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代背景下监理企业的升级发展摘要:监理企业在新时代转型改革的背景下,开展多元化业务,立足国内,走向世界。
从政府和企业层面,提出服务价格支撑、招投标管理的创新发展、企业高端人才的培育、与国际接轨和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建议关键词:监理企业升级发展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分析监理企业在新时代背景下遇到的机遇和挑战,深化监理企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促进工程监理行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目标,服务于国家战略,打破现有监理片面化的管理模式,为市场提供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多元化的,更加科学的项目组织服务模式。
在这样的新时代背景下,市场的变化发展,需要监理企业的升级发展,为监理企业在市场低谷中寻求新机遇,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此,笔者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就新时代背景下监理企业的升级发展,浅析自己的初步认识,提出合理的建议。
供同行参考。
一、监理产业链向高端转型需相应的服务价格做支撑。
2015年02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放开建设项目服务价格的通知》指出,以工程监理费等5项服务价格全面放开,取消政府指导价、实行市场调节价已定。
价格市场开放以后,为了企业的利益而生存,参与投标竞争的监理单位行为不规范,如低于成本竞争,围标、挂靠等违规行为屡见不鲜,造成多年来监理费收费水平停滞不前,甚至有倒退的现象,监理人员的收入水平低下,无法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监理工作,监理水平难以提高。
另外,有些业主单位,总认为监理介入后会削弱自己的权威,觉得是自己投资搞项目,为什么要找个管家呢,但碍于国家的法规又不得不找家监理走走过场,帮自己管管工程质量和安全,其他经济权则自己牢牢控制。
导致监理的作用主要集中在施工阶段的质量、安全监理,接近施工企业项目现场的质量员、安全员,监理的这一定位决定了监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作用非常有限。
在业主方具体的招标清单中,往往可以看到这一点。
所以监理企业的转型要以服务价格为支撑,提升为监理企业和从业人员服务能力,切实维护监理企业和人员的合法权益。
请相关部门针对区域内监理服务成本、服务质量、市场供求状况等进行深入调查研究,适时定期发布监理服务收费价格信息,才能促进公平竞争。
二、监理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离不开新时代背景下监理招投标管理的创新与发展目前工程监理市场的不规范反映了工程监理招投标的不规范,造成了工程监理企业的恶性竞争、生存艰难、处境尴尬、恶性循环的局面。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加强和创新工程监理的招投标管理工作,促进监理行业的升级、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是工程建设领域迫切解决的课题。
1.当前建设领域工程监理招投标不规范的主要表现1)虚假招标。
建设单位明则招标,实则监理单位早已内定,或者监理单位已经进驻现场,招标只是为了履行手续,变不合法为合法;招标代理机构及评标专家迁就建设单位的意志,甚至串通作假。
2)低价中标。
建设单位和招标代理机构一味压低监理费用:以隐瞒工程总投资的方法变相压低监理费:监理单位以排挤竞争对象为目的,有意压低监理费或采取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监理业务。
3)围标串标。
监理单位为了生存,迫于无奈弄虚作假,借用或租用其他单位资质、操控投标报价、参与编制招标文件量身定制含有倾向性或排斥潜在投标人的条款,搞围标串标已经成为行业内公开的秘密。
4)阴阳合同。
建设单位在签订合同时提出违法违规条件,擅自变更合同文本,违背招标、投标文件提出不合理条款,擅自降低监理费用。
对总监资格、人员数量、专业配置,持证上岗要求苛刻,将监理的责任和义务扩大。
为了应对合同备案审查,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签订虚假合同。
5)规避招标。
采取肢解工程、直接委托、场外招标等手段规避招标。
2.新时代背景下监理招投标管理的创新与发展1)发包人和监理人在招投标过程中应当接受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招标的实质性内容的导向向监理多元化高端产业链倾斜,避免发包人唯利是图,加大工程实施的风险。
工程监理招投标应实行全过程的备案管理:备案管理部门应对工程监理招投标备案资料进行认真查验,对不符合新时代背景要求的不予备案,且不得进入下一道招投标程序。
2)非公开招标方式审批制度。
进一步明确必须进行工程监理招标的范围及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直接委托监理的范围,拟采用非公开招标方式招标的,须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同意后方可实施。
3)实行监理中标价和监理合同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加快工程监理招投标活动信息公开,提高透明度,有利于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监理中标价和监理合同应当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指定网站向社会公示,以便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社会监督制约机制,促进工程监理行业健康发展。
遏制工程监理行业的恶性竞争态势,有利于监理行业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建设单位投资效益、有利于新时代背景下建设监理转型的需要,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工程各主体单位的合法权益。
要彻底扭转这种局面,离不开建筑市场环境的进一步规范,离不开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离不开政府主管部门的引导和认真监督执法,离不开监理企业整体实力的增强和严格自律。
随着工程监理招投标管理的不断规范和改革创新,我国监理行业一定会步入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
三、监理企业升级发展,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核心竞争力是高端人才的培育。
2004年11月原建设部印发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标志着项目管理制度的出现。
