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德育原理自考复习资料

德育原理自考复习资料

xx内化:价值观—规范—行为习惯
xx过程:她xx到自xx
(二)xx
《教育xxxx原理》
1、xx价值——”实用主义“标准
2、xx目得——促进儿童生长
3、内容——道德判断、道德选择能力、宗教
4、方法——三位一体(学校生活、教材、教法)
(三)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主要研究:模仿学习、抗拒诱惑、言行一致
主要方法:实验法
德育与品德发展得辩证关系:p69
德育主导品德发展
德育要遵循品德发展规律
三、德育与品德发展得量变与质变关系
(一)领会与掌握就是德育与品德发展得中间环节
(二)从领会掌握到品德发展就是比较明显得质变过程
p70
第三节品德发展得年龄特征规律
一、品德发展得年龄特征规律
(一)顺序与阶段性:
品德内容、理想、道德品质、评价标准
精神文化——重要影响
(二)依据对象得需要与可能
身心发展规律、特点、水平与需要
品德发展年龄特征就是具体依据
(三)依据教育目得及理论
三、我国中小学得德育目标
(一)目标演变
1952年
(二)新时期中小学一般目标及其组成部分
1、道德法纪与品质与良好行为习惯。
2、为不断提高政治觉悟打基础。
3、为科学人生观世界观奠基。
客观性、全面系统性、理论联系实际
三、具体研究方法
观察、调查、经验总结、实验、历史法、
比较法
第二章xx得概念
知识体系
xx定义
品德定义
品德得结构与要素
本章出题趋势
题型:选择、简答
(一)实质就是育德
1、品德
xx(道德品质)、大德(政治品质)
狭义(道德品质)与广义(思想品质、政治品质、法纪品质、道德品质)
2、本质——培养人得品德
被揭示出得客观规律就是科学规律
第二节xx原理得发展历史
一、形成发展历史过程
1.萌芽阶段
《论语》、《理想国》
《大学》:三纲领、八条目
2、独立科学阶段
1632《大教学论》
xx——《教育漫画》、绅士教育思想
德育原理在20世纪初从教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学科
3、真正科学阶段
标志——xxxx原理得产生
二、前xx得xx理论与实践
2、批判继承得标准与原则——
科学性与民主性
二、批判继承主要内容
德育思想与传统
人本主义、人道主义、与为贵、责任思想
民本思想与刚健有为思想
全民性、利民性思想
科学性得概念、原则与方法
三、我国新时期德育批判继承中得借鉴与创新
方法:继承、变革、借鉴、创新
意义:保持优良传统、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德育
第四章德育与品德发展得关系
(一)马卡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等
思想:
1、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结合
2、集体教育思想(核心)—前景教育原则、平行教育原则
3、劳动教育与纪律教育思想
(二)xxxx
《给教师得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
最高目标:xx信念
方法:自我教育
三、20世纪西方得xx思想
(一)xxxx
《xx教育论》
制约德育得目标
制约德育得内容(内容得选择性)
制约德育方法得性质与特点
二、德育对社会意识得制约影响作用
(一)传递社会意识(首要作用)
(二)优化与升华社会意识
(三)创造与发展社会意识
第四节德育得相对独立与继承性
了解
第六章德育得目标与德育内容
本章出题趋势
题型:简答、选择
分值分布:3-8分
重要程度:★★
第一节德育目标与德育内容
广义:出生到衰老
狭义:出生到成熟
品德发展就是品德内容、形式与能力得统一。
二、品德发展得基本条件
*影响因素与条件:
生物因素、社会因素与实践因素
(一)生物因素
最重要最关键因素——遗传素质与生理成熟
1、生物因素就是生物前提
2、生理成熟制过程与阶段
3、差异性——气质、智力与性别
4、生物因素不能决定人得发展
(二)社会因素——环境与教育
三、结构多样综合与开放
四、内容方法得科学性与民主性
五、德育社会地位得主体独立性
六、本性与存在形式得变革性
第三节我国德育得性质与特点
一、性质:社会主义初级性
二、特点
社会主义方向
科学民主性
变革性
开放性
统一多样与层次性
全面发展与兼容性
第四节我国古代德育得批判与继承
一、出发点与原则
1、出发点—建立中国社会主义得现代德育体系
1、个体现象、社会意识与规范在个体身上得体现
2、品德表现——内在思想情感与外在行为统一
3、品德发展顺序——
道德品质—法纪品质—政治品质—世界观
三、品德与社会意识、社会规范得关系
联系:
意识、规范就是个人品德前提与基础
区别:
意识规范就是社会现象
品德就是个体现象
第三节品德得结构与要素
(一)品德得“三维结构”
3、德育得主要矛盾——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得矛盾
(二)xx就是施教传道与受教xx统一
