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质量和安全管理1.1.施工质量措施1.1.1.质量目标质量目标:工程质量达到建设方的要求,合格率100%,质量达到优良;符合符合通信行业统一质量标准及采购人的技术要求;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体系,我们将根据实际需求,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为贵公司提供优质完善的服务。
施工质量预期:通过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体系,根据项目开展的实际需求,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提供100%的优质服务,预期施工质量为100%优良1.1.2.人员组织1.1.3.职责分配项目负责人❖负责对整个项目的质量、安全,同时负责与移动公司项目主管部门沟通、接受意见和进行汇报。
项目助理❖协助项目负责人完成各项生产后勤支撑管理工作;❖负责项目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工作;❖负责项目人员招聘、培训、技术支持工作;❖协助项目负责人完成合同管理、结算工作;❖落实项目负责人的其他工作要求。
施工队长❖负责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车辆、工具等管理。
质检员❖负责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的质量检查监控。
1.1.4.质量控制点管理设定质量控制点可以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安全隐患,针对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安全隐患,相对应地提出措施予以预防。
线路质量的控制,施工现场摸底:对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摸底,制定具体施工措施及计划,调配相关资源进场;✧普通土或者沙石地,可以采用小型机械进场施工。
✧施工区域为水田、农田,则采用人力,使用简单工具,避免损坏大量农作物✧线缆单盘检测:针对每盘线缆进行测试,保证施工线缆符合施工质量要求。
外观检查:主要检查光缆的包封是否良好,外层PE防护套是否完整,光缆两端头的处理有无破损现象等。
✧光缆衰减测量:用OTDR测试仪在单盘光缆的外端头,当单异常时进行双端检测,检测出单盘曲线较平直区段的平均衰减常数(dB/km),并监测其单盘光缆的衰减。
光缆单盘测试可以保证施工中光缆质量路由复测及光缆配盘:根据设计核定光缆(或硅芯管)路由走向及敷设方式、敷设位置、环境条件及配套设施(包括中继站站址)的安装地点;核定和丈量各种敷设方式的地面距离;核定光缆穿越铁路、公路、河流、“湖泊及大型水渠、地下管线以及其他障碍物的具体位置及技术措施;核定三防(防机械损伤、防雷、防白蚁)地段的长度、措施及实施的可能性;核定沟坎保护的地点和数量;核定管道光缆占用管孔位置;根据环境条件,初步确定接头位置;为光缆的配盘、光缆分屯及敷设提供必要的数据资料修改、补充施工图。
复测时应严格按照经批准的施工图设计进行。
如遇特殊情况不能按设计路由时,应与设计、建设单位协商确定。
市区内光缆埋设路由及在市郊规划线内穿越公路、铁路位置如发生变动时应报当地相关部门审批后确定。
✧光缆线路与其他建筑设施间的间距应符合应符合规范要求。
1.1.4.1.施工阶段杆路施工:电杆埋深的技术质量要求电杆埋深(单位:米),深度允许偏差:50mm杆高(米)埋深普通土硬土水田、湿地石质7.0 1.3 1.2 1.4 1.08.0 1.5 1.4 1.6 1.29.0 1.6 1.5 1.7 1.210.0 1.7 1.6 1.8 1.411.0 1.8 1.8 1.9 1.612.0 2.1 2.0 2.2 2.0对于转角杆、终端杆、引上杆及其它受力不平衡的电杆,要采用拉线及撑杆等加固方法架设吊线布放吊线一般采用下列三种方法。
