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上市公司状况的好坏,会通过会计信息披露的途径在市场上传播,被市场信息使用者选择采用并进一步影响其决策。
然而,近年来,上市公司的虚假信息披露事件层出不穷,既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又挫伤了广大投资者的积极性,使信息使用者产生不信任感。
长此以往,会影响证券市场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正常发展。
因此,会计界人士应找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之所在,及时分析影响其出现问题的原因,并用有效的治理措施,减少问题的出现。
促使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可靠性目录摘要 (I)目录 (II)1.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可靠性问题 (1)1.1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真实性问题 (1)1.1.1业绩预测与实际数相差甚远 (1)1.1.2虚假记载现象严重 (1)1.1.3募集资金使用不规范 (2)1.2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完整性问题 (2)1.2.1关联交易披露不完整 (2)1.2.2对资金的使用和获利情况的信息披露不完整 (3)1.2.3对重大财务事项的披霉不完整 (3)1.2.4打“补丁”现象影晌了信息披露的完整性 (3)2.影响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可靠性的原因 (4)2.1所有权结构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可靠性的影响 (4)2.2董事会的独立性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可靠性的影响 (5)2.3监管不力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可靠性的影响 (6)2.3.1监管目标事实上的偏离 (6)2.3.2监管模式不完善 (6)2.3.3证券交易所的监管制度不完善 (8)3.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可靠性的对策 (8)3.1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 (8)3.2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9)3.3完善管理层激励机制 (9)3.4加强监管机构的监管力度 (10)3.4.1规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 (10)3.4.2缩短年报披露期限,增强信息披露及时性 (10)3.4.3尽快出台加强对高管人员监管的法规 (11)3.4.4强化协作监管,推进综合监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11)3.4.5完善处罚机制,加大处罚力度 (11)4.结论 (12)致谢 (13)参考文献 (14)1.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可靠性问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判断和决策,关系到他们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保证,关系到证券市场能否正常运行、资源能否有效配置。
一直以来,证券市场中信息披露违规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到证券市场的有效运行,打击了广大投资者的投资信心。
深交所于2006年年初对深市主板495家上市公司2005年度信息披露情况进行了考评,其中40家公司为优秀、良好的283家(占比65.260,0)、及格的137家(占比27.68%)、不及格的35家(占比7.06%),说明上市公司整体信息披露的质量正逐渐提高。
但与深交所对2004年度502家上市公司的考评结果(其中优良公司数量333家、占比66.33%,及格147家、占比29.28%,不及格22家、占比4.39%)相比,考评不及格的公司数量和占比却略有上升。
上述资料表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仍存在诸多问题,导致会计信息本身的决策有用性已经大打折扣。
信息披露质量要求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时要遵循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三项原则,从信息披露的这三项原则分析入手,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现状进行分析,最后分析出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1.1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真实性问题1.1.1业绩预测与实际数相差甚远ST派神(000779)于2005年10月25日刊登扭亏公告,预计2005年全年盈利1300万元左右;2006年4月20日,公司披露年报显示,公司2005年亏损10366万元,而且公司股票因连续两年亏损而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但公司迟至2006年4月14日,才刊登业绩预告修正公告,预计2005年全年亏损10366万元。
1.1.2虚假记载现象严重虚假记载是指上市公司在披露信息时,将不存在的重大事实在信息披露文件中予以记载或将重大事实作不实记载,从而违背《会计法》、《证券法》、会计准则和相关披露准则规定的法定义务而导致信息披露失真的行为。
虚假记载必然影响到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中国证监会于2007年5月对广东美雅做出处罚决定,原因是:美雅集团存在以下违法行为:2003年年度报告虚构利润,通过虚增非经常性损益虚增2003年利润110,675,160.25元。
经查明,2003年,美雅集团以自有或第三方提供的资金,通过将鹤山市宏科贸易有限公司等8家公司的银行账户作为中间账户,以代还款等形式虚收鹤山市鹤伊毛纺织有限公司等7家公司以前年度大额欠款173,787,976.43元;另外,美雅集团还以相同的方法虚收广西边贸、云南边贸两公司历史债权(2003年年度报告未作披露)14,971,956.38元,合计虚假收回历史债权188,759,932.81元,合计冲回坏账准备110,675,160.25元,虚增2003年非经常性损益一0,675,160.25元。
