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平】09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公平】09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关键字】公平第9章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第一节一般均衡一、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1、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的含义:局部均衡是指单个经济主体的均衡与单个市场的均衡;所有市场的同时均衡叫做一般均衡。

微观经济学中,对均衡的分析分三个高低不同的层次进行:单个经济主体的均衡、单个市场的均衡与所有市场的同时均衡。

前两种均衡叫做局部均衡,最后一种均衡叫做一般均衡。

2、分析一般均衡的必要性:(1)在局部均衡分析中,产品与要素的价格没有真正被决定在局部均衡分析中,假定各种产品与要素价格的决定是彼此独立的,相互之间没有联系。

实际上各种产品与要素的价格的变动相互影响,任何一种产品或要素的价格都不能独立决定。

例如,其他产品的价格变动→在既定的价格下引起对所考察的X的需求量变动(替代效应或互补效应)→X的需求曲线变动→X的价格变动。

或者要素价格变动→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变动→在既定的价格下引起对所考察的X的需求量变动→X的需求曲线变动→X的价格改变。

(2)任何一种产品与要素的价格,只有在所有其它产品与要素的价格都被决定时(均衡时)才能真正被决定。

因此,为了真正说明产品与要素价格的决定,在分析局部均衡以后,还要进行一般均衡分析。

3、一般均衡分析的目的:一般均衡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证明,在一定条件下,经济体系中存在一组价格,这组价格正好使各种商品与要素的供求相等,所有市场同时出清,以至于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

一般均衡分析有两种方法。

尽管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分析最为典型,但为了简化,往往采用意大利经济学家埃奇沃斯的一般均衡分析法。

二、交换的一般均衡1、假定:只有A、B两个消费者,消费X、Y两种数量既定的商品:。

2、交换的埃奇沃斯盒状图:A、B两位消费者的两套无差异曲线的组合。

略。

3、交换的一般均衡条件:任何两位消费者所消费的任何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相等。

即:4、交换契约线:两套无差异曲线切点的连线。

不论两位消费者的初始的禀赋点或者交换开始前的状态处于什么位置,最终的交换或者均衡的交换点一定位于这条曲线上。

因为该曲线上每一点都满足交换的一般均衡条件。

5、效用可能性曲线:(1)定义:交换达到一般均衡时,两位消费者的效用组合的轨迹;(2)来源:将交换契约线从商品空间转化成效用空间就可以得到效用可能性曲线。

图形。

6、洛伦茨(Lorenz)曲线:描述一国的家庭累计的百分比(横轴)与家庭收入累计的百分比(纵轴)之间关系的曲线,反映一国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

有三条洛伦茨曲线:收入分配完全平等的洛伦茨曲线(OL)、收入分配完全不平等的洛伦茨曲线(OHL)与实际洛伦茨曲线(ODL)。

如下图所示:7、基尼系数:实际洛伦茨曲线与收入分配完全公平的洛伦茨曲线围成的面积()同收入分配完全公平的洛伦茨曲线与收入分配完全不公平的洛伦茨曲线围成的面积()之比。

即:基尼系数。

系数越大表示收入分配越不公平。

基尼系数0.3以下,表示收入分配比较平均;0.3—0.4之间比较公平,0.4为收入分配不公平的警戒线。

世界上收入分配最不公平的地区是南美洲(0.5以上),其次就是我国,基尼系数逼近0.47。

如果一国的家庭分成两部分:10%与90%,基尼系数为0.4,意味着10%的家庭占有30%的收入,而90%的家庭只占有70%的收入。

三、生产的一般均衡1、假定社会只有两家厂商,使用数量既定的L与K两种要素,分别生产X与Y两种产品,即:。

2、生产的埃奇沃斯盒状图:X产品的等产量曲线图与Y产品的等产量曲线图的组合。

略。

3、生产的一般均衡条件:生产任意(X,Y)两种产品的任意两种要素(L,K)之间的边际替代率相等。

即:。

4、生产契约线:两套等产量曲线切点的连线。

不论初始的禀赋点或者初始的生产处于什么位置,两种产品的最终的生产或均衡的生产点一定位于这条曲线上。

因为该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满足生产的一般均衡条件。

5、生产可能性曲线:(1)定义:在技术既定的条件下,既定的资源所能生产的两种产品最大数量的组合轨迹;图形。

(2)来源:将生产契约线从投入空间转化成产出空间就可以得到生产可能性曲线。

(3)特征:向右下方倾斜(生产一般均衡),且凹向原点(生产可能性曲线斜率的绝对值递增)。

(4)移动:技术进步与资源增加时,生产可能性曲线右移。

6、边际转换率:(1)定义:在技术与要素既定条件下,社会为增加1单位某种产品的生产所必须减少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

(2)公式:;或:(3)边际转换率递增的原因:当社会不断地增加X 产品的生产,减少Y 产品的生产时,从Y 行业转移出来的要素越来越不适用于X 产品的生产,其规模报酬越来越低。

因此,为增加1单位X 产品的生产所必须增加的要素越来越多,从而,所必须减少的另一种产品Y 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故X 对Y 的边际转换率递增(曲线凹向原点)。

四、生产与交换的一般均衡1、生产与交换的一般均衡条件社会为增加1单位X 产品的消费所愿意减少的Y 商品的消费量应该等于社会为增加1单位X 产品的生产所必须减少的Y 商品的生产量。