把吊线搁在电杆上吊线夹板的线槽里并把外面的螺帽略微旋紧,以不使吊线脱出线槽为度,随后用人工牵引。
✧将吊线放在电杆和夹板间的螺帽上,直线上每隔6根电杆和转弯线路上所有具有离杆拉力的角杆上(即外角杆上),仍须把吊线放在夹板的线槽里[方法同(1)]。
✧先把吊线布放在地上,然后用人工把吊线逐段搬到电杆与夹板间的螺帽上(一般用杆叉)。
但采用此法必须以不使吊线受损、不妨碍交通、不会使吊线无法引上电杆等为原则。
✧在布放吊线过程中应尽可能使用整条的钢绞线,以减少中间接头,并要求在一个杆档内不得有一个以上的接头。
吊线的接续采用另缠法和夹板法✧另缠法:此法使用3.0mm镀锌钢线进行另缠,要求缠扎均匀紧密,缠线不得有伤痕或锈蚀,缠线总长度的偏差不得超过2cm。
如下图所示。
✧夹板法:采用三眼双槽夹板接续吊线。
夹板程式应与吊线相适应,7/2.6及以下的吊线用一副三眼双槽夹板,其夹板线槽的直径应为7mm;7/3.0吊线应采用两副三眼双槽夹板,夹板线槽的直径为9mm,夹板的螺帽必须拧紧,无滑丝现象。
✧在市区无法由原有电杆作光缆分支线路或十字吊线时,如果分支线路负荷较小,采用夹板法做丁字吊线,如下图所示。
吊线丁字结装置:架空光缆敷设质量控制要求:✧架空光缆在平地敷设光缆时,使用挂钩吊挂,山地或陡坡敷设光缆,使用绑扎方式敷设光缆。
✧光缆接头应选择易于维护的直线杆位置,预留光缆用预留支架固定在电杆上。
✧架空杆路的光缆每隔3-5档杆要求作U型伸缩弯,大约每1公里预留15米。
✧引上架空(墙壁)光缆用镀锌钢管保护,管口用防火泥堵塞。
✧架空光缆每隔4档杆左右及跨路、跨河、跨桥等特殊地段应悬挂的光缆警示标志牌。
✧空吊线与电力线交叉处应增加三叉保护管保护,每端伸长不得小于1米。
✧近公路边的电杆拉线应套包警示套管,长度为2米。
✧为防止吊线感应电流伤人,每处电杆拉线要求与吊线电气连接,各拉线位置安装拉线式地线,✧要求吊线直接用衬环接续,在终端直接接地。
✧布放光缆时光缆必须由放线盘上方放出并保持松驰弧形,光缆布放过程中保持无扭转、打小圈、浪涌等现象。
✧布放光缆的牵引力不得超过光缆允许张力的80%,瞬间张力不准超过光缆允许张力的100%,主要张力应放在光缆的加强芯上。
✧光缆的弯曲半径不小于光缆外径的15倍,布放光缆时弯曲的半径不小于光缆外径的20倍。
管道光缆敷设质量控制要求:✧光缆敷设前管孔内穿放子孔,光缆选1孔同色子管始终穿放,空余所有子管管口应加塞子保护。
✧按人工敷设方式考虑,为了减少光缆接头损耗,管道光缆应采用整盘敷设,✧为了减少布放时的牵引力,整盘光缆应由中间分别向两边布放,并在每个人孔安排人员作中间辅助牵引。
✧光缆穿放的孔位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敷设管道光缆之前必须清刷管孔。
子孔在人手孔中的余长应露出管孔15cm左右。
✧手孔内子管与塑料纺织网管接口用PVC胶带缠扎,以避免泥沙渗入。
✧光缆在人(手)孔内安装,如果手孔内有托板,光缆在托板上固定,如果没有托板则将光缆✧固定在膨胀螺栓,膨胀螺栓要求钩口向下。
✧光缆出管孔15cm以内不应作弯曲处理。
✧每个手孔内及机房光缆和ODF架上均采用塑料标志牌以示区别。
✧市区管道光缆布放要做好防护措施,防止损伤到行人。
墙壁光缆敷设质量控制要求✧除地下光缆引上部分外,严禁在墙壁上敷设铠装或油麻光缆。
✧跨越街坊或院内通道等,其缆线最低点距地面应不小于4.5米。
✧吊线程式采用7/2.2、7/2.6,支撑间距为8~10米,终端固定与第一只中间支撑间距应不大于5米。
✧吊线在墙壁上水平或垂直敷设时,其终端固定、吊线中间支撑应符合《本地网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
✧钉固螺丝必须在光缆的同一侧。
光缆不宜以卡钩式沿墙敷设。