1.1.3募集资金使用不规范S*ST光电(000150)于2005年2月15日刊登的《关于北京北大青鸟有限责任公司归还占用资金的公告》中,声称己收到关联方欠款,关联方占用资金事宜已得到妥善解决。
但事实上,2005年2月至3月期间,公司继续与关联方进行了累计4400万元的资金往来,涉及资金均为募集资金。
公司公告与事实不符。
另外公司2005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中货币资金、其他应收帐款、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等科目披露错误,涉及金额5210万元。
1.2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完整性问题1.2.1关联交易披露不完整关联交易广泛的存在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务中,关联交易的作用具有双重性。
积极作用表现在:促进公司规模经营、降低交易成本、有助于公司集团整体战目标的实现等作用。
消极作用表现在:违背市场公平竞争原则、在关联方之间转移资金和利润从而损害公司和股东利益等诸多负面影响。
可见,关联交易在性质上不同于一般的市场交易。
这必然决定了关联交易会计信息披露在整个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关联交易信息披露是否有效直接影响到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效果。
关联交易大致可分为股权投资、股权转让、购买资产与售资产、受托经营与委托经营等方式。
目前,上市公司在关联方关系及关联交的信息披露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第一、利用会计准则等政策法规不完善,掩饰非正常关联交易。
第二、关联交易内容披露不全或失实。
例如对有关交易要素:交易金额、未结算项目的金额或相应的比例等内容不披露,同时对有关资产是否经过审计、评估,是否按照独立企业的核算原则予以定价等事项也不做披露,使投资者不能真实的了解关联交易情况。
第三、对关联交易的内容披露模糊不清。
第四、对关联方的关联交易故意隐瞒,拒不披露。
中国证监会于2007年9月对明星电力做出处罚决定,明星电力在2004年年报及2005年半年报中未按规定披露对外担保事项共计19笔,涉及金合计55,050万元。
具体情况说明如下:2004年3月,明星电力为深圳市索棋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贷款担保1笔,金额5,000万元。
2004年半年报未按规定披露此担保事项。
2004年5月,明星电力为深圳市索棋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贷款展期提供担保,金额4,500万元。
2004年年报未按规定披露此担保事项。
2005年6月,明星商社为深圳市溢时丰实业有限公司提供银行承兑汇票保证担保1笔,金额500万元。
2005年半年报未按规定披露此担保事项。
上述对外担保行为给明星电力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严重损害了公司利益。
1.2.2对资金的使用和获利情况的信息披露不完整近年来,许多企业开展了广泛的经营活动,非主营业务利润和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的比例越来越大。
有的公司通过将股东和债权人投入企业的资金大量地投放于股票交易、期货交易或房地产交易上,以期获利。
这样就使得投资者所面临的风险大大增加。
这部分信息应该详细地向投资者披露以便投资者作出正确的决策。
而企业一般是将此类信息一笔带过,将其统称为“对外投资收益”,造成相关信息的重大遗漏,加剧了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2006年,S*ST光电(000150)因资金用途事项披露不充分受到深圳证券交易所处分。
原因是:2004年度,S*ST光电(000150)多次将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拆借给非关联其他单位,涉及金额6500万元,公司对该项变更募集资金用途事项未履行临时报告义务。
1.2.3对重大财务事项的披霉不完整《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中规定上市公司需要披露的重大事项包括下列情况:公司订立重要合同,公司发生重大的投资行为等。
虽然上市公司会计报表注释对或有事项等重大事项有一定程度的揭示,但远远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中国证监会于2007年3月对开开集团做出处罚决定,原因是:开开集团的国有股权转让事项未按规定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经查,上海开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开集团)在2002年2月至5月期间分别向上海和康旅游用品有限公司、上海怡邦针织品有限公司、上海九豫服饰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转让共计4500万股开开实业国有股权过程中,除签订每股 4.5元的股权转让协议外,同时分别与三家公司签订了每股 1.5元,总价为6750万元的补偿协议。
开开实业分别在2002年2月26日、4月30日、5月21日的临时报告,2002年中期报告,2002年年度报告中仅按每股4.5元披露了股权转让情况,直至2005年1月21日才将补偿协议事项进行临时公告。
1.2.4打“补丁”现象影晌了信息披露的完整性所有上市公司都必须按规定定期公开披露年度报告。
然而在每年的年报披露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在年度报告披露后,短则一两天,长则几个月之后,便有很多的上市公司发布公告,宣布原先披露的年度报告中存在错误或遗漏,需要更正或补充。
这种更正和补充几乎可能涉及年度报告的每一个角落,错误或遗漏的严重程度也不同。
吉林电力2005年6月7日发布的补丁公告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提高了4035898.52元,原因是“计算有误”。
一年报“补丁”虽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弥补年报中所存在的遗漏或者错误,但是由于不少“补丁”打在年报的重要财务数据或比较敏感的问题上,利用补充公告或更正公告的形式作掩饰,将“补丁”变成粉饰年报的工具。
上市公司有意隐瞒应披露信息的结果,一方面误导了投资人,另一方面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从而严重影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有效性。
2006年,S*ST光明(000587)、东盛科技(600771)等上市公司作出后续的补充公告而受到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