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远船务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油轮进厂及热工作业清舱规范(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1 目的为确保油轮进厂前以及热工作业前的清舱、通风、除气等作业得以安全、高效、规范的开展,缩短作业前准备工作、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油轮修理或改装的业务水平,特制订本规范。
2 范围适用于中远船务所属企业进厂修理或改装的油轮。
3 指导原则3.1 正常情况下,所有油轮进厂前都必须按照《油轮进厂清舱除气标准》(附件1)对所有货油舱及污油水舱(Slop Tank)进行正常的洗舱、清舱,经勘验合格、审批后方可进厂。
进厂后船厂根据《油舱热工作业清舱管理规定》(第三章)要求并结合具体工程再做进一步清舱。
3.2 特殊情况的油轮,即:船舶全部或大部分货油舱不能够满足《油轮进厂清舱除气标准》(附件1)且只有局部(如局部海损)或不超过两个货油舱有热工作业的油轮。
此类船舶要求必须按照《油轮进厂清舱除气标准》(附件1)在锚地对热工作业的舱室(含邻舱)进行正常洗舱、清舱,并制定特殊安全策划和特殊审批后可以进厂。
3.3 《油轮油舱热工作业局部清舱标准》(附件5)中局部清舱的前提是按照《油轮进厂清舱除气标准》(附件1)正常的洗舱和清舱。
3.4常规修理船舶只有少量热工作业但作业点分布较广的油轮也要按照《油轮进厂清舱除气标准》(附件1)进行正常的清舱和洗舱方可进厂。
3.5 对于有大量热工作业的船舶(如大工程改装船),应在锚地进行彻底清舱并达到热工作业标准后方可进厂。
4 引用标准《船舶清除可燃气体检验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检验局(89)船规字第96号文;《船舶港内安全作业监督管理办法》交通部2004年第3号;《海洋营运船舶明火作业安全技术要求》,GBT 13386-2009;《油船油码头安全作业规程》,GB 18434-2001;《Cleaning Requirements for Hot-Work》,新加坡人力部制定颁发;《油轮和油码头国际安全指南(ISGOTT)》,2006年第5版;《防止船舶货舱及封闭舱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16993-1997。
第二章油轮进厂前清舱除气管理规定5 油轮进厂清舱除气基本要求5.1油轮进厂前,由船厂经营管理部门负责将《油轮进厂清舱除气标准》(附件1)、《油轮进厂前安全控制检查申报表》(附件2)和《油轮清舱状况检查表》(附件3)送交船东或船舶管理公司,要求船方按照要求进行清舱除气和自查。
5.2 船方应按照《油轮进厂清舱除气标准》(附件1)要求,对全船进行有效的清舱除气,清除锈垢和油泥,封堵或关闭有关管系和阀门,取得政府认可的《船舶可燃气体测定证明》,并将确认后的《油轮进厂前安全控制检查申报表》(附件2)及《油轮清舱状况检查表》(附件3)交给船厂。
5.3船方清舱期间,船厂应根据实际情况指派专人予以跟踪和指导,以缩短清舱周期,提高清舱除气的效率和质量。
对于有热工作业的油舱和邻舱要重点清理,尽量达到热工作业的要求,避免进厂后二次清舱;对于有大量热工作业的船舶(如大工程改装船),应在锚地进行彻底清舱并达到热工作业标准。
6 油轮进厂前清舱状况勘验6.1船厂根据实际情况从经营、生产、安全等部门抽调专业勘验人员,组成油轮清舱勘验小组,检查指导清舱工作,清舱勘验人员应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高度责任心,并应相对固定。
