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幼儿园大班看图讲述教学随笔

最新幼儿园大班看图讲述教学随笔

幼儿园大班看图讲述教学随笔导语:幼儿期是人生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而看图讲述活动就是启发幼儿在观察图片、理解图意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词句表达图意的一种语言活动。

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看图讲述教学随笔》,欢迎阅读。

幼儿园大班看图讲述教学随笔【第一篇】:看图写话幼儿期是人生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而看图讲述活动就是启发幼儿在观察图片、理解图意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词句表达图意的一种语言活动。

它迎合了幼儿天性好动,喜欢丰富多彩的事物的特点,无疑成为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一项主要内容。

看图讲述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完整连贯的口语表达能力的活动,注重培养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的能力、独立构思与清楚完整地表达意识,以及掌握语言交流清晰度的调节能力。

如何更好的发挥看图讲述活动的价值,完善和创新它的组织形式、途径和方法是我们幼儿教师应积极关注的问题。

一、看图讲述对幼儿语言发展的特殊价值婴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对语法的掌握,也由简单的陈述句的语法形式,发展到掌握多种句式的语法形式,因此这一时期的孩子注意力就不会很长,在进行语言教学时教师更不能照本宣读,若在教学的同时渗透各领域的活动会进一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和参与性。

而图片就是通过色彩、线条反映故事情景和现实生活,是幼儿所喜爱的艺术形式,经常运用图片,特别是在成人引导下观察和讲述图片,对幼儿语言的发展有极大的意义,其特殊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促进幼儿讲述的主动性。

入园前生活在有地方方言的地域,入园后出现普通话与地方话的差异,由于发音及音调等因素造成幼儿语言交流困难在语言表达上缺乏支持,针对这一现象,看图讲述这一语言形式起到了缓解幼儿语言交流恐惧感,生动的图片画面提供了幼儿大胆讲述的环境,并通过图片内容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初步了解故事内容的依据,在幼儿大胆讲述的过程中,教师结合幼儿的语言表述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有效的促进了幼儿语言的发展。

2、促进幼儿讲述的连贯性。

在看图讲述活动中,当幼儿有了感性印象时,辅导幼儿丰富词汇,加深幼儿对词义的理解,使幼儿掌握更多的词汇,并且能够正确理解,正确使用词汇,在掌握词汇后发展幼儿连贯性语言。

3、促进幼儿讲述的生活性。

看图讲述是没有局限性的,幼儿通过看图会讲出多种故事的结果,久而久之就能加强幼儿的语言讲述能力,也会把这种无形中的语言功底表现在日常生活交流中,语言词汇丰富了,口语表达能力也加强了。

二、幼儿园看图讲述存在的主要问题1、教师注重表层理解忽视幼儿的深层感知。

看图讲述在幼儿园讲述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说起看图讲述,我们的眼前就会浮现出图片,就会出现一个固定的提问模式,这样看图讲述就成了“看图画,讲故事”活动。

因为我们过多关注的是看“图”“讲”述,所以,我们追求的评价结果是:儿童把图片的内容编成故事了吗?故事里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吗?故事有名字吗?幼儿只是了解了故事的内容和浅显的教育意义。

2、教师注重按顺序讲述忽视幼儿的灵活性。

传统的看图讲述活动把幼儿的思维局限在较简单的情节之中,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喜欢按流程讲按顺序讲,一切跟着顺序走。

一堂课可能达到了教师的目的,但孩子上的很枯燥。

3、教师注重“包办”忽视幼儿的主动思考。

所谓“包办”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没等孩子仔细观察和考虑教师就把故事内容一口气的串下来,或幼儿说出了一部分剩下的想不出来教师就全部讲出,也可以说整个过程中教师帮幼儿回答了一切问题。

4、教师注重图片的夸张性忽视幼儿的生活性。

图片的夸张性就是教师一味的追求图片的色彩和效果,将图片中的动物或人物形象画的很夸大,与现实生活中真正的东西有很大的差别,让幼儿混淆不清到底哪个才是真的。

三、完善幼儿园看图讲述教学的策略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看图讲述对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作用,加强看图讲述教学十分必要,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幼儿园看图讲述教学:1、图片的呈现方式多样化。

看图讲述一般是由多幅图片组成,在讲述时我们可以把图片的顺序打乱,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排列图片的顺序,或者教师根据故事内容提供前半部分图片,后半部分由幼儿自主创编。

2、组织形式的多样化。

组织形式多样化就是艺术活动、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等领域相互渗透的一种方法,保持幼儿注意和参与的稳定性、持久性。

例如:寓教学活动于游戏中、多媒体教学的有效利用、艺术形式与讲述的结合、小组讨论提高师幼互动等。

3、讲述方法的多样化。

传统的看图讲述教学,教师大都要求幼儿按照图片内容原本复述,其结果是讲述内容单一、难以发挥幼儿的创造性,然而多种讲述方法不仅能丰富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发展幼儿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思维水平,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幼儿园大班看图讲述教学随笔【第二篇】:幼儿园看图讲述活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一、幼儿看图讲述活动过程存在的常见问题(一)模式单一在凭借物使用上是”几张图片一种说法”,千篇一律,缺乏多样性、新颖性和参与性。

