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本科法学专业毕业论文格式规范一、论文成绩评定及填写要求各试点电大在评定论文成绩时,除给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等级外必须同时给出对应的百分制成绩。
百分制成绩对应等级如下:优85----100良80-----84中75-----79及格60---74不及格59分以下二、论文封面(见附件一)必须使用新封面,并按规定填写内容。
三、正文(见附件二)论文正文紧跟第一页硬皮封面装订,论文按以下顺序装订:1.目录:单独一页...;....,四号字,单倍行距,无页码2.论文:页面设置默认,从正文开始插入页码,双面打印,除内容摘要和关键词外,正文不少于6000字。
其中:(1)题目:二号字,黑体;(2)内容摘要:内容摘要是对论文的中心论点、研究角度及研究方法的概括,还可以对研究成果作一简单的价值评估。
论文摘要应写得简明扼要,一般应控制在200字以内。
使用【内容摘要】,为小四号宋体,其后的具体内容使用小四号宋体;1.5倍行距。
(3)关键词:可以看做是一组以词语形式表达的摘要,它比摘要更为简明。
所摘出来的关键词必须能真正起到关键作用。
使用【关键词】,为四号宋体,其后有三至五个关键词,为四号宋体。
词与词之间有空格,但不加标点符号。
(4)正文:四号宋体,单倍行距;文中凡是另起一段的,前面均需空二个字,即四个空格键,大标题和小标题前也一样,且后面不能写正文,正文需另起一段。
段前段后“0”磅。
大标题:如“一、二、三、”,使用三号字宋体、加粗,如:一、广东省目前劳动争议案件的特点及成因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向纵深方向的发展,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不断推进,广东省劳动争议案件呈现出下列特点。
小标题:如“(一)(二)(三)”,使用小三号字宋体、加粗,如:(一)劳动争议案件继续呈上升趋势,案件标的增大…………脚注:正文引用他人文献或对文中某些内容做注释的一律使用脚注;请放置在需要注明的内容的所在页的最下脚,使用格式为:①、②、③式样、小五号字,使用连续脚注。
例:①贾俊玲:《劳动法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第200页。
②吴铭:论劳动权益保护的法律途径,《中国法学》2005年第4期,第45-52页。
③张三:关于劳动争议的处理机制,《法制日报》2005年12月5日。
④赵六:《xxxxxxxxxxx》,2005年6月10日,xx网,。
(5)参考文献:四号宋体加粗。
论文最后一页。
顺序码为[1][2][3]……参考文献尽量选近3年的专著、论文。
参考论著的须包括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版别。
例:[1] xxx:《劳动法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
参考论文的须包括作者、论文题目、杂志名称(用书名号)、出版年份、期别。
例:[2]李五:论劳动权益保护的法律途径,《中国法学》2011年第4期。
参考报刊文章的须包括作者、题目、报刊名称(用书名号)、时间(必须包括年月日),例:[3]张三:关于劳动争议的处理机制,《法制日报》2011年12月5日。
参考网络资料的须包括作者、论文题目、日期、详细网址。
例:[4]赵六:《xxxxxxxxxxx》,2011年6月10日,xx网,。
四、白皮封面(名称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见附件三)白皮封面(名称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装订在正文后面(并要求填写)五、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见附件四)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由学生填写,内容是关于论文写作过程的总结,不少于400字。
六、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教师指导记录表(见附件五)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教师指导记录表共六栏,填写时至少不低于四次,要求详细记录指导过程。
◆论文装订顺序说明论文装订请按以上所列附件一至附件五依次装订...........。
附:参考样板(一)行政信赖保护原则产生的背景 (二)行政信赖保护原则的概念 (三)行政信赖保护原则确立的意义 (4)二、行政信赖保护原则在国外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发展 (5)(一)行政信赖保护原则在德国的发展 (5)(二)行政信赖保护原则在英美法系的发展 (6)(三)行政信赖保护原则在日本的发展 (7)(四)行政信赖保护原则在我国台湾地区的发展 (7)三、行政信赖保护原则在我国的确立 (8)四、行政信赖保护原则在我国未来的发展路径 (10)(一)行政信赖保护原则应作为行政法一个基本原则 (10)(二)完善行政信赖保护原则 (12)(三)行政信赖保护原则的适用范围应更加广泛 (15)参考文献: (16)2004年7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尽管该原则在我国行政法中发展已有6年,可从总体上看,我国行政信赖保护原则的规定还是很薄弱。
因此,继续推进我国行政信赖保大部分的大陆法系国家所认可。
随着我国行政法治建设的发展,信赖保护原则作为行政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应当予以确立。
本文从行政信赖保护则产生的背景入手,对该原则目前在我国的发展进行了粗浅的分析,并对其未信赖保护原则始于民法中的诚信原则,指订立合同的双方主体应该讲究诚实信用,不得随意改变或者撤销己方之行为,以免给另外一方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这是信赖保护原则在私法的最初体现,然而,随着法律体制的不断完善,人们在不断的探索中发现在公法的领域里主体双方也应当有信守承诺的必要性,于是,诚实信用原则的内涵真正引用到了公法。