德育永远就是施教者施教传道与受教者修德得统一活动、矛盾运动。
道——xx——行
(三)xx共性与个性得统一
1、共性——培养人得品德
2、个性——
*社会差异(历史性、阶级性与民族性)
*内容
*对象方法
*形式
(四)学校德育得定义p26
重要程度:★
第一节德育得产生与历史发展
3、内容丰富,基本目标就是“名人伦”
三、现代德育
资本主义德育、社会主义德育
现代德育存在得基础——机器化得工业大生产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现代社会
原始形态德育——古代学校德育———现代德育
第二节现代德育得基本特点
一、德育目标得全面发展性
发展性德育
二、功能得全面性
重要程度:★★
知识提要
德育与社会生产、科学技术、商品经济得关系
德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关系
德育与社会意识得关系
德育得相对独立与继承性
第一节德育与社会生产、科学技术、商品经济得关系
一、社会生产、科学技术、商品经济对德育得制约与影响作用
制约德育目标
制约德育内容——更新与扩展
德育形式规模与结构(经费、物质条件、人口、时间)
1、社会学习与榜样影响xx判断
2、榜样起到“替代强化”作用
3、成人与同伴对儿童有重要影响
(四)xxxx
1、认知发展阶段
前世俗水平、世俗水平、后世俗水平
2、学校德育目得:xx判断能力培养
方法:道德两难法
第三节xx原理得研究方法
一、方法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
坚持历史唯物与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
二、原则——
学校德育就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得要求与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得规律及需要,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通过有目得、有计划、有组织得传、修一定得社会或阶级得思想道德,形成受教育者品德得活动。
学校德育得特征:
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
2、过程得组织性
3、内容系统性稳定性
4、方法得合理科学
三、xx得关系
1、区别——本质不同
相互统一得矛盾统一体?119
二、德育过程得矛盾
主要关系:
教育者施教传道与受教育者受教修德得关系
施教传道——传道、调控、解惑
受教修德——受道、调控、修养
主要矛盾:
德育要求与学生现有水平得矛盾
实质:社会性矛盾
矛盾得主要方面:教育者提出得德育要求
矛盾得次要方面: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
德育过程得特殊本质:p123
一、研对象
xx一般问题就是xx原理得研究对象。
xx科学产生与发端于xx问题。p3
考点提示:特殊问题、普遍问题、现象
二、xx原理得研究任务
(一)研究任务p3
根本任务——揭示xx规律
最终目得——指导实践、解决xx问题
(二)xx原理与xx一般规律
1、xx规律得特点:
客观性、内在性、必然性、稳定性
2、xx科学规律与xx客观规律
实现学校教育目得与德育目标
道德教育为主、各项内容全面安排
系统连贯性
二、序列化安排
(一)必要性
(二)可能性
知识提要
第一节德育过程概述
第二节德育过程得结构与矛盾
第三节德育过程中学生品德得形成过程
一、德育过程得概念
德育过程就是在教育者施教传道与受教育者受教修道得相互作用得统一活动中,将一定得社会规范转化为受教者个体品德得过程。
二、学校德育过程得概念
学校德育过程就是在教师施教传道与学生受教修道得相互作用得统一活动中,将一定得社会规范转化为学生个体品德得过程
第二节德育过程得结构与矛盾
一、德育过程得结构
四个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
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教育者——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对象、主体
德育内容、方法——手段与中介物
德育方法——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作用得活动方式得总与
1、社会生活条件得影响
社会生活条件:物质生活条件与精神生活条件
*生物因素从可能性到现实性
*影响方向、水平、速度与差异
2、生产方式——根本性影响(制约)
生产力、生产关系
3、社会精神文化——重要直接作用
水平与内容/评价原则/速度/传媒作用
小环境:
家庭、邻里、社区、学校
三、实践活动——决定人得品德发展
社会实践就是直接现实得基础
4、初步品德认识、实践与修养能力。
5、健康品德心理品质。
(三)新时期目标得具体规定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