往往以”出示图片--提问--讲述--小结”为主要方式。

这种教学过程表面看来没有什么不妥,仔细分析它对训练幼儿语言和思维却都有很明显的局限性。

看图讲述时注重按教案流程教学,教师的问答、讲述平淡,忽略儿童的自发关注点,把幼儿的观察和表达局限在预先设计的框框里面,淹没了个性。

缺乏变化的进程,单调的过程,单一的教学手段使幼儿丧失了兴趣。

(二)以教师为中心长期以来,看图讲述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走进了模式化的误区,即注重教师的显型指导,忽略儿童的主动观察;忽视幼儿在看图讲述中的主体地位,缺少幼儿主体性的发挥,注重”你教我学”,仅仅是教师与少数几个幼儿的双向交流,大部分幼儿感觉枯燥、乏味、无事可做、注意力分散。

(三)指导方式单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不局限于某一幅图画,或是故事的情节上,而是在整个故事的理解中。

幼儿园的看图讲述教学中存在着一个传统的提问模式,老师会把每一幅图都进行提问,然后每一幅图归纳出一段话,要求幼儿认真听,再请幼儿进行讲述。

往往讲出的故事都一个样。

幼儿缺少了自己想象空间,自身的想象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看图讲述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满足于使幼儿受到教育,获取某种知识这样一种表层功能,而应该进一步发挥其深层功能:引领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开启幼儿的心灵之门,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从故事里的人物动作、表情、语言、心理多角度多层次的进行故事创编。

二、幼儿看图讲述教学活动过程的基本环节《纲要》中提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并不是让幼儿复述老师的话,而是要引导幼儿”乐意与人交流,讲话有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另外,《纲要》中还强调”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的语言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

根据以上要求,讲述活动的实施过程可以按以下四个步骤进行:(一)感知理解讲述对象感知理解讲述对象,就是通过观察的途径去进行。

这里的观察就是指通过视觉去吸收信息。

教师在这一步骤中重点是指导幼儿观察、感知、理解讲述对象,以便为后面的讲述打好基础。

1、运用不同的形式方法调动幼儿的兴趣。

许多看图讲述,都是先让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实物、情景表演来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这主要是通过视觉通道获得,但不排斥从其他感觉通道去获得认识,如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一般常用的方法有情境表演、谈话、图片、实物、音乐、谜语等方法。

教师在引导幼儿观察、感知、理解讲述对象的时候,要依据讲述类型的特点,或凭借物的特点去引导。

例如:中班看图讲述活动《送小鸟回家》首先老师出示了一段小鸟的叫声,老师问:”小鸟为什么要叫啊?”通过听觉,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出活动主题;在《快乐的野餐》大班讲述活动中老师选择了幼儿喜欢的手偶大象创设了一个简单的情景,通过老师模仿小象和幼儿进行对话交流,从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去激发了幼儿兴趣,为后面的环节做下铺垫。

2、精心设问,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讲述对象。

好的问题可以帮助幼儿理解感知画面内容,启发幼儿完整讲述图片大意,给幼儿提供一定的讲述方法,为幼儿自己讲述奠定基础。

教师设计的问题一般有以下几类:(1)描述性问题。

这类问题主要指向画面外在的内容,描述画面的人物、景物、动态等,是对画面的感性认识和初步、基本的分析。

例如:大班看图讲述《快乐的野餐》活动中,出示小动物在草坪上野餐的图片,老师引导幼儿观察:”这幅图里有谁?远处的天空中有什么?大树下有什么?”。

(2)判断性问题。

这类问题是综合判断性的,要在对画面分解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判断,才能回答。

例如:《快乐的野餐》通过幼儿观察到天空有太阳老师逐步提出问题”今天的天气怎么样啊?”“小兔和小猪在干什么啊?”“小象和小猴在干什么?”(3)推想性问题。

画面是无声、静止的,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根据对画面外在内容的分析与判断进行推想。

它是由画面内容联想到画外情节的讲述,是具有创编和发散性的。

例如:大班讲述活动《快乐的野餐》,通过幼儿观察到小兔和小猴在大锅旁拿着勺子煮汤,教师继续提问:”它们会说些什么?”“会想些什么?”“后来呢?”。

幼儿园大班看图讲述教学随笔【第三篇】:猴子捞月亮活动目标1.能用分解观察、逐次添加的方法自主描述画面内容、构思故事情节。

2.初步了解故事的基本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会用“有的……有的……”句式讲述故事主要情节。

3.能积极参与看图讲述活动,在讲述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1.挂图三幅,覆盖挂图的白纸两张,图标一套。

2.大树、井道具各一,故事录音。

3.《幼儿画册》3人手一本。

活动过程1.观察讲述挂图一(1)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猴子。

出示特写1:看,这是小猴子淘淘。

我们仔细看一看,它的表情是怎样的?谁又能学一学、说一说它的动作?(2)请幼儿试着把淘淘的表情、动作连起来说一说。

(3)猜一猜,发生了什么事让淘淘做出了这个表情和动作?(4)出示特写2: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看到月亮掉到井里了,淘淘会怎么说?用什么语气说?(5)淘淘发现月亮掉到井里了,它又吃惊又着急,大喊了起来。

淘淘的声音引来了许多同伴。

看,猴子们都来了。

出示完整的挂图:我们像刚才观察、讲述淘淘一样,也用这些图标来看一看、说一说这些猴子。

(幼儿自选猴子形象讲述,可以用一个图标,也可以叠加上去用两个。

)(6)以淘淘为引子,引导幼儿用“有的……有的……”句式讲述画面内容,讲时尽量用上两个图标。

(7)小结:第一幅图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方,有些谁,发生了什么事。

2.表演讲述挂图二(1)月亮掉到井里了,猴子们都很着急。

大家决定,要把月亮捞上来。

可是,井很高、水很深,怎么捞呢?我们一起来给它们想想办法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