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蜘蛛》原创教案

《蜘蛛》原创教案

14.蜘蛛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以及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2.学习课文从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能细致入微地观察。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以及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从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蜘蛛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可下面这些蜘蛛可能闻所未闻。

(展示图片)
1.最卑鄙的蜘蛛——黑脚蚂蚁蜘蛛
2.最虚荣的蜘蛛——孔雀蜘蛛
3.最可爱的蜘蛛——蝇虎蜘蛛
4.最怪异的蜘蛛——圆形棘腹蛛
5.最适合当宠物的蜘蛛——智利火玫瑰
了解了这么多有意思的蜘蛛,想不想知道它们是怎样捕食的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周建人的《蜘蛛》。

二、预习检测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蚊蚋()蜾蠃()剌()刺()
2.文学常识。

《蜘蛛》的作者是周建人,字松寿,又字乔峰,政治活动家,生物学家。

3.文体常识
《蜘蛛》是一篇说明文(体裁)。

可从四个方面学习这种文体: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

三、整体感知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蜘蛛。


2.作者是怎样引出说明对象的?(以谜语的形式)
3.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a.引出说明对象;b.吸引读者兴趣;c.介绍蜘蛛的特征)
四、课堂探究
A.探究说明顺序
1“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排气八卦阵,但捉飞来将。

”这个谜语生动形象地
介绍了蜘蛛织网捉虫的本领,那这八条腿的“诸葛亮”是如何捉拿“飞将”的呢?(1)小虫:急忙捉住,咬在“嘴”里。

(2)飞虫:急忙跑来,放出丝来。

(3)带枪的:绕一下,转身就走;再绕一下,又走开。

(4)披甲的:缚住这条腿,又去缚那条腿。

(5)蜾蠃:匆匆地赶去捕捉时,不提防蜾蠃用了最敏捷的手段,突然把它用足抱住,迅速飞去。

2.表演蜘蛛捕食:一人演蜘蛛,一人演蚊蚋或飞虫、蜜蜂、金龟子、蜾蠃
3.总结蜘蛛捕捉食物的几种情形
(1)克敌制胜
(2)势均力敌
(3)无可奈何
(4)反遭暗算
4.在说明文中,像这种先写蜘蛛捕食的现象,再分析捕食的情形的说明顺序叫什么顺序? (逻辑顺序)
B.探究说明方法
1.在说明蜘蛛的捕食情形时,先说捉小虫、飞虫,再说捉带枪的、披甲的,最后说捉蜾蠃,这是用的什么说明方法?
(分类别,按对手力量分类,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2.本文还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举例子。

举蜜蜂的例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蜘蛛捕捉带枪的昆虫的情形。

(2)引资料。

引用谜语引出说明对象,揭示蜘蛛特征,吸引读者兴趣。

(3)打比方。

把捆缚的丝比作一个布袋,生动形象地写了蜘蛛捕捉蜜蜂的情形。

C.探究说明语言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体会这篇语言的特点
例句:如果蚊蚋等小虫(飞去),(触)在网上,急待(挣扎)时,蜘蛛忽然(赶到),急忙地把它(捉住),(咬)在“嘴”里,或者就(吸食)它的汁液,或者(咬)了回到网中央或檐下去了。

这些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蜘蛛捕捉小虫的情景,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五、课堂小结
1.说明对象:蜘蛛
2.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3.说明方法:分类别、举例子、引资料、打比方。

4说明语言:生动活泼
六、拓展延伸
课文以谜语开篇,引人入胜,请你仿照示例编写一条谜语。

示例: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

(花生)
仿写:脸上长鼻子,头上挂扇子。

四根粗柱子,一条小辫子。

七、作业布置
根据自己兴趣任选一项完成。

A.搜集谜语,至少5则。

B.描绘一幅蜘蛛捕食图。

C.仿写一段其他动物捕食的场景。

八、板书设计
14.蜘蛛
周建人
蜘蛛VS小虫、飞虫(克敌制胜)
带枪的(势均力敌)
披甲的(无可奈何))
蜾蠃(反遭暗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