6.2油轮抵达预定水域后,船厂应指派油轮勘验小组,按照《油轮进厂清舱除气标准》(附件1)对油轮各舱室可燃气体、氧气进行检测,对油轮油舱清舱及管系清洗状况进行现场勘验,同时,堪验小组在堪验时对船方自查项目进行复查并填写《油轮清舱状况检查表》(附件3)。
7油轮进厂审批7.1 所有油轮进厂,都必须经过船厂油轮勘验人员现场勘验,在获得船厂审批同意后方能进厂。
7.2油轮勘验小组经锚地现场勘验后,根据现场勘验情况填写《油轮进厂审批表》(附件4),由勘验小组签署进厂意见,报送修船工程部及安全环境监督部审核。
7.3 如果油轮清舱除气情况符合《油轮进厂清舱除气标准》(附件1),经修船工程部及安全环境监督部经理审批许可后,油轮方可进厂;如果油轮清舱除气不符合《油轮进厂清舱除气标准》(附件1),应在锚地重新进行清舱除气,船厂指派勘验小组重新进行勘验。
8特殊情况下油轮的特批进厂8.1特殊情况的油轮即船舶全部或大部分舱室不能够满足《油轮进厂清舱除气标准》(附件1)且只有局部(如局部海损)或不超过两个货油舱有热工作业的油轮。
8.2对于特殊情况的油轮,船厂必须提前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控制方案,明确船舶进厂后的清舱方案及施工安全控制措施(如停靠在专用码头,远离明火作业船舶,加强通风、测爆及安全监控等),并经船厂分管安全和分管生产的公司领导签字特批后,方可进厂。
第三章油舱热工作业清舱管理规定9 大型改装船等进行大量热工作业彻底清舱要求9.1 需进行大量热工作业的油舱(包括热工作业涉及到的邻舱)必须经有效洗舱除气,彻底清除舱内锈垢和油泥。
舱壁、舱底及其构件、梯道、管系及阀件等部位均应无油泥和锈垢以及其它能够产生可燃气体的物质。
舱内可燃气体浓度控制在爆炸下限的1%以下。
9.2 油舱内的加热盘管、货油管、扫舱管等已进行有效冲洗,管系、阀件均不应泄漏,有关管系、阀门均已关闭并封堵。
经检查双层底、壁墩等部位均无焊缝开裂、锈孔等可能造成货油渗漏的孔缝。
9.3 需要进行热工作业的货油泵舱、隔离空舱、压载舱及热工作业涉及到的邻舱等应无油污,清除可燃气体并保持良好通风,有关管系、阀门均已关闭或封堵。
经检查双层底、壁墩等部位均无焊缝开裂、锈孔等可能造成货油渗漏的孔缝。
9.4 需进行热工作业的燃油、滑油舱(柜),其要求与油舱相同。
10 油轮油舱热工作业的局部清舱要求10.1 对于清舱除气状况符合《油轮进厂清舱除气标准》要求,但尚未达到热工作业条件的油轮,可以在制定具体有效的生产安全策划和施工方案后,对施工点附近或相邻的区域采取局部清舱措施,具体要求可参考《油轮油舱热工作业局部清舱标准》(附件5)。
10.2在采取局部清舱作业的舱室及相邻舱室内,必须严格落实相关消防安全措施及专人监控,严格控制作业人员数量,单舱作业人数禁止超过9人。
在适当条件下可在相邻舱室开设工艺孔,方便人员紧急撤离。
11 特殊情况的油轮热工作业清舱除气要求11.1对于油舱内(含邻舱)有热工作业的油轮,应根据热工作业量及范围对热工作业舱室及邻舱进行彻底清舱或局部清舱,局部清舱作业标准按照《油轮油舱热工作业局部清舱标准》(附件5)执行。
11.2 对于其他不涉及热工作业的舱室,应根据需要采取警戒、隔离、惰气封舱等措施:1)要求船方使用惰气系统对无关舱室进行封舱保护。
已进行惰气封舱的舱室应在舱口盖等明显处做出标识、警戒及隔离,并与作业舱室及邻舱的管系做好隔离封堵,防止惰气泄入造成窒息事故,同时利用船方监控系统对惰气封舱的舱室做好监控,无关人员严禁进入已进行惰气封舱的区域。
2)在船方惰气系统故障或有工程无法进行惰气封舱保护时,必须采用通风措施对清舱除气不合格的舱室进行有效通风,保证舱内可燃气体浓度处于爆炸下限的1%以下,并加强巡查监控,防止可燃气体超标。
第四章油轮油舱通风及气体检测管理规定12油舱通风换气要求12.1 油轮进厂前,船厂应做好单船通风策划,经单船安全主管审核、总管批准后实施。