即边际替代率与边际转换率相等:如果边际替代率大于边际转换率,社会就会增加X 商品的生产。

反之,如果边际替代率小于边际转换率,社会就会减少X 商品的生产。

2、图形分析:略。

3、最大效用可能性曲线:(1)定义:在偏好与技术既定且资源合理配置(XY XY MRT MRS =)的条件下,两位消费者所能得到的最大效用组合的轨迹。

(2)来源:在一条既定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上任选一点,则有一确定的X 、Y 产量组合,从而有一个特定的交换的埃奇沃斯盒状图、一条交换契约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有无数个点,从而有无数条交换契约线。

将每一条交换契约线上满足生产与交换同时均衡(即XY XY MRT MRS =)的点描绘在以横轴表示A 消费者的效用、纵轴表示B 消费者的效用的坐标图中,并用一条光滑的曲线连接它们。

这条曲线就是最大效用可能性曲线。

图形。

(3)特征:第一、最大效用可能性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满足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第二、向右下方倾斜(因为在帕累托最优条件下,某一方的效用增加时,另一方的效用必然减少)。

其他特征(例如是凹向原点还是凸向原点等)不得而知。

第二节 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条件一、福利与福利经济学1、福利及其种类:福利是指人类在欲望被满足时所感受到的幸福或快乐。

从产品(服务)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与快乐叫做经济福利,从其他方面(精神)得到的满足与快乐叫做非经济福利。

下面仅分析经济福利。

2、福利经济学:研究社会应该如何配置资源与分配收入,使整个社会福利达到最大化的理论。

二、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必要条件:资源的合理配置(效率)1、资源合理配置的标准:帕累托(R ·Pareto )最优条件如果资源配置达到这样一种状态,以至于只有通过减少一些人的福利才能增加其他人的利益时,资源配置的这种状态就叫帕累托最优,或者说,资源配置是有效率的。

在帕累托最优条件下,资源配置的任何变动,如果不减少一些人的福利,就不可能增加另外一些人的福利。

2、帕累托改进:如果资源的某种重新配置能在不减少任何人福利的条件下,增加一些人的福利。

那么,资源的这种重新配置就叫帕累托改进。

显然,帕累托最优与帕累托改进相矛盾,两者不能同时并存。

3、一般均衡条件同时就是帕累托最优条件(1)交换的一般均衡条件等于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B XY A XY MRS MRS =;(2)生产的一般均衡条件等于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Y LK X LK MRS MRTS =;(3)生产与交换的一般均衡条件等于生产与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XY XY MRT MRS =。

4、完全竞争市场能自动满足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条件(1)完全竞争市场能自动满足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B XY YX A XY MRS P P MRS ==; 因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同一种商品的价格对所有消费者来说都是相同的。

(2)完全竞争市场能自动满足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Y LK X LK MRS rw MRTS ==; 因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同一种要素的价格对所有厂商来说都是相同的。

(3)完全竞争市场能自动满足生产与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XY Y X Y X XY MRT MC MC P P MRS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某种商品的价格正好等于生产该商品的边际成本,即MC P =。

5、不完全竞争市场不能满足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某种商品的价格不等于生产该商品的边际成本,从而使得边际替代率与边际转换率不等,即: XY YX Y X XY MRT MC MC P P MRS =≠=。

因此,不完全竞争市场不能合理地或有效率地配置资源(垄断厂商的2级差别定价除外)。

三、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充分条件:收入的公平分配1、收入的公平分配是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充分条件最大效用可能性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满足生产与交换同时均衡的条件,因而都是帕累托最优点即资源配置有效率的点。

但这些点所代表的收入分配平等程度很不相同:从分配的完全不公平到完全公平。

一个较为平等的收入分配制度比一个不平等的分配制度往往具有更大的社会福利,即公平分配是一种好的“正常商品”,因此,为了保证社会福利最大化,不仅要求合理配置资源,而且要求公平分配收入。

如果说合理配置资源,将蛋糕做大是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必要条件,那么,公平地分配收入或享用蛋糕,则是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充分条件。

“公平”涉及到个人的主观评价。

不同阶层的人对哪种分配方式才是公平的,能够增加社会的福利,存在不同的看法。

因为人们的收入分配关系是一种彼此消长的物质利益关系。

整个社会对哪种收入分配是公平的看法,取决于占据统治地位的社会阶层成员对公平的观点。

2、关于公平分配的不同观点公平包括政治权力的公平、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3个内容。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前两种公平已基本实现,因此,这里所分析的公平涉及的是结果公平。

(1)平均主义的公平(Equity或Justice)观点(从结果公平到效用公平):平均主义的公平观的实质是“均等”,即社会所有成员都得到等量的收入或商品。

然而均等并不是人们所希望的一种状态,因为没有理由认为两个人非要消费完全相同的商品。

由于偏好不同,人们的效用函数也不同,即使消费同样的商品,也往往得不到相等的效用。

因此,平均主义的公平分配又要求每个人的效用均等。

可以这样描述。

如果第i个人想得到第j个人的那束消费品而不是自己已有的这束消费品的话,那么,第i个人就会妒忌第j个人。

形式化的说法如下,令)(iiXu代表第i个人的效用函数,iX表示第i个人所消费的商品束。

那么,如果)()(iijiXuXu,则第i个人就妒忌第j个人。

如果在一种分配中,没有任何一个人羡慕或妒忌另外一个人,那么这种分配就称之为公平分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