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教师工作量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高校教师工作量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高校教师工作量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学号: **********专业:软件工程班级:软件1001班****:***完成日期:2014年 5 月 18 日高校教师工作量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摘要教师的工作量是衡量教师工作的重要信息,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准确、快速地统计教师工作量。

本系统采用技术,通过统计每学期教师教学工作量和科研工作量,并按照一定的计算规则,得出每学期每位教师的最终工作总量,以此为标准衡量教师的工作量情况。

系统包括管理员和教师两个权限,其中管理员的主要功能包括教师信息、学院信息、教学工作量信息、科研工作量信息的管理和工作量统计。

教师的主要功能包括实现个人资料修改和工作量查询。

本论文主要阐述了高校教师工作量系统的开发背景,所要完成的功能,系统设计与实现的过程。

系统运行稳定,加之权限的划分使系统的数据安全性得到保证。

系统的使用简便,用户界面设计简洁,功能较为完善。

关键词:工作量管理教学科研 B/S架构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of teacher workload management systemAbstractTeachers’workload is an important information to measure teachers’work, in the era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Accurate and reasonable teachers’workload began to rely on statistical computer management software.The system uses technology, by statistic the teachers’ workload of per semester on teaching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calculated in accordance with certain rules. Take the final results of the total work as a standard to measure the workload of teachers’ situation. This system includes two privileges that are administrator and teacher. The main function of the administrator include teacher information, college information administrators and teachers, teaching workload information,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workload as well as workload statistics. The main function of teachers includes the realization of personal data to modify and query workload.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university teachers’workload system for teachers’teaching and research workload statistics. The system is stable, combined with data security division of authority so that it can be guaranteed. The system is easy to use system, simple to use interface design, and perfect to use the function.Key words:Workload management Teaching Technology Research B/S architecture目录一、绪论 (1)(一)项目开发的背景和意义 (1)(二)系统介绍 (1)(三)系统开发技术介绍 (2)1.B/S结构 (2)技术 (2)3.SQL Server 技术 (3)二、系统分析 (4)(一)可行性分析 (4)1.技术可行性 (4)2.经济可行性 (4)3.操作可行性 (4)(二)需求分析 (5)1.用户需求 (5)2.功能需求 (5)(三)数据流图 (7)(四)数据字典 (8)1.数据元素 (8)2.数据存储 (8)3.数据处理 (9)三、系统设计 (10)(一)系统功能设计 (10)1.管理员子系统 (10)2.教师子系统 (12)(二)系统流程图 (12)1.系统登录 (12)2.科研工作量计算 (13)3.查询工作量 (14)(三)数据库设计 (14)1.概念结构设计 (15)2.逻辑结构设计 (16)3.物理结构设计 (17)四、系统实现 (20)(一)用户登录界面 (20)(二)管理员子系统的实施 (20)1.管理员主界面 (20)2.管理员信息管理模块 (21)3.教师信息管理模块 (21)4.课程信息管理模块 (22)5.教学工作量信息管理模块 (23)6.科研工作量信息管理模块 (23)7.工作量统计模块 (24)(三)教师子系统的实施 (24)1.教师资料更改模块 (24)2.查询工作量统计模块 (25)3.修改密码模块 (25)五、系统测试 (27)(一)测试目的 (27)(二)测试方法及步骤 (27)1.登录界面测试 (27)2.功能测试 (28)(三)测试结果 (29)六、结论 (30)参考文献 (31)一、绪论(一)项目开发的背景和意义计算机的应用已经进入了人们活动的各个领域,管理系统的应运而生为各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帮手,这也体现了现代化管理的步伐正在一步步代替传统手工、人力的管理工作,同时也给高等教育的现代化管理工作提供了契机。

更加合理的制定教师工作量,更加高效、准确的统计教师工作量的工作开始需要依靠现代化计算机的管理软件来完成。

由于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利用网络进行课程安排成为教育发展的一个方向。

网络环境下的教师管理系统可以不受空间的限制,随时可以在网络上查询、修改信息,方便了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工作。

高效并且便捷的网络让我们更加相信在高校教师的工作量管理中同样可以很好的发挥它的作用。

教师可以随时从网上查看自己的课程安排,也能够知道自己工作量的具体统计情况,这样的变化可以更好的满足教师的需求,同时减轻管理者负担。

教师工作量是衡量教师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教师工作量管理是高校教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务管理的日常工作之一[1]。

对于教师工作量的安排切实关系到教师个人的利益,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管理人员面对各类的数据和表格,手工处理的方法显得很是吃力,再加上人工操作存在着不可避免的错误[2]。

因此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科学合理的教师工作量统计,是非常必要的。

教师工作量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能够对教师的所代班级课时,科研项目工作信息进行统计、存储、查询,并可以根据具体学校的执行标准进行相关考评工作,实现了教师信息管理的公开化、信息化和现代化。

(二)系统介绍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网络、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人机一体化系统[3]。

是一个由人、计算机及其他外围设备组成的能进行信息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信息系统有五个基本的功能:1.输入功能:信息系统的输入功能是由系统所要达到的目的以及系统所要实现的功能和信息环境决定的;2.存储功能:存储功能是系统将所输入的信息资料和数据通过后台数据库进行存储的能力;3.处理功能:处理功能是基于数据库技术作为后台处理程序进行数据的处理和使用;4.输出功能:输出功能就是将进行处理的数据进行输出和显示,保证系统功能的实现;5.控制功能:控制功能是对构成系统的各种信息处理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对整个信息加工、处理、传输、输出等环节通过各种程序进行控制。

信息系统使用了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是一门交叉的新兴技术系统[2]。

对信息管理系统(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IMS)的分析、设计和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IMS的广泛使用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办事效率,更好的将企业管理办法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结合,在简化工作流程的同时大大提高办事效率。

教师工作量管理系统主要实现用户登录、用户基本信息维护、工作量数据管理、数据查询、系统维护等五个阶段的工作。

其中用户登录是进行用户的身份验证,用户需要根据用户名和密码进行身份的验证,以获得相应的用户使用权限。

用户基本数据维护实现教师信息、课程信息修改和删功能,及时完成系统信息更新。

工作量数据管理实现对教师教学工作量和科研工作量的信息统计和查询功能。

数据查询实现教师相关信息的查询功能。

系统维护实现系统和数据库的信息正常运行的保证。

(三)系统开发技术介绍1.B/S结构B/S结构(Browser/Server,B/S)是一种基于Web的网络结构模式[4]。

这种模式统一了客户端,以Web浏览器作为主要的应用软件同时将系统功能的实现集中到服务器上,简化了系统的开发、维护和使用。

客户机上只要装有浏览器和数据库,浏览器就可以通过Web Server同数据库进行数据的交互[5]。

这就是B/S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操作而不用安装任何专门的软件。

B/S 体系结构原理图,如图1-1所示。

图1-1 B/S体系结构原理图在B/S体系结构图中浏览器发出HTTP请求给Web服务器,当Web服务器接收到该请求时,便向后台提交SQL查询请求,经过查找数据库服务器将结果返回Web服务器,服务器收到查询结果向浏览器传送HTML界面,浏览器便可以以网页形式输出结果。

本系统基于B/S架构进行系统的编程。

技术是一种使嵌入网页中的脚本可由因特网服务器执行的服务器端脚本技术,它可以在通过HTTP请求文档时再在Web服务器上动态创建它们[6]。

是基于通用语言的编译运行的程序,它具有强大性和适应性,可以使他运行在Web应用软件开发者的几乎所有平台上。

通用语言的基本库、消息机制、数据库接口的处理都能无缝的结合到的Web应用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