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张文显《法理学》(第4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法的价值-第二十一章 法的基本价值【圣才出品】

张文显《法理学》(第4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法的价值-第二十一章 法的基本价值【圣才出品】

第五编 法的价值
第二十一章 法的基本价值
一、概念题
1.自由与秩序(武大2006年研)
答:(1)秩序是人和事物存在和运转中具有一定一致性、连续性和确定性的结构、过程和模式等。

因此某种程度的一致性、连续性和稳定性是秩序的具体特征。

秩序是法最基本的价值之一,其存在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必要条件,它既是构成人类理想的要素,也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基本目标。

(2)自由这一概念源自西方文化,被广泛运用在哲学领域、政治(社会)领域和法律领域。

自由在法律上是指人的权利,即自由权。

作为法律权利,自由是指权利主体的行动与法律规范的一致以及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界限。

(3)自由与秩序都是法律价值的内容,两者在实际现实中存在着矛盾的冲突。

自由与秩序的关系是辩证的对立统一关系。

2.社会正义(厦门大学2011年研)
答:(1)社会正义是指一个社会基本制度及其所含规则和原则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从主体的角度,把正义划分为个人正义与社会正义。

社会正义适用于社会及其基本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2)社会正义包括两个层面:①社会各种资源、利益以及负担之分配上的正义;②社会利益冲突之解决上的正义。

前者可谓“实体正义”,后者可谓“形式正义”或“诉讼正
义”。

3.实质正义(浙大2006年研)
答:实质正义是只指法律必须符合人们的道德理想、价值诉求,它着眼于内容和目的的正义性。

从正义与主体利益的关系,正义可分为实体正义与形式正义。

实体正义是关于制定什么样的原则和规则(包括道德原则和规则、法律原则和规则等)来公正地分配社会资源的问题。

在法律范围内,实质正义可以说是法律创制中的正义。

4.形式正义(厦门大学2009年研)
答:形式正义又称程序正义、诉讼正义,即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事,它着眼于形式和手段的正义性。

从正义与主体利益的关系,正义可分为实体正义与形式正义。

形式正义是怎样实施道德和法律原则和规则以及当这些原则和规则被违反的时候如何加以处置的问题。

在法律范围内,形式正义则是法律执行和适用中的正义。

5.正义与平等(武大2007年研)
答:(1)正义,是指在政治上有组织的社会中,通过这一社会的法院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安排人们的行为。

现代法哲学家们认为正义是人与人之间的理想关系,而这种理想关系的具体内容是:通过法律机器的正常运转而得到的结果或决定,它保证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而公正无私。

(2)平等,从广义上讲是指社会主体于相同的情况下在社会关系、社会生活中处于同等的地位,具有相同的资格、相同的发展机会和相同的待遇。

就发展形态而言,平等经历了平等的观念、平等的原则和制度、平等的实现状态三种形式。

(3)美国哲学家罗尔斯将正义与平等的区别进行了经典的阐述。

他认为社会正义论包括两个正义原则:
①最大自由平等的原则。

每个人都享有和其他所有人的同样自由相容的最广泛的基本自由的平等权利。

在基本自由的分配问题上,每个人都应获得公平的对待,都享有平等的权利,而且人民所享有的基本自由应尽可能广泛。

②差异原则。

社会正义并不是代表一种绝对的平等,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这种差异可以从两个方面得到修正:a.社会和经济地位的不平等应安排得对所有的人都有利,否则,差异原则将导致公平体制的崩溃;b.社会和经济地位的不平等应仅与职位相连,而职位在公平的机会均等的条件下对所有人开放。

差异原则的实质是对形式正义进行效率安排,使得相对公平的存在具有积极的实效性。

6.法律位阶(南京大学2008年研)
答:法律位阶是指在正式的法律渊源中各类法律的效力等级关系,以及某一类法律在效力等级体系中的地位。

效力较高的法律相对于效力较低的法律,就是上位法;效力较低的法律相对于效力较高的法律,就是下位法。

下位法不得与上位法相抵触,这就是等级序列的基本原则。

一般说来,现代社会中正式法源效力的高低主要依存于制定或确认法源的主体的权力性质和来源,不同等级的权力参与法律的创制活动,直接导致法源效力的大小。

从这个意义上说,权力的等级性是法源效力划分的主要标准和决定因素。

中国的法律效力等级体系表现为:①上位法与下位法的效力等级关系;②法律渊源中效力冲突的解决机制。

二、简答题
1.你如何理解“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命题?(北航2010年研)
相关试题:
(1)自由对于人的价值。