2006年6月出版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使得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有了工作依据和标准;2008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关于大型工程监理单位创建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2009年6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又印发了《关于继续开展监理企业创建工程项目管理企业试点工作的通知》,再次鼓励和推动监理企业创建工程项目管理企业。
建设部《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第六条规定,工程项目管理业务范围包括协助业主方进行项目前期策划,经济分析、专项评估与投资确定:协助业主方办理土地征用、规划许可等有关手续协助业主方提出工程设计要求、组织评审工程设计方案、组织工程勘察设计招标、签订勘察设计合同并监督实施,组织设计单位进行工程设计优化、技术经济方案比选并进行投资控制:协助业主方组织工程监理、施工、设备材料采购招标:协助业主方与工程项目总承包企业或施工企业及建筑材料、设备,构配件供应等企业签订合同并监督实施协助业主方提出工程实施用款计划,进行工程竣工结算和工程决算。
处理工程索赔,组织竣工验收和备案,向业主方移交竣工档案资料:生产试运行及工程保修期管理,组织项目后评估等。
如今,全过程工程咨询从国家政策层面上说是在供给侧结构调整改革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决策的背景之下提出来的。
工程建设全过程咨询的概念,确切的说既不同于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也不同于工程监理,应包括技术咨询和管理咨询,其核心是建设项目技术和管理信息全过程的集成和提供解决方案。
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入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落实“一带一路”,根据目前监理企业的能力和规模,必须打好基础、形成合力才能走出国门,搭上“一带一路”的快车。
要开展全过程咨询,企业要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就要加强企业人才的培育。
对照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工程咨询公司的工程项目管理人员70%以上具有硕士、博士学位,而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相当于我国的教授级高工)所占比例高达30%~40%,而且是年富力强的综合型创新人才。
可见我国监理人才结构的差距较大。
全过程项目咨询在项目开展,根据工程规模和合同范围安排相应的团队,包括设计、采购和现场管理团队的配备,主要的管理人员有:1)项目经理:项目的全面管理和协调。
2)设计部经理下设各个专业工程师:负责设计工作。
3)施工经理下设各专业现场工程师:负责现场的施工管理。
4)合同经理:负责施工合同管理、设计合同管理和其他合同管理。
5)采购经理:负责总包招标、分包招标及设备及材料供应商的招标。
6)计划工程师:负责协调整个项目计划的编制、跟踪协调。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全过程咨询公司应具有很强的设计能力。
其设计范围涵盖规划方案设计、初步设计,详图设计等各个阶段,专业包插总图,土木。
建筑,室外工程,管道(给排水、消防、工艺)设备(暖通,动力工艺),电气和安保等专业。
目前注册监理工程最多的是适应工程建设实施阶段,其他阶段的注册工程师很少。
施工阶段监理进一步发展为全过程工程咨询管理需要的人才,除了要懂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外,更需要熟悉国家经济政策法规、精通多个领域专业技术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熟悉市场调查和预测分析人才;能进行经济评价和风险分析的人才;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会运用国际惯例能进入国际咨询市场参与竞争的人才,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
对高端人才素质要求见下表: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当一个企业依法同时具有工程监理、工程造价咨询、招标代理等多项资质的时候,应当积极探索在同一个建设工程上提供全面的专业服务。
工程监理企业必须夯实基础,苦练内功,加速高端人才培育,在项目实施组织管理、合同管理、造价管理、设计管理等能力上尽快适应发展要求,扩展业务范围,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形成全面提供工程项目管理服务的能力,真正实现工程监理企业的转型发展。
四、与国际接轨,学习借鉴国际经验。
监理企业开展全过程咨询缺乏项目管理经理,多语言人才,市场调研人才,方案设计和设计审查专家,缺少经济评价和投资估算人才,融资管理和企业管理人才,缺少熟悉国际惯例的能从事国际工程项目咨询的人才,很难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项目咨询企业,应加强与国外咨询公司的合作,学习和借鉴国际经验。
中国企业要想“走出去”,必须把中国特色与国际惯例结合起来,学习国际市场的规则,全面与国际技术标准、建设模式以及管理体制接轨。
在实践过程中,也要积极与国际优秀企业和项目对标,积极应用BM、大数据、数字工程、智能化等新技术,提高项目管理效率,减少浪费,降低成本,减小与国际企业的差距,提升企业的专业能力和中国企业的“中国声音”。
除上述建议外,笔者认为,监理企业转型改革,离不开市场需求意识的改变,要扩大宣传,增强影响力;监理企业转型改革,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政策措施;监理企业转型改革,既要百花齐放,也要有效监管,加快推进监理企业及执业人员的诚信建设;监理转型改革,要做强,做大,实现联合或兼并,就要打破区域限制,地方保护。
监理企业转型改革,要试点先行,样板领路,总结经验,完善制度,适时推广的循序渐进原则。
参考文献:1.庞志平.加强和创新工程监理招投标管理遏制监理行业恶性竞争[P].建设监理,2011(9)2.董子华.提高监理行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思考[P]建设监理,2012(11)3.程相见.外资项目管理公司在国内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作用及其与监理公司的差别[P],2013(10)4.2017建设监理创新发展交流会郑州会议中国建设监理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修璐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