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贸易(章节重点归纳)

国际贸易(章节重点归纳)

国际贸易(重点知识归纳)第1章国际贸易发展简史(出题少,一般出简答和论述)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贸易1)战后国际分工的特征(1)在当代国际分工格局中,工业国与工业国之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2)各国间工业部门内部分工日益深化(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工业分工在发展,而工业国与农业国之间的国际分工格局在削弱。

2.战后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及其原因(1)科技革命引起工业生产的增长(2)国际分工和生产国际化的深化和扩大(3)战后国际金融贸易组织的建立和区域性经济一体化(4)国家加强在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作用(5)跨国公司的发展3.20世纪70年代初以后国际贸易转入缓慢发展及其原因(1)能源危机的爆发(2)两次严重的经济衰退,世界经济的低速增长(3)货币制度危机的爆发4.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际贸易(1)国际贸易发展从低速走向高速(2)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向纵深展开(3)服务、高科技产品与“绿色”产品贸易步入高速发展阶段(4)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新的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形成(5)经济贸易集团化趋势明显加强(6)跨国公司的作用进一步增强(7)全球性的协调管理贸易时代出现5.国际服务贸易:包括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

(1)跨境交付,是服务的提供者在成员国的领土上向另一成员国领土内的消费提供服务。

(2)境外消费,指服务的提供者在一成员的领土内向来自另一成员国的消费者提供服务。

(3)商业存在,指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另一成员领土内设立商业机构,为后者领土的消费提供服务。

(4)自然人流动,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以自然人身份进入另一成员过的领土内提供服务。

6.对外贸易依存度:一年内,一国的对外进出口总额占国内GDP的比重。

(问:中国对外贸易依程度很大,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第2章国际贸易理论(重要章节,每年必考,简答和论述为主)1.重商主义1)两个阶段:(1)早期的重商主义:货币差额论(重金主义)认为商品不是财富,金银才是财富。

主张通过国家立法,限制进口,绝对禁止金银输出;尽量出口商品,增加金银输入。

在对外贸易中要绝对多卖少买,甚至只卖不买,从而保证对每一国的每笔贸易都是顺差。

(2)后期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重商主义)商品与货币联系起来,不再反对货币输往国外,也不必要求对每一国的每笔贸易都是顺差,重要的是要保持贸易的总体出超。

主张在对外贸易中追求尽量大的顺差,以达到增大本国货币数量的目的。

2)重商主义的理论概述:金银是唯一财富一切经济活动都是为了增加金银的数量只有对外贸易才能真正增加金银的数量对外贸易是一场零和博弈2.绝对优势理论1)斯密对重商主义的批判(1)财富并不由货币或金银构成,而由货币所购各物构成(2)重商主义所主张的奖出限入政策是错误的(3)一国从贸易中获得利益的大小不取决于贸易差额(4)国际贸易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双赢”2)理论的主要内容: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因而能够增加国家财富。

政府不要干预对外贸易。

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如果每个国家都按照自己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分工,以绝对低于他国生产成本的商品进行交换,可以享受分工带来的利益,这样会大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使物质财富不断增加,并使各国从贸易中获益。

3)理论评价:绝对优势理论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部分原因,也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可以从国际分工和交换中获得利益。

但是,该理论无法解释绝对先进和绝对落后国家之间的贸易3.比较优势理论1)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如果每个国家都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则总产量可以增加,而且通过交换使贸易双方都获得利益。

分工模式: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权取其轻。

2)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哈伯勒认为,当一国在一种商品生产上具有较低的机会成本时,该国在该种商品生产上就具有比较优势,而在另一种商品生产上具有比较劣势。

3)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分析(结合课本,记结论,理解图形)(1)固定机会成本下的贸易利益(2)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的贸易利益4.相互需求原理约翰.穆勒认为:在由两国产品的国内交换比率所决定的界限内,国际交换比率取决于两个贸易国家各自对对方商品需求程度的强弱。

外国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强度越是大于本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强度,国际交换比率越是接近于外国国内这两种商品的交换比率,对本国就越有利。

5.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理论(1)李斯特对流行学派的理论批判①无边无际的世界主义,不承认国家原则,也不考虑如何满足国家利益。

②只考虑交换价值,而没有考虑到国家的精神和政治利益、眼前和长远的利益以及国家生产力。

③混淆了私人经济原则和国家经济原则,完全抹煞了国家和国家利益的存在。

(2)李斯特的贸易政策主张①对外贸易政策具有动态性②贸易保护必须以促进和保护国内工业力量为目的首先,只保护幼稚工业中最重要的工业部门。

其次,根据比较落后国家在它对比较先进国家所处关系中的特有情况以及相对情况来决定保护程度。

再次,保护期限应当以30年为最高期限。

③政府对工业的保护不能违背市场规律和自然规律④保护政策是大国可以采取的政策(3)对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的质疑①保护对象的选择问题②保护手段的选择问题6.要素禀赋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1)要素丰裕度和要素密集度(1)要素密集度:产品生产中某种要素投入比例的大小。

