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心理学单项选择题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教育学、心理学一、单项选择题1.在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着作(B )A.《论语》B.《学记》C. 《孟子》D.《大学》《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文献,它从正反两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以言简意--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尤其以教学原则的总结最为突出,比如教学相长、及时而教。
2.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提出来的学者是(A)A.培根B. 赫尔巴特C. 康德D.杜威1623年,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
3.与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相对,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的教育家是()A. 康德B. 杜威C. 裴斯泰洛齐D. 洛克杜威作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其教育思想与赫尔巴特争锋相对,提出了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的教育主张。
4.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c )A.孟禄B. 华生C. 沛西.能D. 马克思孟禄和马克思分别为教育的心理起源说和劳动起源说的代表人物。
华生是,《外铄论》的代表人物。
5.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B )A.四书五经B. 六艺C. 自然科学D.生产技能奴隶社会的教育是“学在官府”“政教合一”,被奴隶主掌握在自己手中,教育的目的也是为统治阶级培养合格的人才,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这时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6.我国产生学校教育形态是在( B)。
A.原始社会B. 夏代 C .汉代 D.唐代根据古籍记载,我国在夏朝时期就出现了以“痒”、“序”、“校”为名称的早期学校,周朝出现了“学”、“瞽宗”等学校名称。
7.科学形态的教育学产生的标志是( D)的出版。
A.《学记》B. 《理想国》C. 《大教学论》D. 《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被誉为教育史上第一部科学形态的教育学着作。
8.作为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的教育家是(9. C )。
10.A. 杜威B. 卢梭C. 赫尔巴特D.夸美纽斯9.“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A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 教育与科技的关系“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出自《学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意思:古时候的君主,建设国家、管理人民,都是以教育为最优先、最重要的工作;“化民成俗,其必由学”的意思:如果要教化人民,形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入手。
可见,把教育作为统治国家和教化人民的工具,揭示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10.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 A)。
A.生产力B. 政治经济制度C. 文化D.科技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动力,决定和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生产力发展水平越低下,生产效率就越低,就需要更多的人投入生产劳动中,无法解放劳动力就会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所以教育事业的发展依托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11.一个国家的人口(A )是确定该国教育规模的基础因素。
A.数量B. 增长率C. 质量D. 分布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是确定该国教育规模的基础因素。
人口增长过快,教育投资跟不上,就会影响教育规模的扩大,导致入学率和升学率的降低、文盲率提高;人口数量过多,还会导致教育质量下降、人均教育投资减少、教育普及规格降低。
12.一个国家的教育领导权受( B)的控制。
A.经济B. 政治C. 文化D. 人口13.( C)关系到教育为谁服务和怎样服务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A. 受教育的权利B. 教育目的C. 教育的领导权D. 教育的享受权14.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楼梯”实验充分说明了(A)是教育的重要因素。
A. 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B. 遗传素质C. 家庭的环境D. 后天的学习和训练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楼梯”实验提出了个体身心发展的成熟决定论。
这虽然夸大了遗传素质的作用,但教育中充分重视遗传素质的意义非常重要。
15.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公平衡性,教育应该( A)A.抓关键期B. 循序渐进C.因材施教D. 教学相长个体的身心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在相同的年龄阶段,不同方面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为此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的概念,要求对学生的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16.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这体现了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 D) A.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不平衡性 D. 互补性17.人的身心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的规律。
A.顺序性 B. 阶段性 C. 差异性 D. 不平衡性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
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
18.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 B)是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
A.环境B. 遗传素质C. 教育D.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遗传素质是个体发展的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
19.美国心理学家霍尔说:“一两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这体现了以下哪种观点(20. A )21.这是典型的遗传决定论观点。
遗传决定论的观点认为儿童心理发展受遗传基因的决定,后天教育只能影响其发展速度,而不能改变它。
A.遗传决定论B. 环境决定论C. 二因素论D. 教育万能论20.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一词的来源。
“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C)A.顺序性B.互补性C. 差异性D. 阶段性21.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成因,“白板说”观点属于( B)A.内发论B. 外铄论C.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D. 能动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如环境刺激、他人影响和学校教育等,这是外铄论的基本观点。
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是此理论典型的代表。
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属于孔子的教育思想的是(ABD )A. 有教无类B. 因材施教C. 学而知之D. 道而弗牵,强而弗仰,开而弗达 (学记中的教育思想)2.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 ABD)A. 教育者B. 受教育者C. 教材D. 教育影响3.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 ABCDE)A. 互补性B. 阶段性C. 顺序性D. 不均衡性E. 顺序性4.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持外铄论观点的代表人物有( ABE)A.荀子B.华生C. 孟子(内发论)D. 弗洛伊德(内发论)E. 洛克5.三、填空题1.关于教育的起源,教育学史上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即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与英国教育学家沛.能):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美国心理学家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
2.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记载他言论的《论语》一书中。
3.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本质区别在于,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4.一般认为,在奴隶社会产生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
5.人口的数量增长、速度质量、以及,迁移和分布、制约着教育的发展。
6.教育有、传递、传播、选择、创造和更新,文化的功能。
7.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人的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两方面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
8.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9.教育目的由四个层级构成,分别教育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
10.教育史上,不同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观共有四种类型,分别是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文化本位论以及生活本位论。
11.拓展型课程重在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
12.经验课程又叫活动课程。
13.夸美纽斯首次从理论上论证了班级授课制。
1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包括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
15.言行一致原则又称为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6.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来提高小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的方法。
四、简答题1.试论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
(1)教育普及化程度越来越高。
(2)教育逐渐走向民族化(3)教育内容更趋丰富与合理(4)教学组织形式、方法、手段越来越多样化、有效化(5)从阶段性教育走向终身教育。
2.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有哪些表现形式?(1)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2)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3)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4)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3.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1)促进年轻一代政治社会化的发展;(2)培养和造就政治人才(3)制造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4)促进政治民主4.“孟母三迁”的典故体现了影响人身心理发展的哪种因素这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有什么作用:“孟母三迁”的典故体现了影响人身心理发展的影响。
个体身心发展离不开外界环境的影响。
首先,外界社会环境是个体身心发展、成熟的客观条件,对人一生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它将遗传素质给人的发展提供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
其次,环境对人的作用离不开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5.简述素质教育的本质与特征。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6.简述终身教育的特征。
:(1)民主性(普及性);(2)形式多样化;(3)连贯性;(4)自主性。
7.简述中学德育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言行一致原则;(2)正面说服教育、积极引导原则;(3)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4)通过集体进行教育的原则。
8.简述中学德育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说服教育法;(2)榜样示范法;(3)情感陶冶法(4)自我教育法(5)道德体验法9.班主任工作的原则有哪些:有学生主体原则、因材施教原则、集体教育原则、民主公正原则、严慈相济原则和以身作则原则。
10.假如你是班主任,应从哪些方面开展班级管理工作:(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6)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
11.简述课外活动的意义:课外活动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它的总任务在于根据学生的特点,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余生活,积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