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响记忆的因素

影响记忆的因素


早晨起床后,由于不会受前摄抑制
的影响,记忆新内容或再复习一遍 昨晚复习过的内容,则整个上午都 会记忆犹新。所以说睡前醒后这段 时间千万不要浪费,如能充分利用, 可收事半功倍之功。
四、复习—古老而又实用的记忆诀窍
及时复习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的规律 是先快后慢,特别是识记后48小时之内, 遗忘率高达到72%,所以不能认为隔几小 时与隔几天复习是一回事,应及时复习, 间隔一般不超过2天。
三、睡前醒后—记忆的黄金时段

记忆时,先摄入大脑的内容会对后来的信 息产生干扰,使大脑对后接触的信息印象 不深,容易遗忘, 叫前摄抑制(先报入的 抑制后摄入的);后摄抑制(后摄入的干 扰、抑制先前摄入的)正好与前摄抑制相 反,由于接受了新内容而把前面看过的忘 了,使新信息干扰旧信息。

如何运用这一规律来强化我们的记忆呢? 睡觉前和醒来后是两个绝佳的记忆黄金时 段!睡前的这段时间内可主要用来复习白 天或以前学过的内容,对于24小时以内接 触过的信息,根据艾滨浩斯遗忘规律可知 能保持34%的记忆,这时稍加复习便可恢复 记忆,更由于不受后摄抑制的影响,识记 忆材料易储存,会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期记 忆。另外根据研究,睡眠过程中记忆并未 停止,大脑会对刚接受的信息进行归纳、 整理、编码、储存。所以睡前的这段时间 真的是很宝贵。
关于复习间隔

短时——长时——永久
二、魔力之七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 米勒曾对短时记忆的广 度进行过比较精确的测定:测定正常成年 人一次的记忆广度为7±2项内容。多于7项 内容则记忆效果不佳。这个“七”被称为 “魔力之七”或“怪数七”。这个“七” 即可是7个字符,也可是7个汉字,或7组双 音词、7组四字成语,甚至于7句七言诗词。 由此可知,短时记忆广度的大小不是取决 于被记忆材料的意义,而是取决于被记忆 材料的数目!
遗忘曲线
时间间隔 20分钟 1小时 8小时 1天 2天 6天 31天

保持的百分比 遗忘的百分比 58% 42% 44% 56% 36% 64% 34% 66% 28% 72% 25% 75% 21% 79%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遗忘速度最快的区段是20分 钟、1小时、24小时,分别遗忘42%、56%、66%; 2—31天遗忘率稳定在72%—79%之间;遗忘的速度 是先快后慢等。 通过分析,显而易见,复习的最佳时间是记材料 后的1—24小时,最晚不超过2天,在这个区段内 稍加复习即可恢复记忆。过了这个区段因已遗忘 了材料的72%以上,所以复习起来就“事倍功半”。 我们在复习功课时,有时感觉碰到的好像是新知 识似的,这就是因为复习的间隔太长了的缘故。 今后我们要有意识的运用这一规律,切莫以为什 么时间复习都一样。
影响记忆的因素

影响记忆的因素
一、浩斯遗忘规律 二、魔力之七
三、睡前醒后—记忆的黄金时段
四、及时复习
一、浩斯遗忘规律

艾宾浩斯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是第一 个从心理学上对记忆进行系统实验的人。 他对记忆研究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对记忆 的保持规律作了重要研究,并绘制出著名 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记忆力再好的 人遗忘也是不可避免的,但从什么时候开 始遗忘的?怎样减少遗忘?何时复习效果 最佳?通过遗忘规律可以一目了然。

我们在记忆时可利用这一特点,把需要记 忆的内容分配在7组之内,而这7组中的每 一组的容量可适当加大。这样每一组相当 于一个集成块,加大了集成块的含量,记 忆效率应会大大提高。比如百家姓,若是 一个一个的记,就得记100组,若按“赵钱 孙李,周吴郑王”即四个四个为一组记, 则只需记25组,25组与100组相比,记忆效 率当然会提高了。
分散复习

有一个实验,让两组学生背育同一首诗,第一组 一遍接一遍直到会背为止;第二组每天背两遍, 也是会背为止,结果第一组需要背18次才能记住, 而第二组仅用了7次就记住了。分散复习可减轻大 脑疲劳,保持大脑神经的兴奋同时间隔的时间还 能起到巩固的作用。
相互间意义联系较少的识记材料在学习后的1—2 小时内必须抽出5-10分钟来复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