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 )时代A.自由资本主义B.垄断资本主义C.和平发展D.资本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4.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 )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书烈榜首的是()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5.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的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人类学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8.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A.马克思B.亚当·斯密C.大卫·李嘉图 D。
威廉·配第9.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10.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11.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1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A.德国 B.奥地利 C.中国 D.俄国13.“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14.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15.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16.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的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历史学17.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A.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C.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政党执政D.致力于消灭私有制和剥削现象18.马克思“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B.《共产党宣言》C.《德意志意识形态》D.《资本论》1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20.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 D.实事求是2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22.马克思恩格斯的( ),是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
A.高尚人格B.崇高理想C.奋斗精神D.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2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党的出现C.十月革命的胜利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答案:1.C 2.A 3.A 4.A 5.A 6.C 7.B 8.B 9.C 10. A11.B 12.D 13.A 14.A 15.C 16. C 17.A 18.A 19. A 20. C21.A 22. D 23.A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A. 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B.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C.多次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D.垄断资本主义2.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3.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A.巴黎公社B. 1831年和1834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5.德国古典哲学的最主要的代表性人物()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费希特6.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尔萨斯D.西斯蒙7.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昂利·圣西门B.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欧文D.托马斯·莫尔8.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9.马克思主义是( )A.以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根本研究对象,是关于世界的普遍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B.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C.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即现代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D.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A.李大钊的理论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答案:1. ABC 2.BCD 3.BCD 4.ABC 5.BC6.AB7.ABC 8.CD 9.ABCD 10.BCD三、思考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内涵?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特点及理论来源?3.马克思主义的发展?4.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薛吉生编写)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是关于()A.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C.一切知识总汇的科学D.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2.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联系与发展的关系问题3.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指()A、思维和存在能否在一定条件下等同起来B、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C、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标准D、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问题4.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5.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A.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B.世界是统一的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中存在是第一性的D.世界是可认识的6.唯物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是()A.古代原子论、近代原子论、现代原子论B.庸俗唯物主义、自然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D.朴素辩证法、唯心辩证法、唯物辩证法7.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B.可知论的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唯心主义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D.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8.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A.客观存在的B.人的意识创造的C.由神和客观精神创造的D.由物质和精神两个本原构成的9.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A.唯心主义B.经验主义C.不可知论D.二元论10.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的三个局限是()A.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B.直线性、循环性和盲目性C.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D.孤立地、静止地和片面地看问题11.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12.“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13.哲学上的一元论认为()A.世界是统一的B.世界是发展变化的C.世界是物质的D.世界是精神的14.主观唯心主义的特征是()A.主张只有理性认识才是正确的B.主张只有感性认识才是正确的C.认为人的精神是崇高的D.认为世界是人的主观精神的产物15.客观唯心主义的特征是()A.认为理性认识是可靠的B.人的意识是世界的本原C.物质世界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D.认为世界是某种独立精神的产物1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17.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把物质归结为()A.存在B.绝对观念C.灵魂D.某种或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18.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在于()A.没有自然科学的依据B.不懂得一般和个别的辩证法C.否认物质的客观性D.是对物质的自发猜测19.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20.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A.运动的绝对性 B、客观实在性C.发展的规律D.本质的可知性21.作为哲学范畴,“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的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
”这是()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22.从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来看()A.物质就是运动B.运动就是物质C.物质和运动不能分开D.物质和运动可以分开23.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A.客观唯心论B.形而上学唯物论C.二元论D.主观唯心论24.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A.唯心论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不可知论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25.“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26.《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