12.2 所有油舱风机必须达到防爆标准,具有“EX”防爆标志,油舱通风风机尽量使用独立的供电电源接线箱,防止因其它设备拆、接线路造成油舱通风中断。
12.3 油轮进厂后24小时内,所有已开启的油舱必须实施不间断通风换气,对于特批进厂的船舶,必须在油舱开启后立即进行通风除气。
通风工作准备不到位时,禁止开启清舱除气不合格的油舱。
12.4 船厂应按照《可燃气体和氧气含量检测安全管理规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测氧测爆方案,定时对油轮油舱进行气体检测,保证舱内可燃气体的浓度处于爆炸下限的1%以下。
一旦发现可燃气浓度超标,立即安排相关人员查明气体超标原因,采取合理有效措施,及时排除舱内可燃气体,控制可燃气体浓度。
12.5 油轮进厂初期应加大通风量,加速气体挥发和置换。
油舱热工作业期间保证持续有效通风,通风换气标准参照《油轮(舱)热工作业安全管理规定》中要求执行。
因清舱除气不合格的特殊情况的油轮,油舱开启后油舱通风置换量最低不小于5次/小时。
大面积开工或施工一定时间后,总管小组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申请减少通风换气量,但不得小于1次/小时。
12.6油舱公共通风管必须合理设置,拉设到舱室的合适位置,保证通风有效,不留死角。
通风期间要保证风管排气正常、有效,发现风管破损或挤压变形不利于通风时,风机监护人员应立即予以纠正。
12.7风管经过处不可阻碍人员进出舱室或紧急逃生,风管在舱内应进行有效的固定。
12.8热工作业期间,通风风管应尽量贯穿油舱内各作业点,并固定在电气焊火花飞溅不到的位置,保证热工作业点通风有效,并避免热工作业火花溅落而引燃风管。
12.9泵舱、污油水舱、干隔舱的公共通风要求参照油舱标准执行。
第五章附则13 本规范下列用语的定义13.1油轮:也称油船,是指载运散装原油、成品油等液货的船舶。
不含LPG、LNG、化学品等特种船舶,LPG、LNG、化学品船进厂勘验参照此规范执行。
13.2邻舱:与需要进行热工作业的舱室具有公共舱壁的危险区域或处所。
13.3热工作业:伴有火焰或高热以使物质挥发出可燃气体或着火的作业。
13.4明火作业:伴有裸露的火焰和炽热工件的作业,如使用电焊、气焊、气割及喷灯等设备的作业。
14对于特批进厂的船舶,在热工作业之前必须由总管小组成员对局部清舱状况进行验收和确认,一旦发现局部清舱存在安全隐患或较高风险,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重新确定清舱范围,甚至彻底清舱,以消除安全隐患。
15 附件目录附件1:《油轮进厂清舱除气标准》附件2:《油轮进厂前安全控制检查申报表》附件3:《油轮清舱状况检查表》附件4:《油轮进厂审批表》附件5:《油轮油舱热工作业局部清舱标准》16 本规范由中远船务??部负责解释。
17 本规范自2010年?月?日开始执行。
附件1油轮进厂清舱除气标准1 全船货油舱、污油水舱已进行正常、有效的清洗,可燃气体浓度在爆炸下限5%以下。
舱内加热盘管、货油管、扫舱管等已用海水或其它有效方法冲洗,有关管系阀门均已关闭。
2全船货油舱(含slop tank)、泵舱的舱壁及其构件、框架、梯道和管系、阀件外表面等80%以上面积进行了有效清洗,且油泥厚度不大于5mm。
3 舱内平台及其上2米范围内残留油泥清除干净。
4 舱底板及其上2米范围内残留油泥清除干净。
5泵舱、隔离空舱及压载舱等,若其舱壁及构件等积有油污,应予清理干净,清除可燃气体。
6 若污油水舱(Slop Tank)存有洗舱污油水,则该舱应予以惰气保护,其货油管、惰气管、透气管、洗舱管等管系应与其它已清舱除气舱室封堵隔离,直至按规定将舱内污油水排放至接收船或排岸,并洗舱除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