(中南财大2009年研)
(2)法律自由的属性。

(山东大学2005年研)
答:就自由的含义来说,它意味着对必然的认识和支配,意味着人的自主,因此它对人来说是重要的。

这种重要意义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自由是人的属性,是人的主体性的表现。

没有自由,人就不是主体。

如果人在与自然的关系上没有自由,就只能像其他动物一样消极地适应自然,受自然的奴役;如果人在社会中没有自由,即意味着受到享受自由者的统治。

无论被统治者得到怎样的物质待遇,只要否定了意志自由,否定了人的自主,他就处于一种受奴役状态。

(2)自由是人的自我意识的现实化。

人都要谋求自我生存和发展,都拥有生存和发展的自我意识。

人在生存和发展中离不开人自我主观能动性的存在和发挥。

人的自由,从一定意义上讲正是人的自我意识的现实化,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3)自由是人类发展的助动力。

人对自由的追求,以及社会自由程度的提高既是人类发展的表征,也是人类向新的自由度迈进、获得新的发展的保证。

自由是人们奋进的动力和目标之一,人类沿着奔向更高自由的自由之路不断地超越过去、开创未来。

正因为自由有如此意义,对自由的追求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和马克思主义法学的重要目标。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表达了所要追求的目标:“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2.简述法在促进和保障诉讼正义方面的作用。

(北理2008年研)
答:(1)法与诉讼正义的含义
法是指由国家制定、认可并由国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或人民)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或人民)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社会正义是指一种特殊的正义,即社会体制的正义,或社会基本结构的正义。

社会基本结构的正义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社会各种资源、利益以及负担之分配上的正义,二是社会利益冲突之解决上的正义。

前者可谓“实体正义”,后者可谓“形式正义”或“诉讼正义”。

(2)法促进和保障诉讼正义的规定和程序
①司法独立,是指司法机关和法官个人在行使司法职能时有不受组织和任何长官的干涉的自由(如果没有这种独立和自由,就不可能有公正的司法),以及法官在其任期内行使权力时,不应有不利于他的调动。

②回避制度,是指任何人不应审理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案件。

换言之,法律纠纷应由超然于当事人的第三方来审理。

③审判公开,是指案件的审理必须公开,接受社会的监督和法律监督,但不受舆论所左右。

审判公开隐含“不仅要主持正义,而且应当昭示天下”的格言。

为了让人们信赖法律,司法机关必须公开执法并让所有当事人看到法律机构是如何工作的。

如果秘密审判,就难以保证当事人的基本权利得到尊重。

当然,为了当事人的利益并由法律规定的可以不公开审理的案件除外。

④权利平等,是指当事人享有平等的诉权。

冲突和纠纷双方均应得到有关程序的公平通告,并有公平的机会去出示证据,进行抗辩。

⑤合乎情理,是指判决的内容应当有事实根据和法律依据,并为公认的正义观所支持。

⑥案件的审理应当及时高效,不得延误。

⑦应有上诉和申诉制度,容许对初审判决不服的当事人把初审法院的法官置于“被告”的地位,由上级法院审查下级法院判决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⑧律师自由,是指律师能够没有顾虑地为当事人提供必要的法律帮助(咨询、代理、辩护等)。

(3)法在促进和保障诉讼正义方面的作用
①以法律规定各种社会资源的分配与社会负担之承担,提高它的确定性与规范性程度,以防止权力对资源的垄断,防止权力对负担的无理分配。

②以法律保障公民公平地参与竞争的社会环境。

③为公民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特别是保障公民平等地享有教育资源的权利,为各种处于社会劣势地位的公民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以使他们能过有尊严的生活。

三、论述题
1.试述法的秩序价值。

(南京大学2011年研)
相关试题:
(1)略论法的秩序价值。

(南京大学2001年研)
(2)法对秩序的维护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南京理工2011年研)
(3)法律对社会秩序的维护表现为诸多方面,你认为主要的是哪些?(北邮2009年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