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溪峪的“野”》中心思想〖充分运用课程资源、切实提高语文素养充分运用语文教材,凭借教材培养语文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
语文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语文教学的目的其实不过四个字:能说会写。
而现实中,许多人也就是读读而己,要写可就难了。
其实,一个人只有具备较强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以及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才能做到能说会写。
因此,语文教师要注重形成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怎样让学生既乐读又能写呢?我觉得,语文教师要充分运用好课程资源,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科书是教学的重要凭借。
教师要用好教科书,落实教材的基本要求,凭借教材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1、准确理解教材中的字词意义。
字词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
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对字词的理解,从而体会作者由字里行间流露的不同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
南宋著名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其味也。
读书时从容咀嚼就是要细细品味文章中语言的精彩之处。
如教学《索溪峪的野》时,可引导学生通过对野字的理解,体会作者所描绘的索溪峪的山、水、动物们的那种来自天然的野性的美,而在这样的美景的熏陶下,游玩的人们也变野了,作者通过这个野字,体现了人们对索溪峪的美的认可和喜爱,学生可以通过这个词语,准确地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如何运用好积累的语句有意识地去引导,在勤练笔中灵活运用〗如今,语文教学都比较注重对语句的积累,可对于积累的运用总有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好像注重积累、引导积累是老师的事,可怎么运用却是学生自己的事,那要根据各人的情况而定。
其实不然,对于积累的运用,老师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做老师的,要教给学生运用的方法,要善于激发学生的运用兴趣。
在小学生的心目中,老师是权威的评论家,学生动笔作文时就对教师有所期待。
如果能得到老师以至于同学热情洋溢的赞许,这种赞许也会成为他们写好作文的驱力。
我在每天的日记抽查中,喜欢给学生写一些简炼的评语,对于他们运用的好词佳句,我总是大加赞赏,表扬他们能够活学活用,运用得恰当,并根据具体的表现以得☆来表示,如今,有的同学都得到了三颗星、四颗星乃至五颗星。
我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争取六颗、七颗、八颗可别小看这几颗星,那可成了同学们的奋斗目标。
每天缴过日记,办公室门口总有几个人影晃来晃去,只要我一声令下,他们就会飞身入屋,抱了日记本就跑,接着便在教室里引起一场不小的骚动。
有一次,胡奥林同学在描写雪景时,曾写道:我走进田野,天地间一片雪白,麦子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树木披上了白袍子,电线也变成了一根根银条,啊!好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
这一望无际的白色,流进我的眼里,流进我的心胸,我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快慰,从未有过的清爽。
其中,粉妆玉砌引用自《第一场雪》,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从未有过的清爽。
引用自《索溪峪的野》流进我的眼里,流进我的心胸。
引用于《山雨》。
我给他得了五颗星,他自己自然欣喜若狂,其他同学也都非常羡慕,有的在日记中写道:我正欣赏着自己那闪闪发光的四颗星,突然有人叫了一声:‘哇!胡奥林得了五颗星!’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忙凑过去一看,果真是五颗,我刚才的激动一下子变得无影无踪了,留下的不知是忌妒,还是羡慕但我知道他一定有过人的地方。
多么希望我的五颗星能早日到来啊。
在讲评课上,我让学生们明白了,胡奥林的这则日记之所以能得到五颗星,关键是在他能活学活用,恰到好处地运用了积累的语句。
接着,我们又讨论了怎样才能运用好积累的语句的方法。
学生都有一种不服输的心理,他们的积极性自然不用再讲了。
其实,学生的写作有着巨大的潜力,你越夸他们行,他们就越行。
于是,在老师有意识的引导下,今天你引用了这段,明天我就会引用那句,形成了互相竞争、积极上进的良好局面。
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了他们勤练笔的好习惯。
〖阅读教学找点法捕捉中心找点〗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学的形式和做法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如果形式单一,教法千篇一律,则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缺乏主动性。
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必须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抓住每篇课文的特点,以点带面,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入积极状态,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那么,如何寻找文章的特点呢?不少课文中都有画龙点睛之笔,这些句段概括性强,内涵丰富,与全文各部分都有内在联系,如果教师引导学生从这些中心句段入手讲读课文,则可直达教学目标。
如我在教学《索溪峪的野》时,抓住中心词野来引导学生学习,全文围绕野字,写了索溪峪的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也变得野了起来。
题目就是文章的统领,全文都是围绕题目中野字具体写了出来。
通过朗读课文,抓住中心找点,学生理解课文就容易多了。
〖浅谈创新的阅读教学法〗阅读:是一种享受──享受阳光明媚;享受空气清新;享受历练深逐。
阅读,是一种情怀──关照自然,渴望倾听,亲近生命,走入心灵的训练。
而阅读教学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会吕评与欣赏文章的表现方式和修辞手法;学会体会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的训练。
