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课知识点总结

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课知识点总结

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课知识点总

文化与生活是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一单元要学习的知识,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课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课知识点 1. 文化是什么?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社会实践是文化的源泉)
(3)一个人文化素养的形成: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 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
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注意:影响有好有坏),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 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
4.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5.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6.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如今,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7. 中国如何应对文化发展上面临的严峻挑战?(从文化角度分析)
答: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高二政治必修三测试题1、为了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了双百人物的评选活动。

2009年9月10日,评选出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任务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之所以要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因为爱国主义是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②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③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④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成千上万的劳动模范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

是劳模精神不变的精髓,也是时代精神永恒的内涵。

表彰劳模能够( )
①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③奏响先进文化的主旋律④杜绝好逸恶劳的思想意识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两会期间,中央政府作出决定:具有公益性的博物馆、纪念馆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今明两年内逐步向社会免费开放。

这项举措有利于
①弘扬中华民族精神②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③中国文化引领世界文化潮流④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我国探月活动的成功,可以说是以科学技术的成就续写传统文化中奔月理想的佳话。

这种渗透在科技探索活动中的民族情感和文化情结
①凝聚着自信自尊,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体现着与时俱进,是进行科学技术探索的主要精神动机
③蕴涵着美好憧憬,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奋发有为④充溢着浩然正气,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5、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人民在抗震救灾中爆发出的巨大力量赢得了世界赞誉。

海外媒体发表评论说,一个领导人在两小时内就飞赴灾区的国家,一个能够出动十多万救援人员的国家,一个企业和私人捐款达到数百亿的国家,一个因争相献血而排长队的国家,永远不会被打垮。

这表明
①提高国际影响力是发展综合国力的关键②民族凝聚力是衡量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
③动员和组织能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④物质力和精神力都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台湾诗人的一首《乡愁》,在海峡两岸广泛流传,引起两岸同胞的广泛共鸣。

这种激荡在两岸同胞心中的情感
①表达了海峡两岸人民热切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②表明海峡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③表明海峡两岸的所有人都赞同一个中国的原则④体现出爱国主义深深地植根于海峡两岸人民的心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琼州胜景五公祠有副脍炙人口的对联: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

这副对联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
神中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②公正廉明、崇尚平等的民主精神
③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④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顽强斗志?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作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的一部分,中央组织33位在延安工作过的老同志重返延安,重返他们魂牵梦萦的精神家园。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只有坚持培育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
③只要培育民族精神,就能弘扬时代精神④民族精神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先生在北京逝世。

钱学森用他的一生告诉我们,一个科学家,只有为国家和民族贡献自己的智慧,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连在一起,才能赢得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尊重,才能把自己的人生价值最大化。

这告诉我们
①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②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的根本任务
④知识分子是弘扬民族精神的主体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0、支撑我国在抗击暴风雪、抗震救灾等事件中的精神支柱,它又被称为中华民族之魂。

它是指
A.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B.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C.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以马克思主义为灵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