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

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
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内容短小却内涵丰富的精读课文。

课文围绕圆明园的毁灭,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和它的毁灭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引发了读者深深的思考。

文章构思巧妙,题目虽然是《圆明园的毁灭》,重点却从圆明园布局之巧、建筑之美、收藏之丰3个方面写了圆明园的辉煌。

学习本文重难点在于如何使学生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由于本课内容离学生现实生活比较久远,而且五年级学生刚步入高段,在理解课文和感悟语言文字等方面能力还有待提高。

所以,要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就要做到让学生课前大量搜集资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年段和本册书阅读教学目标的要求,力求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和抓住关键字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感悟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在此基础上,学习英法侵略军毁灭圆明园的过程,激发学生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同时,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正确读写“毁灭、不可估量、众星拱月、金碧辉煌、殿堂、亭台楼阁、建筑、宏伟、销毁、罪证”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勿忘国耻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课文的表达特点。

学习与运用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

引导学生通过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体会作者构思的匠心独运。

教学难点
在辉煌与毁灭的强烈对比下,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独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趣入题
我们知道,北京的颐和园是一座拥山抱水、气象万千的古典园林,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在北京西北郊,还有一座被誉为“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

遗憾的是,这一园林艺术杰作被英法联军劫掠和焚烧,一代名园就此化为废墟。

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了解一下圆明园昔日的风采和侵略者对它的毁坏情况。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意思,课文主要讲了几部分内容。

(两部分:①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②圆明园的毁灭。


3.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抽读生字词卡片,可采取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比赛读等方式)。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

三、自学课文,小组交流讨论
1.自学生字词,不懂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默读课文,想想当年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圆明园又是怎样被毁灭的。

3.遇到不懂的问题,在小组讨论后,把你们认为有价值的记录下来。

(1)小组讨论:每人提出自己的问题后,小组进行整理,写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大问题。

(2)出示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并对所有问题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出几个大问题。

四、交流自己从课外查到的有关资料
五、布置作业
1.拓展延伸。

收集昔日的圆明园与今日的圆明园的有关资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强化所学
1.了解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及圆明园辉煌重点的掌握。

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圆明园的毁灭》,经过昨天的学习,作者围绕圆明园的毁灭写了哪些内容。

课文主体写了昔日的辉煌,关于辉煌又写了什么?
2.了解学生对文章重点段落的背诵情况。

在这些内容中最精彩的是文章的3、4段,同学们背下来的吗?谁能尝试背一下?
(二)研读“毁灭”,重点品读
1.学生自读第5段,圈点批注重点字、词、语句并标出,联系上下文体会和理解“毁灭”的惨烈。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对第5自然段进行充分阅读,边读边在文中找出关键的字词句,并联系上下文读出自己的理解。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谈感受,指导感情朗读。

学生交流,教师顺学而导,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侵入、闯进、统统、掠走、任意”等词语和“大火连烧三天,烟云
笼罩了整个北京城”等语句。

同时,要引导学生联系前文,想象画面,深入体会侵略者的野蛮和残暴。

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圆明园被毁灭的惋惜之情。

3.回扣前文圆明园的辉煌,体会圆明园毁灭的不可估量损失。

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三)读写结合,迁移运用
1.再次回读课文的第3、4自然段,回忆圆明园的辉煌。

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毁于一旦了,现在留下的只是一片废墟,如今我们只能通过文字回忆昔日辉煌的圆明园了,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的第3、4段,把圆明园的美丽留在心中。

2.通过对比,读写结合,表达感受。

举世闻名的圆明园毁灭了,不仅中国人看不到了,外国人也看不到了。

这不仅是中国的悲剧,也是世界的悲剧。

(出示图片)大家看,这就是今天的圆明园,不管你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是老人,还是孩子,当你走到圆明园的时候,你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请拿起你的笔,把它写下来。

(四)留有余韵,思考结课
结束语:偌大的一个圆明园,偌大的中国,为什么三千侵略军就可以为所欲为,而拥有无数双有力的手和坚强的臂膀的国人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圆明园毁于一旦?每个人都在问为什么,为什么?过去在问,今天还在问。

作为后人,我们还要不断地思考:今后要通过怎样的努力,才能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