然而:这种训练是小语教学中的一重点又是一个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快速地阅读课文,使他们如风,掠过千山万水、黄河黄山、长江、长城;使他们如燕,翔过绿色、蓝色与黄色的家园。
领略桂林山水秀丽的自然风光与索溪峪的野,漫步茫茫的林海,漫步白大荒可爱的草塘,倾听狼牙山五壮士的豪言壮语,游览人们向往的蒙古草原,子解哪里的民族风情。
几年的阅读教学探究,悟出了创新的阅读教学法。
所谓创新的阅读教学法,是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时。
提倡──自由地读──引读──有感情地读。
让学生通过三个阶段的朗读自悟文章的主要内容,完成训练思考题,品评与欣赏作者的写作特点,为今后习作训练打下伏笔。
例如:阅读《索溪峪的野》一文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阅读的:先让学生自由地通读课文一遍,接着出示课件引读,让学生弄清阅读训练要求──《索溪峪的野》野在本文中是什么意思?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索溪峪的野,又是怎样写出这种野性美?你能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吗?然后让学生带着训练要求,把自己的心带到语言环境中去,设身处地去读、去想。
学生第二遍读完后,他们仿佛置身于索溪峪之中,再经过分组交流讨论──探究──质疑;学生自然地悟出了索溪峪的野──山野、水野、路野、动植物野、游客野。
野荡涤着他们的美好童年,荡涤着他们的胸怀。
这时教师再次让他们有感情地读课文。
第三遍刚结束,他们争先恐后地说:老师,我弄明白了,索溪峪的野在本文中是美丽的意思。
作者运用动态描写,静态描写,以及动静结合的描写手法,写出了索溪峪这种野性美。
壁如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这个句子,既是拟人句、又是动态描写,表达了索溪峪的野性美。
综合上述所例,这种创新的阅读教学法,学生学的快,学的轻松,学的愉快,正如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的那样:活读书、读活书,教活书、活教书。
它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最紧要的是在于多比较、多描摩、多朗读、多体会。
〖浅说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现代化的多媒体教育教学手段也在不断地更新发展:从一开始的录音机、幻灯,到后来的投影仪、录像机、电视机,直至现在的实物投影仪、音像结合语音设备、电脑等,高新科技多媒体教学手段层出不穷。
这些现代化的视听教学手段生动、形象、且感染力强,如果恰当运用,就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
可以说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既是激活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又对落实素质教育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文学作品的创作需要想象力,科学理论的建设更需要想象的参与,因为想象超越经验事实,从而导致发现新的事实和理论。
因此,作为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更应该为学生创造条件,培养和训练小学生的想象力,而多媒体就成了其中必不可少的运用手段。
例如,我在教学六年级《索溪峪的野》这篇课文时,先引导学生赏读这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从文字中感受索溪峪野的独特姿态,接着用音乐渲染气氛,让学生伴随悠扬的古筝曲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
此时,学生已经用画笔在自己的脑海中画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了,最后用课件出示索溪峪的图片,优美的动画景色更激发了学生想象的源泉,将他们融入其中。
这时让他们拿起笔来,用文字赞一赞索溪峪,抒缓的音乐,伴随着画面的变化,学生很快就写出了一段段赞美的话语:索溪峪真顽皮啊!索溪峪的水真机灵啊!索溪峪的水真聪明啊!实在是太‘野’了!〖语文教学中应该以读为主,贯穿训练精讲为辅,教师为教学主导〗叶圣陶先生还曾说:教师当然讲,尤宜致力于导,导者,想方设法使学生自求得之。
依据新课标要求,利用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时限,充分调动教与学双边活动的积极性,准确提示教学重点,难点的本质特征和知识点不同的逻辑推理关系,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因此,可以这样说,教师的主导作用实际上是学生为主体的保证。
教学的放手决不等于放羊,教师要以精讲辅导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能够体会到那种读书的乐趣,自我获取知识后的满足与快乐,从而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本期第十一册的《索溪峪的野》一课时,我首先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全文:1、索溪峪在哪里?2、野在本课是什么意思?索溪峪的野表现在哪些方面?3、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抓住了怎样的表达方法?4、文章采用了怎样的叙序顺序?学生在读书时思考着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又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的思路,学生写得既无拘无束,又有路可循,较大幅度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力。
〖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自读自悟,以读促悟〗课改以来,关注生命,激活课堂,以生为本,促进发展,已成为老师们的共识。
孩子们心中的语文课,要么是无味的讲解、烦琐的分析,要么是机械地抄写读背,语文学习的魅力荡然无存。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引导学生以读为本,多读书,读好书,是任何时髦的教法无法取代的,阅读教学要返璞归真,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悟语。
作为学生基本语文能力之一的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
但无庸讳言,我们现行的阅读教学存在着不少束缚学生手脚、抑制其阅读能力的提高、思维能力发展的问题,因此,我们要讲究教学策略,遵循文本所蕴涵的意境,使学生在体味课文过程中入情入境,使文本中的形象活跃在学生的朗读中,情感激越在学生的想象中,理念闪现在学生生动鲜活的感悟中,引领和帮助孩子用审美的方式把握语文,认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