不放松文章立意首先要考虑“正确”。

所谓正确是指文章的主题要符合生活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国家的政治原则,体现出积极向上的健康思想,不片面、不偏激、不灰色、没有低级情趣等等。

所以,在考场写作时,同学们一定要注意按照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观点客观公正的分析事物,反映事物。

决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反映偏激的思想。

如:歌颂真、善、美,抨击假、丑、恶,提倡以人为本、爱国、诚信、环境保护、无私奉献等等。

决不能表现一些厌世消极的思想,或者是为那些腐败分子、迷信分子歌功颂德。

从考场实际情况看,完全不正确的立意是很少的,大多数的立意不正确都是体现在“片面、偏激、消极”等方面。

二、纵向开掘求“深刻”深刻是对文章“立意”的又一重要要求。

一篇文章光是做到立意正确是远远不够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作文得分的高低与立意的高低是紧密相连的。

就考场作文而言,绝大多数考生都能做到立意正确,但是能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达到深刻这一目标的就很少了。

所以要想获取高分,就必须在立意的深刻性上下功夫。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避免第一构思。

为什么呢?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表象到实质,由单向到多向。

所以,面对考题,你的第一意识往往是浅层的感性认识,只是对文题的简单认识,而非对事物的内涵产生的理性认识。

这种浅层的认识无法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所以,面对考题,你必须从第一构思入手,纵深思考,深入挖掘,多问几个“为什么”。

下面我们围绕一个考题,具体谈一谈怎样让立意深刻。

2003年河南省中考作文是以“友善”为话题。

围绕友善写作,有许多同学仅仅停留在了友善的表面,写友善的作用,写友善的好处,这些都是浅层的思路,缺乏深刻性。

在歌颂友善的同时我们不妨想一想:友善无处不在吗?世界真的就是一个只有友善的世界吗?有没有令人深思的反例?这样多问几个问题,你的思路不会豁然开朗。

一位考生一篇满分作文《美丽的世界》,文章没有一味地赞美友善,而是从一些社会现象出发引导人们去反思没有友善的社会是多么令人寒心。

启示录深思,韵味十足,非常深刻。

三、人无我有求“新颖”在每年的中考中,总有为数不少的考生步别人的后尘,嚼别人的剩馍,立意虽然正确,可是一写就是陈词滥调,结果篇篇文章面目相似,好似一个馍子制造出来的。

这种现象充分说明了还有许多考生的思考方式有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只会单向思维,不会多向思维,只知正向思维,不会多向思维,只知眼前“山穷水尽疑无路”,却不知走过去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样的作文怎能获得高分?殊不知,大千世界,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正是因为有了“不同”,这个世界才显得多姿多彩。

所以,当你面对文题的时候,你要问一问自己,我立意独特吗?我的立意别人有吗?我能不能从另一个角度再想一想呢?其实,有的时候问题就这么简单,只是这么一想,一反思,你就可能从平庸走向新颖。

2003年广东省作文以《__的我》为题目,一篇满分作文命名为《克隆的我》,文章围绕“克隆”这一新鲜话题表达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这篇文章完全打破了常规的思路,走出了自己的新路,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另一篇满分作文则命名为《虚伪的我》,将笔触指向自己的缺点,大胆披露自己的“阴暗面”,视觉独特之极,很有新意。

四、学习几种立意的小技巧1.多维立意所谓多维立意是指审视思维客体时,从多角度、多侧面、多空间的思考,从而决定自己文章的主旨。

万事万物,由于观察者所站角度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人们不应单一的、片面地看问题,要视野开阔,能从多角度立论。

同一事物,同一材料,不同的角度所作出的判断、所得出的主题不尽相同,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这些不同的判断归结到一起,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一。

2.融旨于景这是一种散文写作的立意方法。

是指作者把表现的主旨融合在所写的景物中,借景物来抒发作者的情致。

如2003年宜昌满分作文《为自己撑起一片天》,采用的就是融旨于景的方法。

文章通过描写高山上的雪松、沙漠里的白杨与环境拼搏的情景,表达了自己笑对失败、笑迎人生挑战的积极生活态度。

3.融旨于物融旨于物的立意方法适用于记叙文的写作,是指借助于某种事物来表现文章的主旨。

这种立意方法常常通过对平凡事物的精雕细刻,以显示深远的寓意。

借某事物寄情托志是“融旨于物”的主要特征。

如2003年云南省中考作文题之一是要求以“__真好”为题写作。

一个考生命名为《做一片云真好》,文章融旨于物,借“一片云”抒发自己的情怀,表达自己的情感。

文中“一片云”的特性就是作者性情的体现。

这种写法摆脱了常规写法的单调乏味,精巧而自然。

又如2003年南通中考满分文《兴趣》借花抒情,文章围绕“桂花”这一物展开描写,表达自己热爱美好事物的情感。

4.反用其意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类问题。

是指借旧事物翻出新意,给人以新的启迪和感受,使读者耳目一新,收到好的艺术效果。

如2003年荆州市题要求以“给__的一封信”为题写作。

一考生命名为《给诸葛亮的一封信》,文章“旧瓶装新酒”,围绕“失街亭”这一事件,巧妙联系当今世上官僚主义严重、弄虚作假盛行等不良之风,借古讽今,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个性十分突出。

