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服与汉服的相关性
2016级1班凌晨 107242016003007
【内容摘要】走进日本,你一定能感受到某种特别的中华文化的气息不知所起,好比和服的感觉跟汉服有些相似,却又不尽相同。
可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种文化为何在如今形成了如此大的影响差异,想要究其根本,须从和服如何由朝服起源,以及它们各自经历了怎样的长期文化的变革还有各民族服饰的不同发展形式所折射出的文化差异与民族特性等方面进行探讨,从而进一步了解二者之间的相关性。
【关键词】和服的起源与演变,文化差异与民族性相关性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和服”指的是日本传统民族服装,和服与日本人的生活文化息息相关,而汉服却似乎正离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和服的起源及演变,以及各民族服饰的不同发展形式所折射出的文化差异与民族性,从而进一步了解汉服与和服之间的关系。
一、和服的起源
和服起源可追溯至公元3世纪,《魏志•倭人传》中述“用布一幅,中穿一洞,头贯其中,毋须量体裁衣”,此种服饰简单、单一,是和服雏形。
1女装被称为“贯头衣”,就是在布上挖一个洞,从头上套下来,然后用带子系住垂在两腋下的布,再配上类似于裙子的下装,男装被称为“横幅”,所谓的“横幅”,就是将未经裁剪的布围在身上,露出右肩,如同和尚披的袈裟。
二、和服的演变
但是,真正有文字记载,将中国服饰引进日本,并使之被吸收和制度化的,应该是从奈良时代开始。
日本的奈良时代正值中国盛唐时期。
日本派出大批学者、僧侣到中国学习和交流和吸收。
这些遣唐使者把唐代文化艺术、律令制度都带回了日本。
"衣服令"就是奈良时代制定的制度之一。
"衣服令"规定了礼服、朝服和制服──朝服包括冠帽,按官职等级区分;制服是无官职的公务人员的服装,按行业分类。
2由此可见,和服的发展和演变受到了统治者的重视以及制度的影响,而汉服则一直盛传与民间,这也为而后两者的兴盛语衰颓埋下了伏笔。
和服腰包则是受基督教传教士穿长袍系腰带影响而创造。
由于国风的盛行,日本和服渐渐摆脱外来的影响,发展出独有的奢美与精致的特色,其衣服色彩开始多样化,衣袖也向宽大方向发展。
举个例子,熟悉日本史的人一定听过"唐衣"和"十二单"。
唐衣是盛装(礼服)的一种,以紫、绯为贵,金碧辉煌,美丽异常。
十二单实际是一种穿着方式,她并不是十二层单衣,而是在单衣上叠十二层被称为袿的服装,袿轻薄透明,多层袿叠起时仍然能隐约看见单衣或表着的颜色,倍添朦胧恍惚的美感。
三、日本的民族特性
(1)从和服的演变我们不难看出看出日本人善于吸收外来文化并改造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和服、茶道、汉字、外来语的例子不胜枚举。
公元8世纪,中国的唐装传入日本,日本天皇下诏宣布,全国人民的服饰都要以唐朝的样式加工,并
1吴小帆:《唐代服饰装饰部分对日本和服装饰的影响》,《艺术与美学》2014年第10期,第40-42页
2丁丽:《和服种类繁多服色彩缤纷艳丽》2013年08月12日
把当时的和服称为“唐花”、“唐草”、“唐锦”。
3
(2)汉服飘逸而洒脱,美在灵动。
和服拘谨而宁静,美在端正。
从和服的外观、结构可以看出日本人内敛、矜持、含蓄的性格特征和服的穿法比较复杂,不同的和服有不同的穿法,同时还要注意腰带的形式、特征、质地和性能,以及附件物品的搭配,层层叠叠要穿上好多件,然后从头到脚配上装饰品陪衬,在走路时,步幅要小而平稳,衣袖不能晃动,要轻轻摆动,在坐车时,把包和其他物品放在座位上,然后坐时要坐座位的一半,腰要挺直,微微前倾,脚尖着地,不能让腰带接触椅背,以免变形,在下车时,要确认衣服的整齐后下车。
处处体现一种束缚的感觉,正好与日本人性格中的内敛、含蓄、矜持相呼应。
4
四、不同的历史走向
受文化影响,和服与汉服有着不同的历史走向。
汉服受满清剃发易服,民国全面西化的强烈冲击,汉服发展断代,且流传于民间。
和服受日本开放多元的文化环境的影响,和服今日更为普及,大多应用于重要场合。
以上就和服的起源和演变以及从和服与汉服所折射出的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综述,希望对和服及汉服文化的爱好者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吴小帆:《唐代服饰装饰部分对日本和服装饰的影响》,《艺术与美学》2014年第10期
[2]丁丽:《和服种类繁多服色彩缤纷艳丽》2013年08月12日
[3] 姜丽:《和服中的中国元素浅析》,《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1期
[4]朱春玲:《从日本和服看日本文化》,《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7月第30卷第7期
3姜丽:《和服中的中国元素浅析》,《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1期
4朱春玲:《从日本和服看日本文化》,《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7月第30卷第7期,第162-1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