不可避免时,✧应在光缆上加套子管予以保护。
光缆沿室内楼层凸出墙面的吊线敷设时,卡钩距离为1米局内光缆敷设质量控制要求✧局内光缆在经由走线架、拐弯点(前、后)应予绑扎,垂直上升段应分段(段长不大于1米)绑扎,上下走道或墙壁应每隔50cm用2~3圈绑扎,绑扎部位应垫胶管,避免受到侧压力。
✧局内光缆不改变程式时,采用PVC阻燃胶带包扎作防火处理,进线孔洞要求用防火泥堵塞。
✧ODF架端子板上应清楚注明各端子的局向和序号。
✧局内光缆预留盘圈绑扎固定在走线架或墙壁上,基站光缆可预留在基站外的终端杆上。
✧局内光缆一般从局前手井经地下进线室引至光传输设备。
局内光缆应挂按相关规定制作的标识牌以便识别。
✧光缆在进线室内应选择安全的位置,当处于易受外界损伤的位置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局内光缆应布放整齐美观,沿上线井布放的光缆应绑扎在上线加固横铁上。
✧按规定预留在设备侧的光缆,可以留在传输设备机房或进线室。
有特殊要求预留的光缆,应按设计要求留足。
✧光缆引入局站后应堵塞进线管孔,不得渗水、漏水。
光缆成端质量控制要求✧应根据规定或设计要求留足预留光缆。
✧在设备机房的光缆终端接头安装位置应稳定安全,远离热源。
✧成端光缆和自光缆终端接头引出的单芯软光纤应按照ODF的说明书进行走线并按设计要求进行保护和绑扎。
✧单芯软光纤所带的连接器,应按设计要求顺序插入光配线架(分配盘)。
✧末连接软光纤的光配线架(分配盘)的接口端部应盖上塑料防尘帽。
✧软光纤在机架内的盘线应大于规定的曲率半径。
✧光缆在光纤配线架(ODF)成端处,将金属构件用铜芯聚氯乙烯护套电缆引出,并将其连接到保护地线上。
✧软光纤应在醒目部位标明方向和序号。
1.1.5.管道施工1.1.5.1.准备阶段进行现场勘察,了解现场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气象、交通、环境、民情、社情以及文物保护、建筑红线等情况,核对设计重点部位的工程量及安全技术措施的可行性。
清点施工机具、仪表和工具,并建立台账。
安装调试施工机具、设备、仪表,做好施工机具和施工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避免施工时设备和机具发生故障,造成窝工,影响施工进度。
1.1.5.2.施工阶段管道施工的质量要求通信管道、通道与其他地下管线及建筑物间的最小间距表(单位:m)其他地下管线及建筑物名称平行净距交叉净距已有建筑物 2.0 -规划建筑物红线 1.5 -给水管d≤300mm 0.50.15300mm<d≤500mm 1.0d>500mm 1.5污水、排水管 1.0注①0.15注②热力管 1.0 0.25煤气管压力≤300kPa(压力≤3kg/cm2) 1.00.3注③300kPa<压力≤800kPa(3kg/cm2<压力≤8kg/cm2)2.0电力电缆35kV以下0.50.5注④≥35kV 2.0高压铁塔基础边>35kV 2.5 -通信电缆(或通信管道)0.5 0.25 通信电杆、照明杆0.5 -绿化乔木 1.5-灌木 1.0道路边石边缘 1.0 -铁路钢轨(或坡脚) 2.0 -沟渠(基础底)-0.5 涵洞(基础底)-0.25 电车轨底- 1.0 铁路轨底- 1.5✧主干排水管后敷设时,其施工沟边与管道间的平行净距不宜小于1.5m。
✧当管道在排水管下部穿越时,交叉净距不宜小于0.4m,通信管道应作包封处理。
包封长度自排水管道两侧各长2m。
✧在交越处2m范围内,煤气管不应做接合装置和附属设备,如上述情况不能避免时,通信管道应作包封处理。
✧如电力电缆加保护管时,交叉净距可减至0.15m。
管道埋深的质量要求✧通信管道的埋设深度(管顶至路面)在人行道下不宜小于0.70m,在车行道下不宜小于0.8m,管道顶部距人孔内上覆底部的净距不应小于0.3m,进入人孔处的管道基础顶部距人孔基础顶部不应小于0.4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