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包括固定资产的更新、改建、扩建和新建等形式,固定资产投资可以体现市场的经济预期及需求状况,如果对未来预期较好、市场需求旺盛,那么企业就会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但同时也要看到政府在经济低迷时会增加财政刺激,此时固定资产投资也会有所增加。
2012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64835.07亿元,比上年名义同比增长20.3%、实际同比增长18.99%,虽然名义同比增长率有所下降但排除物价因素之后的实际增长率却有所反弹,这是继2008年四万亿财政刺激计划之后第一个反弹的年份,而去年政府并未出台相关的大手笔财政刺激政策,说明这是经济体自身整体好转迹象,但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
总的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与GDP之间存在着一定相关关系,GDP同比增长速度稍落后于固定资产投资,但总体走势趋同。
一、固定资产投资分产业及行业状况
分产业来看,第一、二、三产业占比分别为2.5%、43.5%及54%左右,可见第三产业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原因在于第二产业多为制造业行业而制造业的机器、设备等均有一定的使用年限,而第三产业中占比最大的房地产行业近十年来蓬勃发展,从2003年至2012年房地产投资完成额增长达八倍多,大幅拉升了第三产业的比重。
从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速来看,第一产业波动较大原因可能在于国家对农业
支持政策的变动,2003年以来中央连续十年第一号文件均关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而2007年至2008年间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家对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支出增加也很正常,第一产业的固定资产形成主要与国家政策有关,还有个原因就是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基数小。
第二、三产业及总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每年波动不大,2013年以来第二产业累计同比见底企稳而第三产业则回升后又有所下调,主要原因在于制造业企业过剩产能导致的去库存以及房地产去库存,欧盟一些国家经济不稳定包括塞浦路斯的债务危机也一定程度上恶化了中国的投资环境,企业家对未来的信心不足更导致其不敢盲目进行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行各业,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因此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也最大,2012年为34%,而房地产业投资完成额的比重则占到了25%,这两项是支撑国民经济的最重要支柱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合计占比59.57%。
交通运输及水利事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占比均为8%,其他投资较多的行业分别为电力、燃气及水、采矿业,住宿餐饮。
2013年5月建筑业、金融业以及公共管理的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为负增长,而农林牧渔业、制造业、电力燃气、房地产、居民服务、教育同比也有所下降,其余行业同比增加。
2012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累计达到71803.79,同比增长16.2%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9.7%,自2004年以来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走出了一个深V行的走势,房地产在08年金融危机时受到了重创,但2010年年中时开始反弹至高点,后又经历了一波下滑并于今年年初触底反弹,从该图可以看出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的变动与国际及国内环境密切相关,是经济形势的晴雨表,年初以来的反弹或是消费者对未来预期提高,加大对房地产等固定资产的购买而引起的房地产开发额的增加,但5月份房地产开发和销售额增速均有所放缓,新“国五条”的公布预示着未来房地产行业仍旧面临去库存压力。
建筑业作为房地产业的源头产业其投资完成额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房地产业,建筑业累计同比数据自去年年初以来大幅下滑且在最近几个月跌入0以下,暗示着未来房地产蕴藏着潜在的风险。
5月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加17.8%,较上月有所下滑,自2012年年初开始进入了一波下滑趋势,是否见底回升仍有待后市进一步观察,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与固定资产投资自去年以来的走势有所趋同,也很好的印证了工业企业需求不旺盛且正在去库存。
自2004年至今,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平均值为26.5%,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逐年上升,且增速最快的一年为2008年,主要源于政府财政刺激政策,2009年后经历了两年增速下滑可能的原因是政策效应逐步减退且基础设施重复建设较严重,去年又有所回升但幅度并不大,未来短期内受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及经济转型影响可能不会过快增长,而刺激消费成为政府刺激政策重点。
二、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结构
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于以下几种形式:国家预算、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经费以及其他资金,可以将其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府投资,另一类是民间资本。
自2004年至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中政府投资份额从69.56%降低至38.61%,而民间投资份额则相应的从30.44%上升至61.39%,二者形成了剪刀交叉,且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要高于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可见近年来民间资本不断发展,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已经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而政府资本则逐步退出为民间资本让路。
分产业来看,自2012年4月至今,民间资本占第一产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占第二产业的比重则基本保持不变但有绝对优势,占第三产业的比重则震荡上行且维持在50%左右,因此民间资本对第一产业及第二产业的投资极大拉动了民间资本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
为什么民间资本更愿意或者说更能够进入第一、二产业呢?总结有以下原因:首先,农业、采矿业的门槛相对较低,其固定资产投资的总数小所以民间资本所占比重就显得较高,而房地产行业的门槛相对较高;其次,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大多集中于东部地区,东部地区有利的市场经济环境使得民间资本更容易投向制造业企业,就形成了大量的民营企业;最后,中国的第三产业现在还不算发达,且第三产业中很多行业(比如:教育、公共设施)都需要国家政府的宏观调控,垄断性行业有许多市场准入的限制条件,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量大、投资回收期较长,因此民营资本尚未成为多数,但是未来随着政策的逐步放开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在第三产业会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