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

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


实质是确定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
理解要点:一是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
性;二是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政府要都对议会负责。 中央银行作为一国货币当局,一方面要对政府提供服 务, 还要接受政府的一定控制。 在很多国家中央银行是作为政府机构存在的。
小资料:国家与政府
国家是指一种抽象的形式,是统治阶级将其统治区域 固化的形式,是由利益共同体和意识共同体统一后形 成的空间、地域、人口、文化、资源封闭区间,具有 对其他国家天然排斥的特性。
职能 标准
中央银行能否独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 如何解决货币政策与政府其他宏观经济政 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能否抵御财政透支 及其他不合理的融资要求,能否独立进行 金融监管。 中央银行是否隶属于政府或政府的有关部 门,其内外组织机构与政府及政府有关部 门的关联程度。 主要领导人的任免、任期、组成是否由政 府批准和决定,有无政府人员的兼职和渗 透。
阿莱西那则以政治经济周期理论为基础赋予中央银行以充分独立 性的合理性,认为为了避免货币政策的运营成为政府谋取连任的 伎俩,并缓和因政府的更迭而造成的经济波动,从而使经济运行有 一个稳定的货币环境,由一个中立的、免受政治压力的中央银行 来独立地管理货币政策就显得十分必要。 从动态不一致性理论这一思路出发,Rogoff(1985)提出了委托理 论,主张任命对通货膨胀的厌恶程度高于一般大众的人物出任中 央银行总裁,并委托其负责货币政策的运营。而Waistle (1995) 针对中央银行的目标为稳定物价时,如何明确中央银行的责任的 问题提出最优契约模型,证明了通过与中央银行缔结“随业绩奖 惩”(performance contract)的契约,可以促使中央银行实现既 定目标,社会达到最优均衡。
组织 标准 人事 标准
经济 标准
独立性 标准 总结
中央银行是否依赖于财政拨款,有无 可供独立支配的财源。
独立性的必要性(意义)
货币政策特殊性

依赖于市场机制,央行职能与业务有 一定的专业性与技术性;
央行与政府区别

地位、目标、利益驱动、制约机制 避免政治性经济波动产生的可能 避免财政赤字货币化的需要 代表和捍卫社会利益 为了搞好金融监督与管理
独立性情况:政府对
央行干预较少,央行 相对独立。 背景:资本主义处于 自由竞争阶段、经济 思想背景、金本位制 度的稳定、央行尚未 发展成成熟的中央银 行。
阶段III(70’s- 至今)
独立性情况:再次受到重视。 背景:滞胀引发凯恩斯主义危机、新古
典自由主义复兴、通货膨胀成为最重要 政策目标。
第二节 中央银行独立 性的决定因素和模式
代表国家:意大利、法国、澳大利亚、韩国等。 独立性情况:无论从中央银行的组织机构、领导机制, 还是在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方面都受到政府很大的影 响。独立性较小。 典型:意大利中央银行
意大利的最高金融监管机构是财政部和国家信贷与储蓄委员
会,其中国家信贷与储蓄委员会具有制定重大金融政策、发 布各项金融管理指令的权力,委员会由政府财政部部长主持, 意大利银行仅仅是执行机构。
第四章 中央银行 独立性问题
学习目的与要求
中央银行与政府部门和金融机 构等的关系。
掌握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内涵与意义 探索我国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中存在 的问题及其原因,探索我国中央银行 相对独立性发展的方向和对策。
第一节 中央银行独立 性含义及争论
中央银行独立性含义
(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 CBI) 是指法律赋予中央银行在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中制定和 执行货币政策、进行金融监管与调控的自主权,以确保 自主权的有效行使而采取的相关法律措施。
动态不一致性理论(时间不一致性)是在70年代后期由 Kydland and Prescott(1977)最先提出,而后由Barro and Gordon(1983)加以发展和完善。动态不一致性理论认为,在某 一个时点上政策当局制订的最优政策计划,从事后来看,可能 已经不是最优的了,即则是指一种管理的形式,是由一定区域内人类共 性活动催生出来、并为所有人类活动提供统一管理与 强制限定的运作规律,具有不同区域因不同习性、文 化而形成不同结构和风格的个性特征。
货币 发行
不能搞多头发行 发行量、时间和方式独立制定 按经济原则发行
货币 政策
尽可能保持货币政策目标与宏观经济目 标一致。存在分歧时与政府必须本着相互 信任、相互尊重的态度进行充分沟通。 央行必须掌握货币政策操作权,政府部 门密切配合。
重英格兰银行的规定,两者相安无事。1997年5月修改的《英格兰 条例》在法律上承认了英格兰银行的事实上的独立地位,开始向第 一种模式转化。
典型2:日本银行
《日本银行法》规定:日本受主管大臣的监督。主管大臣认为为了
实现日本银行的目的,有特殊必要时可以干预日本银行的决策或进 行人事罢免(总裁或副总裁)。
独立性的实证研究
1990年哈佛大学的学者针对17个工业化国家从1951 -1988年的央行独立性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将 独立性按如下两个标准划分:
政策独立性准则,通过政府在决策体制中对货币政策
的干预程度,依据中央银行行长行使的权力来判断。 经济独立性准则,央行对财政赤字提供的信用额度及 形式来判断。
中央银行名义隶属于财政部
代表国家:英国、加拿大、日本等 独立性情况:在其国家银行立法中,一般规定政府可 以对中央银行发布命令,监督其业务活动,并有权任免 其主要负责人。其法律地位比直接对国会或者议会负责 的中央银行要低一些。独立性居中
典型1:英格兰银行
尽管法律上规定英格兰银行隶属于财政部,但实践中财政部一般尊
但在特殊情况下,央行必须完全服从政府的领导和指挥。 为了防止央行陷入独善其身的误区,需要让央行承担政策 责任。加强对央行组织效率的监督。
参考资料: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理论支持
80年代在理性预期基础上建立的动态不一致性理论在金融政 策分析中的应用,使得有关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理论分析趋于成 熟。目前对加强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分析主要有两个代表性的 理论。其一是动态不一致性理论;其二是公共选择学派的政治 商业周期理论,以及由这一理论发展甚至独立出来的委托代理 理论。
1) 2) 支持观点:独立性差导致赤字货币化和通货膨胀。 反对观点:独立性强导致政府难以有效控制央行来实现整个目标。
阶段I(一战前)
阶段II(一战前-60’s)
独立性情况:独立性受到严重威胁,货
币政策成为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 背景: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终结、 金本位制解体、凯恩斯主义盛行、两次 大战政府的战争筹款。
实证结论
通货膨胀程度 和独立性 反相关, 独立性越 差通货膨 胀率越高
央行独立性 非常高 比较高 比较低 非常低
国家 德、瑞士 美、日、荷、加 法、英、丹、瑞典、比 澳、新西兰、爱
通货膨胀率 3.1% 4.4% 6.0% 7.5%
经济增长率 3.1% 4.3% 3.4% 3.8%
中央银行独立性争论
典型1:德意志联邦银行
《德意志联邦银行法》规定,德意志联邦银行是公法意 义上的联邦直接法人单位,联邦银行的中央银行理事会 和执行理事会享有最高联邦政府职能机构地位。 第12条规定,在行使权利时,中央银行保持独立,不受 政府指令行事……并支持联邦政府的总的经济政策。 联邦政府讨论有关货币政策事项必须邀请联邦银行总裁 参加,同时联邦政府官员参加中央银行理事会的会议时, 只能够提起动议,不享有表决权。 德意志银行行长的任期是8年。
独立性的判断标准2

