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建设与传承
家风建设与传承
在我的家乡,家风建设与传承,历来家家重视、户户用心。
家风正,贫寒之家终究会成为一方望族;家风好,平凡之人自然会收获万众敬仰。
我所敬佩的**,就是建设与传承好家风的杰出代表。
2015年,**家被评为省“五好文明家庭”,她自己获称“**好人”。
邻里乡亲们都说:“吴婶是个好人,好人自然有好报!”
**今年54岁。
十年前,她的丈夫罹患肝癌,尽管医生告诉她最终的结果可能是人财两空,但她咬牙坚持: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她也要拼一拼!她向丈夫隐瞒了病情,却在无人处泣不成声。
最终,丈夫还是撒手西去,留下孤儿寡母和家徒四壁的家。
丧夫之痛,没有将**击垮,她暗暗发誓:要将丈夫留下的货运小作坊支撑起来,发展下去。
接下来的岁月,**一边养家,一边创业。
为了母子俩活下去、儿子有学上,**只好靠拉着板车进城卖水果,一车水果五六百斤,一天奔波上百里,只能换回十几元的收入。
儿子**每天看着母亲早出晚归,后背衣服上总是留着板车绳索勒出来的印迹,数次提出辍学回家帮衬母亲养家的要求。
**总是这样告诫**:“读书是长本事的事,你没本事,怎么帮衬我?又怎么能帮助别人呢?”**的苦不言难、愈难愈奋,激励着**好学上进,终于考上了心仪的大学,顺利完成了学业。
卖水果之余,没有资金、不懂技术、没有帮手的**,始终没有放下自家濒临倒闭的货运小作坊。
忙完一天的家务之后,**还挑灯夜战,自学物流方面的知识;生意忙时,她自己背货卸货;再小的货单,她都自己打理,诚信为上。
渐渐地,她的信誉为人传颂,原先的货运小作坊在她的操持下逐渐壮大,目前已成为年营业额达千万元的物流公司,成为当地物流业的骨干企业。
**是平凡的农妇,但她有金子般的心灵,大海样的胸襟。
丈夫虽然去世多年,但她在丈夫的家族中声望很高。
姑嫂、妯娌、晚辈们,无论谁家有事,她都会不请自来、忙里忙外、尽心尽力,并不忘随
上厚厚的红包。
大家有什么难处,第一个想到的“菩萨”就是吴婶娘。
在她的小家,**更是儿媳为人处世的榜样。
2014年,儿媳小娟
进了马家门,婆媳间相处一直如同母女。
小娟在娘家是父母的掌上
明珠,许多家务也不会做,看到婆婆为公司整日操劳,懂事的她开
始摸索着做起家务,做饭、洗衣现在都一样样做的有模有样。
如今,一家三代人上慈下孝,其乐融融。
岁寒知松柏,时穷见节义。
**时时用自己的善举告诉孩子和亲睦族、友善待人。
丈夫去世的那年年关将近,**赶到村部找方书记,
方书记以为她是来村里诉苦、求助的,但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
竟然拿出2000元,让他给村里的五保户置送年货。
方书记大惑不解,说道:“其他人给五保户送钱,我不意外,你小吴送钱,我真是感
动和意外。
你家生活不也很苦吗?你还是拿回家给孩子改善生活吧”。
**却说:“我这样做,就是要告诉孩子懂得人穷志不穷、手
短心不狭。
”此后,每年年关与客户结清货款、发完工人工资后,
她都拿出部分盈利,送钱到村里周济五保户。
她的物流园对面有户
人家,几年前儿媳生大病,家庭经济异常拮据。
她知道后,约了几
个好姐妹,大家你1000我500的凑了几千块,送上门去,帮他们解
了燃眉之急。
还有一次,她在电视上看到贫困山区的孩子们读不起书,作为母亲的她,恻隐之心油然而生。
第二天清早就坐车到合肥,一路打听到了省希望工程办公室,把5000元现金捐给了希望工程。
这几年,**又通过媒体介绍,捐助了几位贫困家庭的大学生,每次
收到受助孩子们的感谢信,她能高兴好几天。
面对母亲的乐善好施,儿子**曾经无法理解。
当年他上大学时,因路途遥远,想坐一次飞机“尝尝鲜”,**以机票太贵封了儿子的嘴。
**大学毕业后,她又“狠心”让他一人在外吃苦锻炼一年多,
才安排他回来帮忙打理物流公司。
从小受母亲的影响,**勤劳、俭朴、实诚。
在公司里,他没有一点老板的架子,跟工人们同穿工作服,同下车间背货卸货,用行动凝聚起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说:“这些年来,母亲用行动告诉我:什么是无私的爱,什么是正真的福。
母亲留给我的很多,其中最珍贵的礼物是自强不息、
勤俭创业、乐善好施的家风!我会像母亲一样,把好家风传承下去!”
播下爱的种子,必然结出善的果实!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今天,我们都要像**那样,建设和传承好家风,家风正,则社风清、国风雄!这不就是先贤圣哲所说的:“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