(2)要素丰裕度:一国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的多少。

2)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结论与推理每个国家在那些大量使用它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较少使用它相对缺乏和昂贵的要素的商品生产上,有着比较优势。

那么,一个国家出口的应是该国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进口的应是该国相对缺乏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即国际贸易的流向应该是,劳动要素丰裕的国家应集中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到劳动要素缺乏的国家去,资本要素丰裕的国家应集中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到资本要素缺乏的国家去。

7.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H-O-S Model)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出口商品的国际价格高于国内价格,随着出口商品生产的扩大,将增加对其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本国丰裕要素)的需求,使该要素的报酬提高;由于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高于国际价格,随着进口商品生产的萎缩,将减少对其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本国稀缺要素)的需求,使该要素的报酬降低。

赫-俄-萨定理:自由贸易不仅使两国的商品价格相等,而且使两国相同的生产要素获得相同的相对和绝对收入8.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1)里昂惕夫之谜的提出由于美国被认为是资本相对丰富而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按照要素禀赋理论进行推断,美国应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而里昂惕夫的计算结果却说明,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商品,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商品,与要素禀赋理论的结论完全相反2)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结合课本理解,不必死记)(1)人力技能的差异(2)人力资本的差异(3)对其它生产要素的否定(4)美国实施的贸易保护政策(5)要素密集度逆转(6)需求逆转9.产业内贸易理论1)产业内贸易的含义一个国家在出口某种产品的同时又进口同类型的产品,也常被称为双向贸易或贸易重叠2)规模经济与贸易规模经济或称规模报酬递增(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是指一国产出水平增长的比例高于要素投入增长比例的生产状况。

3)差异产品与国际贸易在现实世界中,大部分商品是有差异的,同一产业内或同一类商品组中的差异产品由于类似而有一定的替代性,从而互相竞争;另一方面,这些产品又各有自己的特征,相互间不能完全替代,从而使各种产品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其市场属于垄断竞争市场。

生产的单一性要求和消费的多样化要求必然发生矛盾,其最佳的解决方案就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4)需求相似性与国际贸易林德认为,要素禀赋理论只强调了供给方面的因素,而影响工业制成品生产和贸易的主要因素是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求,因此,工业制成品贸易的起因和格局应该从需求方面来解释。

林德还提出,两个国家的需求结构越相似,这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就越大。

10.生命周期理论(结合课本图形理解)认为,产品和生物一样是有生命周期的,产品的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新产品阶段,成熟阶段和标准化阶段。

在不同阶段,产品的要素密集度会发生规律性的变化,比较优势将随之从一种类型的国家转向另一种类型的国家,从而引起国际贸易中商品流向的变化。

第3章国际价值与国际市场价格(本章历年出题少,可次要看看)1.贸易条件的含义是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比值。

贸易条件是衡量一国贸易利益大小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国际贸易中不等价交换的重要指标。

★第4章对外贸易政策与理论(一般以简答和论述考)1.贸易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经济力量的强弱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利益集团的影响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一国的外交政策2.超保护贸易政策(理论依据是凯恩斯主义)与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的主要区别是:(1)保护的对象扩大了。

保护幼稚工业——保护国内已经高度发展的或出现衰落的垄断工业。

(2)保护的目的变了。

培植国内工业自由竞争的能力——巩固和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

(3)由保护转为进攻。

防御性地限制进口——在垄断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对国外市场进行进攻性的扩张。

(4)保护的措施多样化。

关税措施——各种非关税壁垒和其他奖出限入的措施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的对外贸易政策(贸易自由化不等于自由贸易)1)战后贸易自由化出现的主要原因(1)美国的倡导和推动。

(2)西欧、日本等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战后跨国公司迅速发展。

(4)发展中国家发展民族经济的需要。

2)贸易自由化的主要表现(1)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缔约方范围内大幅度降低关税;(2)在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内部取消关税;(3)普遍优惠制的实施;(4)经济贸易集团给予发展中国家或其他有关国家优惠关税待遇;(5)发达国家在不同程度上放宽进口数量限制,逐步放宽或取消外汇管制,实行货币自由兑换,促进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3)战后贸易自由化的特点(1)战后贸易自由化有着雄厚的经济基础。

(2)战后贸易自由化是一场更广泛的贸易自由化运动。

(3)美国成为战后贸易自由化积极的倡导者和推动者。

(4)战后贸易自由化主要是通过各种国际性经济贸易组织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

(5)战后贸易自由化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它实际上是一种有选择性的贸易自由化。

4.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对外贸易政策新贸易保护主义出现与加强的原因(1)1974~1975年和1980~1982年两次世界性的经济衰退。

(2)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不平衡。

(3)国际货币关系失调。

(4)贸易政策的相互影响。

2)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1)限制进口措施的重点从关税壁垒转向非关税壁垒。

(2)奖出限入措施的重点从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