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T 淋巴细胞 和 B淋巴细胞

T 淋巴细胞 和 B淋巴细胞

B细胞发育包括骨髓内和骨髓外两个阶段:B细胞在胚胎期由胎肝和骨髓产生,出生后在在骨髓发育成熟。在骨髓内发育过程中,B细胞获得BCR,即mIg的表达以及自身免疫耐受;通过Ig基因的重排而产生具有巨大多样性特征的BCR库。在骨髓外,在抗原刺激下,经历高频突变,以获得抗体亲和力成熟、经历Ig基因二次重排,以产生抗体的类别转换。
轻链:V+J→VJ+Cĸ/λ→VJCĸ/λ
重排机制
①等位排斥②无体细胞高频突变③N区核苷酸插入多于BCR④β链V区有效重排机会多
①“12/23”原则②等位排斥③同种型排斥④高频突变⑤类别转换
选择过程
阳性选择
阴性选择
阴性选择
①与皮质内上皮细胞表面的抗原肽-MHCⅠ/Ⅱ类复合物以适当亲和力发生结合的未成熟T细胞可以继续发育为SP细胞②不能与上皮细胞表面的抗原肽-MHCⅠ/Ⅱ类复合物发生有效结合的或结合亲和力过高的DP细胞发生凋亡③经历阳性选择,T细胞获得自身MHC限制性
未成熟期
①DP细胞②@链重排完成,形成成熟的TCR,与CD3组成TCR complex,是未成熟T细胞的表面标志
①轻链基因完成重排,产生的ĸ链或λ链取代替代轻链,与μ链结合,形成mIgm。②mIgm与Ig@/Igβ共同组成BCR complex,是未成熟B细胞的表面标志
成熟期
①由未成熟期到成熟期需要经过阳性和阴性选择②SP细胞(CD4+T细胞或CD8+T细胞)
①由未成熟期到成熟期需要经过阴性选择
②经历阴性选择的B细胞表达mIgD。mIgD和mIgM共表达是成熟B细胞的表面标志。
基因重排
基因结构
β链:VDJC @链:VJC
重链(μ链):VDJC轻链(ĸ链或λ链):VJC
重排过程
β链:D+J→DJ+V→VDJ+C→VDJC
@链:V+J→VJ+C→VJC
重链:D+J→DJ+V→DJV+Cμ/δ→DJVCμ/δ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
T cell
B cell
成熟过程概述
T细胞起源于骨髓多能干细胞,在胸腺发育成熟,获得TCR的表达、自身MHC的限制性和自身免疫耐受等特性,通过TCR基因的重排而产生具有巨大多样性特征的TCR库;随后进入外周淋巴器官T细胞区,并不断通过血液和淋巴循环不断在全身淋巴组织中往复循环。
TCR/BCR多样性机制
1、重组多样性①多基因性②随机组合多样性
2、链接多样性/不准确性①连接不精确②N-核苷酸插入
1、重组多样性①多基因性②随机组合多样性
2、链接多样性/不准确性①连接不精确②N-核苷酸插入③重轻链组合多样性
3、高频突变和类别转换
TCR/BCR Complex及辅助分子
TCR/BCR Complex
SPA-R、LPS-R、PWM-R
IL-R
IL-1R、IL-2R
IL-4、5、6R
其他
CD45
CD45、MHCⅠ/Ⅱ
祖cell期
①不表达任何特征性标志(CD3-、CD4-、CD8-、TCR-),为DN细胞②TCRβ链开始重排
①Ig重链基因开始重排,出现μ链②开始表达共受体Ig@/Igβ
前cell期
①同时表达CD4、CD8,为DP细胞②TCRβ链重拍完成;@链开始重排③以TCRpT@β的前T细胞受体为特征
①重链基因重排完成②由祖细胞产生的一种替代轻链与μ链结合,形成前B细胞受体,是前B细胞的标志
①在皮髓交界处,与DC或MΦ表面的自身肽-MHCⅠ/Ⅱ类复合物发生高亲和力结合的未成熟T细胞诱导凋亡或无能②经历阴性选择,获得自身耐受性。
①未成熟B细胞表达的mIgM能与基质细胞表面的多价自身抗原结合,将诱导凋亡②能与单价的可溶性自身抗原结合,诱导无能③不与自身抗原结合的,将继续发育,表达mIgD,成为成熟B细胞。
TCR+CD3
BCR+Ig@/ILeabharlann β共受体CD4或CD8
CD21、CD19、CD81
协同刺激分子
CD40L(——CD40)
B7(——CD28/CTLA-4)
协同刺激分子受体
CD28/CTLA-4
CD40
粘附分子
①CD2/E2—LFA-3/CD58②LFA-1—ICAM-1、2、3
丝裂原受体
植物血凝,PHA受体、刀豆蛋白A,ConA受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