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河道断面形式

生态河道断面形式


典型断面2
河流的横向连通性
生态护岸形成浅水湾
BE渗滤植生砌块+扦插柳枝护岸 充分发挥浅水湾的功能和作用
堤外防护
服务通道 坡面防护 BE渗滤植生砌块+扦插柳枝护岸
浅水湾 空心连锁砖
典型断面3
服务通道 堤外防护 坡面防护 生态护岸
子槽
河流的竖向连通性
服务通道 生态护岸 坡面防护 坡面防护
渗蓄沟
自然基质河床,保证竖向的水流交换。
河道断面形式
根据《城市水系规划导则》将水系景观分为五大类型:
A 生活游憩型景观功能区 B 商务休闲型景观功能区 C 旅游观赏型景观功能区 D 城市郊野自然原生型功能区 E 历史文化型景观功能区
滨河绿带空间布局(剖面)
城市 绿线
滨水绿化带
蓝线
水域范围
蓝线
滨水绿化带
绿线
城市
保护范围线
管理范围线 上开口线 管理范围
堤顶两侧:平均宽度10m 。行道树分区种植元宝枫 、垂柳、千头椿、馒头柳 等。树下采用绿篱,每 200m更换品种。其余区 域采用自然式种植,选用 樱花、碧桃、锦带、珍珠 梅、波斯菊、白三叶等品 种。
巡河路外侧:每2000m种植两株落叶阔叶 树。选用千头椿。
巡河路内侧生态过渡带:宽度6m。观赏地被为主, 辅助种植低矮灌木。选用丁香、碧桃等。
草本:二月兰、波斯菊、苜蓿、萎陵菜、蒲公英等 草本组合
水生湿生植物:千屈菜、红廖、香蒲、芦苇、柳枝 等
堤外坡
堤顶
堤内坡
设计河底线
设计河底线
滩地~河底
现状河底
60
(3)燕莎流金
(4)世纪浸芳
左岸
(4)世纪浸芳
右岸
(5)朝阳涌锦
左岸
(5)朝阳涌锦
右岸
典型断面1
河床修复、滩地修复、护岸修复、堤坡修复、堤顶修复
河道护坡:宽度5m。选用灌草花组合。 高羊茅、、绣线菊、紫菀、尾穗苋、假龙 头、蜀葵、小冠花、锦葵、花葵混播。
浅水湾:宽度20m。根据高程 不同种植观赏水生植物,以芦 苇、黄菖蒲、慈姑为主,净化 水质。
温榆河
泃河
岸坡绿化 岸坡防护(至20年水位)
主河 槽
减渗+护底
岸坡防护(至20年水位)
岸坡绿化 园路
(3)浅水湾及水位消落区段:河道两侧结合防汛、泄洪要求以开敞空间为主。河岸护坡上种植成片的易养护的耐
水湿植物为主,只在局部点缀少量耐水淹的乔木。
道路绿地区段
河坡区段
浅水湾及水位消落区段
河坡区段
道路绿地区段
河道治理意向效果图
规划绿化范围
规划河道范围
设计构思 设计理念
规划绿化范围
设计理念 :“水林结合” 采用生态驳岸的设计理念,打破绿带和河道的明显界限,设计自然缓坡,浅 滩湿地,最终形成自然驳岸、缓坡入水的效果,水、林有机的结合起来,打 造一条水绿交融的生态廊道。 浅滩、深潭、种植岛等半自然化的人工形态,既增添了自然美感,又可以利 用河流形态的多样性来改善生境的多样性,从而改善生物群落的多样性。
巡河路外侧:每2000m种植两株落叶阔叶 树。选用紫花泡桐。
巡河路内侧生态过渡带:宽度6m。观赏地被为主, 辅助种植低矮灌木。选用榆叶梅、锦带等。
河道护坡:宽度5m。选用灌草花组合。 高羊茅、蜀葵、小冠花、石竹、波斯菊混 播。
浅水湾:宽度20m。根据高程 不同种植观赏水生植物,以芦 苇、千屈菜、慈姑为主,净化 水质。
保护范围
行洪控制范围
促进蓝绿交织、水城共融,滨水空间与城市绿化风格和标准保持一致。
上开口线
管理范围线
管理范围
保护范围
保护范围线
A 生活游憩型景观功能区 B 商务休闲型景观功能区
典型断面4
巡河路
景观亭
合流廊 道 步道
浅水湾
子槽
合流廊道 浅水湾 步道
巡河路
回填土
种植土
淤泥土
种植土
回填土
巡河路
河坡
浅水湾
生态岛
承、五区十景相依、两湖联动相融、琴音秀水相映
设计断面
生态护岸大样A
生态护岸大样B 节点一大样图
生态护岸大样C
渔阳润蒲
浅水湾、废物利用——化腐朽为神奇
改硬质岸顶为柔性护坡、建水中绿岛
浅水湾 构筑蜿蜒岸线 有利于冬季防冰 满足了亲水的安全要求 便于种植水生植物 有供水生动物栖息和避难的场 所 有利于防浪或船行波
萧太后河环球影城段改线工程景观设计
护岸设计-
松林闸上游
自然风光段——典型剖面
巡河路
坡面绿化(二期 子槽土方填筑)
植生渗蓄沟
坡面绿化
服务通道 浅水湾
溪流(开挖子槽)
水面
坡面绿化 浅水湾
超级堤(子槽土
巡河路
方填筑)
植生渗蓄沟
左岸大孔砼亲水园路、路侧大孔渗滤砌块挡墙、坡内 外绿化及外侧渗滤沟
北运河
甘棠闸——榆林庄闸(紫色主题)
湿地体验区 节点3“香洲唱晚”剖面图
公厕
堤外坡绿化带
2.5m绿道 6m车行道
绿化隔离带 绿化隔离带
廊架 园路
堤内坡绿化 带
-0.2 0.0
木栈桥
生态岛
1-1 剖面图
-0.7
浅水 湾
生态岛
引水上滩
浅水湾
宣传廊 园路
10年一遇洪水位线 设计河底线
设计上开口线~设计河底
水生植物
1.0
水面 种植土 保护层 减渗层 沙土层 整地
中心绿核段——典型剖面一
巡河路外移 坡面绿化
一二期分界线 潜流湿地 栈道 表流湿地
服务通道 巡河路 植生护岸
溪水流面(开挖子槽)
坡面绿化 超级堤(子槽土 方填筑)
服务通道 巡河路 植生护岸
植生渗蓄沟
一期子槽开挖,右岸填筑超级堤,营造溪流景观、两 岸亲水园路,二期左岸巡河路外移,形成绿芯的 潜流和表流湿地,营造大水面景观。
护岸设计- 德胜门(1+345)—北中轴路(2+600)
北中轴路(2+600)—小街桥(5+300)
护岸设计护岸大样
北护城河生态护岸设计
护岸设计-
亮 马 河 生 态 护 岸 设 计
亮马河生态护岸设计
凉水河生态护岸设计
D 城市郊野自然原生型功能区
整体空间分析
种植设计
以萧太后河道为中轴线向外辐射进行横向划分------
恢复河道生境
实现河道纵向、 横向、竖向三向 连通,从河底、 滩地、岸坡、坡 顶实施立体生态 修复,恢复河道 自然景观。
驳岸处水生植物种植
种植设计
驳岸上位于常水位之上和河道相邻的区域,一般种植湿生植物为主,其植株根茎部及以上部分不宜长期浸泡在水中的植物。如蒲苇、千屈菜等, 这些植物在驳岸边进行取点片植效果尤佳。驳岸入水区域内,可采用片植、块植、点植的方式种植各类挺水植物,如千屈菜、黄菖蒲、水葱等。 通过各类水生植物色彩或色彩组合形成一定的表现主题和旋律感。如大片紫红色(千屈菜)和明黄色(黄菖蒲),能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视觉 冲击力强,使游人流连忘返。
渗蓄沟
溪流河段主要通过底层埋于土下的铅丝石笼垫保证河道防洪的要求,表面 通过回填种植土,点缀当地的块石、卵石、仿木桩等自然材料,形成浅滩、 深潭的溪流效果。
平谷南大门—琴音湖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设计
标准横断面
设计水边线 浅水湾边线
浅水湾边线 设计水边线
60米
140米 340米
60米
一轴一扇相承、五区十景相依、两湖联动相融、琴音秀水相映
10年一遇洪水位线 设计河底线
设计河底
河底坑塘
0.0 -0.2
-0.7
水面 种植土 保护层 减渗层 沙土层 整地
溪流做法图
37
标准植物配置模式
堤外坡以垂柳、杨树、国槐、油松等 为主形成外围防护林带,点缀花灌木。
行道树(旱柳 /垂柳)+观赏 草(狼尾草、 细叶芒等)
堤堤堤