信赖保护原则作为一项基本原则第一次应用在行政法学上是在二战后的德国,联邦行政法院于1957年10月就信赖保护作出了第一个日后遵从的判决,1976年《德国行政程序法》的颁布标志着行政信赖保护作为行政法上的一行政信赖保护原则在国际上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这是由于各国法律对于行政信赖保护原则的规定、涉及的范围以及各国学者对其研究的不同而形成的。
在我国,学术界围绕行政信赖保护原则的学说有三种,分别是“诚信信用说”、“法的安定性、有序性说”、“维护相对人权利性说”。
第一种学说主要研究行政信赖保护原则与民法中诚信原则的关系,第二种学说强调的是行政信赖保护原则的目的,即维护法律秩序的安定与行政相对人依法获得的权益。
第三种学说主要研究行政相对人依法获得的权益受到损害时,行政主体应予以赔偿的问题。
综合以上三种学说,笔者认为,行政信赖保护原则旨在保障行政相对人的既得权,维护法律秩序的安定。
因此,该原则可以表述为:为维护法律秩序的安定,保障社会成员的合法利益,当行政相对人对特定的合法的行政行为产生合理的信赖利益时,并基于这种信赖安排自己的生产生活,并做出了一定的处分行为,国家对于行政相对人的这种信赖应当提供一定形式和程度的保护。
(三)行政信赖保护原则确立的意义随着依法治国的不断深化,现代行政机构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再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更多体现的是一种服务于民的相互信任的关系。
政府机构只有取信于民,才能发展民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也只有政府取得人民的信任,政府的各项决策才能更好的开展,达到一个官民共赢的好局面。
政府要取信于民,就必须对人民讲诚信,而人民对政府的这种诚信产生一定的信赖利益的时候,政府机构就不能随意改变或者撤销其行为,如果因政府这种不讲诚信的行为而使人民的利益遭受损害的时候,政府应当对人民进行合理的赔偿。
可见,信赖保护原则也可以很好的运用在现今社会提倡的服务于民的观念之中。
在我国目前法律权威性不足,人民对于政府行政机构缺乏信心和信赖的情况下,行政信赖保护原则至于行政法中尤其重要。
行政信赖保护原则强调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在行政权行使过程中,在注重行政效率、维护公共利益的同时,更应当强调公正,强调对处于弱势地位的相对人的合理利益的保护,它体现了现代法治公正、平等、人权等基本精神。
信赖保护原则在我国行政立法中的确立无疑将对我国的政府建设、法治观念产生深远的影响,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行政信赖保护原则在国外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发展(一)行政信赖保护原则在德国的发展行政信赖原则起源于二战后的德国。
1956年德国柏林高级行政法院在一个涉及一位民主德国公务员的寡妻“安寡金”案件的判决中认为,依法行政原则与法律安定性原则之间存在着冲突;没有哪一个原则自然的优越于另一个原则。
相反在作出决定前应对依法行政原则能保障的公共利益和保护私人对行政行为合法性的信赖间进行衡量,只有在前者对后者占据优势时才可以撤销原行政处理。
这就是行政信赖原则的雏形。
在1973年10月召开的德国法学者大会上,“行政上的信赖保护”被确定为第二次议题的主题,得到深入讨论和广泛重视,真正奠定了信赖保护原则在行政法中的地位①。
随后在《联邦德国行政程序法中被明文规定下来。
该法第48条、49条从具体行政行为的撤销和废止的角度使信赖保护原则的主要精神得以较好的体现出来。
对于德国而言,信赖保护原则不仅是行政法上的一个重要原则而约束所有行政行为,而且是一个宪法性原则从而对其立法行为也产生拘束力。
(二)行政信赖保护原则在英美法系的发展与德国侧重于实体保护不同,英国侧重于程序法上的保护。
与德国信赖保护原则相对应的是合法预期原则。
此外禁反言(应该是禁止反言)原则也涉及信赖保护的问题。
但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以后,如果该行政行为的存在与社会公共利益发生矛盾或者该行政行为本身就是违法的时候,当然可以被变更、撤销或废止并且不受不准翻供原则的限制。
信赖保护主要是从德国法,特别是德国民法中有关公序良俗的概念加以引申,而英国公法中的正当期待则主要是从合同法及普通法有关习惯的法律理念进行推导,两大法系在实质上殊途同归。
美国法与英国法同样属于普通法系,在英国法上发展而来。
美国法律上没有明确的信赖保护原则,但有着能体现该法律精神的类似原则。
在美国,“行政机关改变长期适用的政策,如果对于真诚信赖政策的人发生影响时,不能通过裁决,必须制定法规。
行政机关通过裁决建立规则不能违反原先得到行政机关同意而广泛流行的习惯。
”②信赖保护原则主要通过行政机关之间的充分忠实和信任原则、一事不再理原则、禁止翻供原则、遵守先例原则、限制规章(即《联邦行政程序法》中的“RULE”,故也有人译为法规)的生效日期及溯及力等途径得①这些属于引用的文献、观点都用脚注方式注明。
包括作者?文献名?出版信息等。
下同②要求同上以体现。
(三)行政信赖保护原则在日本的发展日本自20世纪60年代从德国将信赖保护原则引入,并把该原则作为其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日本行政法学者盐野宏教授与室井力教授将信赖保护原则与法律安定性原则和依法行政原则结合起来加以论述与研究,试图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
目前在日本,信赖保护原则被广泛运用于租税法、行政给付、行政计划、行政指导等方面。
可以说,信赖保护原则在日本行政法理论和实践中具有不能被替代的法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