5.一字立骨这种方法是指以一个和主题密切相关、成为勾连全文线索的关键字为立意之本,经纬全篇。

使之成为文章的“眼目”。

这种写法可使文章线索分明,主题集中。

如2003年浙江省满分文《曲径通“乐”处》,通篇围绕一“乐”字做文章,论述了人生之路,一定要保持一个乐观向上的心,遇到挫折、遇到困难要努力克服,奋勇直前,在拼搏中获得快乐。

【立意导练】一、文题:《故乡的元宵节》生甲:写的是元宵节热闹非凡:狮子、龙灯、……叫人目不暇接。

生乙:写元宵节与众不同,有一种风俗叫“赶毛狗”。

就是用柞树或杉树枝堆放在每间房中,点火烧得噼噼啪啪响。

然后全家老少高喊“su——su”,说是把“毛狗”赶走。

生丙:写元宵的别具一格,那古老的风俗,就是“赶毛狗”。

爷爷奶奶最虔诚,爸妈只是走过场,而小孩则是看稀奇。

突然,狮子龙灯过来了,小孩先跑了。

而后,电灯亮起来,电视里的元宵晚会开始了,爸妈偷偷溜走。

最后只有爷爷奶奶有气无力的声音在锣鼓声、鞭炮声、歌声中时断时续……你认为谁的立意好?[点拨]生甲赞颂元宵节的热闹,立意当然正确,但非常平面化;生乙写了一种民俗,似乎也不精彩;生丙将甲、乙的内容进行整合,文章的立意一下深刻了许多:现代文明正无情地冲击着古老习俗的防线,“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二、风有自然界的,也有人类社会的;有可亲可爱的,也有可憎可恶的。

请以“风”为话题,写一600字以上的作文。

参考立意:1、化实为虚,又不同季节的风的特点联想到不同性格的人,如表现一位老师春风化雨的教育风格,或者写一位像夏季风那样热情然而却让人无法接受的朋友。

2.联系时代,写社会上的各种风气,运用辨证思维,指出好风气能够陶冶人的思想情操,坏风气玷污人们的心灵,得出结论:我们要多接触健康事物。

3、联系自己,写中学生中流行的一些风气,如网络游戏风,表现这些风气对中学生生活以及心理的影响。

也可以以小见大,从“追风”的表面现象探究“追风少年”的深层心理机制,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即使是写自然界的风,也不必局限于写各个季节的风的特点,还可以联系的更多更远,比如反映沙尘暴等社会问题,写由风想到的关于风筝的记忆等等。

【篇二:一、小学生作文审题技巧】一、小学生作文审题技巧审题就是对一个作文题目的写作要求进行认真思索的过程。

要想写出好的作文,作文前的审题是非常关键的。

那么,看到一个作文题目,应当怎样一步步审题呢?一、把题目默念几遍,想一想题目字面上的意思是什么。

如《暑假中的一件事》,是写“事”,而不是记人;是“一件事”而不是两件或三件事;是一件“趣”事,而不是一件普通的事,也不是一般的好事;时间是“暑假中”,它既不是发生在暑假“前”,也不是发生在暑假“后”,而是“中”;地点也不可能在学校。

这些,在默看题目是,都要一字一字地想清楚。

二、看一看题目对文章写作对象和体裁有什么要求。

如《我的同学xxx》和《我和同学xxx》,两个题目都是记人,但前者是记同学xxx一个人,后者却是写“我”和同学xxx两个人。

又如《我的好伙伴》,可以写人,如要好的同学、小朋友等;也可以写物,如和自己有亲密关系的字典、录音机等,对自己忠实、讨人喜爱的小狗、小猫等,都可以是这个题目的写作对象。

确定好写作对象后,要看一看写作体裁是什么,是写记叙文还是其他体裁。

三、审一审进一步明确题目的选材范围。

文章的写作范围表现在时间、地点、数量和内容等方面。

如《课间十分钟》是要你写正在发生的事;《童年趣事》是要你写已经发生过的事。

又如《校园新貌》写的是“校园”,《有趣的课外活动》,地点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校外。

因此,要仔细审清选材范围。

四、要抓住题目中的题眼,也就是揭示思想意义或表现感情色彩的词语。

如《我敬佩的一个人》,“敬佩”就是这个题目的题眼。

要重点写出为什么“敬佩”。

再如《记一位勤奋工作的老师》,“勤奋工作”表达了文章的中心,它就是“题眼”,如果去写这位老师如何“生活朴素”“关心同学”的事,那就离题了。

审题时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那就是要打开思路、放开眼光。

每一个作文题目对写作文总会有一些限制,但千万不要被这些限制框住了思路、捆住了手脚。

审题时,既要看到题目中限制了什么,又要看到没有限制什么,从而使思路既在限制的范围内,又能发现可供自由驰骋的广阔空间。

作文前,审题训练是很有必要的,也是非常关键的,只有全面、细致地审题,才能把握文章地中心,写出好的作文来。

因此,要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多训练,多实践,作文水平就会不断地提高,为以后写作能力打下好的基础。

审题准确审读提示语审题是作文的关键性步骤。

近年来,小升初作文在考题的设计上都能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在文体上多以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为主,在形式上,以命题、半命题和自拟题作文多见。

文题后常有一段提示语。

提示语能够帮助考生打开思路,启迪考生展开联想,暗示考生写作内容。

在立意、选材上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提示中的每一句话都有深刻的内涵,透露出大量的信息,需要考生仔细审读、推敲。

准确审读提示语至关重要!一、命题作文命题作文,要审清题目中的“题眼”和“题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