外顶内



~


堤内坡以护坡地被组合为主; 局部根据景点设置点缀花灌木; 现状长势好的杨树保留
河道
河坡
巡河路
合流廊道,集中收集,延期处理。 生物净化,水中梯田增加水生植物生长空间。 防洪安全,解决局部防洪不达标的问题。 生态修复,岸坡梯田柔化护岸,增加绿量。
海绵模式,水多则蓄,水少则释。 亲水设施,林荫亲水步道贯通,丰富亲水空间层次。 管理便利,为日常维护提供足够的运转场地。
白孔雀艺术世界人行桥
(1)道路绿地区段:靠市政道路的外围区域以密植为主,局部节点区域敞开,形成有开有合,疏密结合的浓荫道
路景观。
(2)河坡区段:植物配置以自然组团、片林及大树草坡的绿化形式为主。重要节点选用冠大浓荫树形优美的大规
格乔木,下木采用花灌木及缀花地被穿插融合,注重色彩搭配和花期的连续性。营造丰富多彩的空间形态。
堤路管理 范围:对 现状绿化 补种,主 要以观赏 地被为主 的草种, 如狼尾草 、狗尾草 等。
堤坡:平均宽度 20m。选用护坡植 被+低矮灌木。主 要品种:沙棘、荆 条、胡枝子、小冠 花、波斯菊、紫菀 、石竹、紫松果菊 。连翘、黄刺玫、 珍珠梅、黑心菊、 赛菊芋、孔雀草、 野菊、宿根花菱草 。
堤顶两侧:平均宽度10m 。行道树分区种植国槐、 垂柳、千头椿、紫花泡桐 等。树下采用绿篱,每 200m更换品种。其余区 域采用自然式种植,选用 紫叶桃、紫叶李、丁香、 沙地柏、紫花地丁、二月 兰等品种。
平谷南大门—琴音湖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设计
左岸标准断面
上覆种植土50cm 块石护坡 浅水湾
生态岛
浅水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