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雕琢.(zhuó)栖.息(xī)游目骋.怀(chěng)B.门槛.(kăn)塑.像(sù)锲.而不舍(qì)C.筵.席(yàn)谪.居(zhé)舞榭.歌台(xiè)D.徘徊.(huái)袅娜.(nuó)羽扇纶.巾(guān)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敲诈沁园春完璧归赵B.旋律醉醺醺一愁莫展C.慷慨捉谜藏没精打采D.修茸汗涔涔沧海桑田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我经常获得在家养状况下的变异的知识,虽然..不完备,却能给研究提供最良好的和最安全的指导。
B.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C.胜者弹冠相庆....,笑容灿烂;负者垂头丧气,神情落寞:体育带给人们的情感冲击直接而强烈。
D.为了建设“美丽浙江”,我省各地因地制宜....,真抓实干,迅速落实生活垃圾分类的各项措施。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霍金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也是一位与疾病顽强斗争的科学斗土,为科学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
B.《2017微信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9月,微信支付的绑卡用户已经超过8亿多人。
C.公共法律服务落实更加到位,体系不断完善,已经进入从“有形”向“有效”发展的轨道。
D.围绕《湄公河行动》《战狼》红海行动》等电影制作播出为重要标志,中国大片已然崛起。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据说,人若从山顶往下滑,___________________;沙粒随人流动,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鸣沙山因此得名。
①脚下的沙子会呜呜作响②轻风吹拂时,又似管弦丝竹③发出鼓乐般的隆隆声响④狂风起时,沙山会发出巨大的响声A.①②④③B.③①②④C.①③④②D.③④②①6.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曹丕)B.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轻舟。
(储光羲)C.回首亭中人,平林澹如画。
(元好问)D.寒鸦数声起,窗外月如霜。
(沈受宏)7.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总角:指古代男女未成年时将头发扎成角状。
B.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既望:望日的后一日。
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
C.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谥:谥号,褒贬死去的帝王或高官等的称号。
D.后五年,吾妻来归.归:旧时指出嫁的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B.白露..横江,水光接天C.明月半墙,桂影斑驳..D.思厥先祖父..9.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本来就知道生和死都是一样虚无荒诞的。
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这样的话,你的下属都将成为俘虏!C.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是趁他厉声呵斥的时候,就呼叫着互相追赶。
D.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已经在东边让郑国成为边境,又想扩展它西边的疆界。
10.下列对《离骚》节选部分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宇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A.诗人述说自己是高阳氏的后裔,降生于寅年寅月寅日,内心充满自豪感。
B.五至八句叙写父亲赐给“我”美好的名字,名和字中寄托了对“我”的期望。
C.诗人以江离、芷草、秋兰等为饰物,表明自己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怀。
D.诗句以六、七言为主,句法灵活,“兮”学的运用增强了节奏感和抒情效果。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3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鸣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节选自《师说》)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出.人也远矣出:超出B.则耻师焉,惑.矣惑:疑惑C.小学而大遗.遗:丢弃D.官盛则近谀.谀:奉承12.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A.而.耻学于师B.择师而.教之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D.则群聚而.笑之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运用多组对比,从不同角度深入批判当时耻于从师的社会风气。
B.作者描画士大夫之族“群聚而笑”的场景,为后面的议论奠定了基础。
C.作者两次提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充分体现尊重底层百姓的思想。
D.段末的“鸣呼”呼应起首的“嗟乎”,再次感叹“师道之不复”的可悲。
14.下列对《想北平》节选部分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地感到寂苦。
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
虽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
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A.选文引入欧洲名城与北平进行比较,写出了故乡北平在作者心目中的好处。
B.“使我能摸着一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描绘出北平动中有静的特点,C.背对城墙面向积水滩看小蝌蚪或嫩蜻蜓的描写,表现北平给“我”的安适感。
D.选文用自然朴实的语言,表达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5-16题。
20世纪以来,中国花鸟画经历了形式、语言和文化观念的现代演变。
当代花鸟画,在构图形式上增加了构成意识,在色彩运用方面也向装饰性发展,其视觉表现力进一步加强。
加上绘画材质和工具方面的丰富,花鸟画进入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
其中不乏兼具书写性和主观意象表现的作品,在保持传统性和民族性的同时,创造了不少独特的新技法。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呼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代中国,古代花鸟画的承继与创变、现状与发展,依然是我们应该持续思考的时代课题。
20世纪以来,国外艺术对花鸟画产生过影响,在技法和观念层面,也曾造成一段时间的混乱。
题材老套单调、主题陈旧等质疑之声四起,“去传统”的倾向时隐时现。
但不可否认的是,虽几经变化,花鸟画的笔墨与写意精神始终没有改变——这其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理内涵,更是民族文化精神不断正本清源的体现。
应该看到,中国花鸟画不是狭义的花鸟符号和艺术元素,其笔墨承载着东方哲学思想,就像石涛所总结的“一画”之法,除了丰富的审美意蕴,还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正如《道德经》中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点一线、一笔一墨将中国画的意象精神包含其中。
这科哲学思想,甚至也为西方现代派大师毕加索所主动接受。
所以,中国花鸟画也影响着他国的绘画——除了技法之外,更体现为“形而上”哲学思想的影响。
虽然中国花鸟画和西方花卉静物之间存在质的不同,但这并不影响西方人乃至全世界人民对中国花鸟画的欣赏和喜爱。
花鸟画作为极具民族特色、兼容并蓄的艺术形式,拥有能够为全人类共享的艺术价值。
(选自2018年2月4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5.下列不能证明“中国花鸟画经历了形式、语言和文化观念的现代演变”的一项是()A.在构图形式上增加了构成意识。
B.在色彩运用方面向装饰性发展。
C.绘画材质和工具方面更加丰富。
D.绘画传统性和民族性得到保持。
16.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因为“去传统”的倾向时隐时现,所以对花鸟画题材老套单调、主题陈旧等的质疑之声四起。
B.中国花鸟画不是狭义的花鸟符号和艺术元素,除了丰富的审美意蕴,还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C.中国花鸟画对他国绘画的影响,主要在绘画技法方面,其次在“形而上”的哲学思想方面。
D.中国花鸟画和西方花卉静物之间存在些许不同,这不影响西方人对中国花鸟画的欣赏和喜爱。
非选择题部分二、填空题(本大题3分)17.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
(每题1分,共3分。
任选3题,如全选,则取前3题评分)(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__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2)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3)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
(柳永《雨霖铃》(4)挟飞仙以遨游,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8题4分,第19题5分,共9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8—19题。
甲‘啊!格斯拉先生!”我结结巴巴地说,“你要晓得,你的靴子实在太结实了!看,这双还很像样呢!”我把脚向他伸过去。
他看了看这双靴子。
“是的,”他说,“人们好像不要结实靴子了。
”为了避开他的带责备的眼光和语调。
我赶紧接着说:“你的店铺怎么啦?”他安静地回答说:“开销太大了,你要做靴子吗?”虽然我只需要两双,我却向他定做了三双;我很快就离开.....了那里。
我有一种难以描述的感觉,以为他的心里把我看成对他存坏意的一分子:也许不一定跟他本人作对,而是跟他的靴子理想作对。
(节选自《品质》)乙“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我很悚然,一见她的眼钉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学校里遇到不及豫防的临时考,教师又偏是站在身旁的时候,惶急得多了。
对于魂灵的有无,我自己是向来毫不介意的;但在此刻,怎祥回答她好呢?我在极短期的踌蹰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一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人何必增添末路的人的苦恼,为她起见,不如说有罢。
“也许有罢,——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