1990年1月在北京举行的国际中央银行研讨会

独立享有货币发行权; 发行货币根据经济原则发行; 独立解决严重的通货膨胀而无须向财政部报告工作; 重大决策由中央银行理事会决定; 享有充分的权力对金融系统进行监管; 拥有资金来源与运用的支配权而不依赖财政拨款。
独立性的判断标准3
典型2:美联储
美联储行长理事会应当向众议院议长和国会提交有关其运行的 书面年度报告。理事会主席应当出席国会每半年一次的听证会, 还应当出席众议院银行和金融服务委员会、参议院银行、住房 和城市事务委员会会议。理事会应当向上述两个委员会提交一 份讨论货币政策和其他经济问题的书面报告。 美联储作为与政府并列的机构直接向国会负责,除个别情况下 总统可对其发号施令外,任何机构无权干涉。美联储享有资金 和财务独立权,并且独立自主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进行金融监 管,具有极大的权威性。此外,因为货币政策制定的技术性和 不透明性,美联储实际拥有不受国会约束的自由裁量权,成为 立法、司法、行政之外的“第四部门”。
李贵鲜
51
参考资料:中国人民行历任行长简介(1978-2006)
姓名
任职时 段
197882 198285
上任 年龄
69
学历 背景
大专
上任前主要职务
李葆华
曾任副部长,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曾任审计署审计长,财政部副部长,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现 任国家开发银行行长
吕培检
54
大专
陈慕华
198588
198893
64
高中
曾任国家计生委主任,妇联主席,中央人民银行行长
1994年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麦克多诺

中央银行在制定和实施政策方面对着政府享有多大程度 的自由 任命和撤销中央银行领导人的程序 中央银行在筹措资金的方法是否依赖政府或议会的拨款
独立性的判断标准4
费希尔
目标独立,即中央银行可以自由选择政策目标(主要
是物价与增长的选择)。 手段独立,指中央银行在明确自身职责之后可以自由 选择货币政策的操纵手段及政策工具。
典型2:美联储
美联储行长理事会成员由美国总统任命,但须征求参议院 的意见并取得参议院的同意;总统可以任命其中的二位成 员担任主席和副主席,但也须经参议院的批准。 美联储理事会成员的任期是14年,理事会主席副主席的任 期是4年。每个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必须具有“合格的银行从 业经验”。美联储行长理事会的成员必须全职从事理事会 的工作;行长理事会成员不能成为任何银行、信托公司或 者联邦储备银行的官员、董事,也不能持有任何银行、信 托公司的股票;国会参议员或者众议员都不能成为行长理 事会成员,或者成为某一联邦储备银行的官员或董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