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郭自虎性别:男出生年月:1963年4月职称:教授学院:文学院研究方向:男,1963年4月生,安徽庐江人,文学博士,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唐宋方向硕士生导师。
个人简历:1985年7月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从事高校中文系古代文学等教学研究工作至今。
教学课程:1.中国古代文学史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3.大学语文4.唐诗研究研究领域:1.唐诗研究2.唐宋词研究3.中唐诗文研究科研项目:1.元稹与元和文体革新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批号:2009sk069zd)(主持)2.南宋文学与金代文学关系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批号:06BZW032)(第一参研人)3.传统诗学对胡适新文学革命的影响——以元白诗派、性灵派为例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1YAJ751019代表成果:论著:《元稹与元和文体新变》,安徽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论文:1.制从长庆辞高古——论元稹对于制诰的革新《文学评论丛刊》2008年第11卷第一期2.从作家并称的接受分野看文学接受史中的道德评价因素《东方丛刊》2008年第二期3.《莺莺传》爱情悲剧新解《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六期4.从《论语》的交友之道看“元白”并称的文化含义《孔子研究》2009年第四期5.日常生活的诗意再现——论《莺莺传》对唐传奇的创新《江淮论坛》2009年第五期6.以古赋为律赋——论元稹对律赋的革新《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四期7.诗到元和体变新——元稹次韵律诗刍议《唐代文学研究》第十三辑8.白话与性情——从元白诗派、性灵派至新文学白话诗歌之走向《文学评论》2011年第三期9.“元才子”考论《文学遗产》2011年第三期10.略谈“大学语文”的导语设计《学语文》2011年第二期姓名:熊仲儒性别:男出生年月:1971年2月职称:教授学院:文学院研究方向:熊仲儒:男,1971年2月出生,安徽潜山人,博士,教授,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安徽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教育经历:1987年9月-1990年7月,太湖师范学校中专生。
1996年9月-1999年7月,安徽师范大学现代汉语专业硕士生。
2000年9月-2003年7月,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生。
教学课程:现代汉语、语言学纲要、文字学概要、句法结构、国际汉学当代西方语言学理论、西方语言学史获奖情况2006年获安徽师范大学教学优秀奖二等奖。
研究领域理论语言学、汉语句法语义接口。
科研项目1.虚词“的”与皖西赣语中名词短语研究,安徽省社科项目(AHSK05- 06D28)。
2.名词短语的生成句法学研究,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06sk057)。
3.普遍语法与汉语致使句式研究,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04sk046)。
4.动结式的论元结构及相关问题研究,安徽省高校青年项目(2004jqw23)。
5.时制、时体及其相关问题研究,安徽师范大学青年项目(2003xqn19)。
6.汉语的生成句法学研究,安徽师范大学“十五”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资助项目。
科研成果[1]《现代汉语中的致使句式》,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
[2] 汉语式话题句的结构分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3]“是……的”的构件分析,《中国语文》,2007年第4期。
[4]主语语法功能的分配,《外国语》,2006年第1期。
[5]汉语被动范畴“给”,《外语学刊》,2006年第2期。
[6]动结式的论元实现,《现代外语》,2006年第2期。
[7]以人称代词为核心的DP结构,《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8]论元的句法实现,《外国语》,2005年第2期。
[9]以“的”为核心的DP结构,《当代语言学》,2005年第2期。
[10]否定焦点及其句法蕴含,《中国语文》,2005年第4期。
[11]彝语名词短语内部语序,《民族语文》,2005年第4期。
[12]时制、时体与完成式,《外国语言文学》,2005年第4期。
[13]动结式的核心,《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14]致使的语音实现及其句法蕴含,《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15]距离相似动因的个案分析,《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16]生成句法学中的时制,《外语学刊》,2004年第2期。
[17]母语说话者语感差异的语言学解释,《语言科学》,2004年第3期。
[18]动结式的致事选择,《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19]“来着”的词汇特征,《语言科学》,2003年第2期。
[20]汉语被动句句法结构分析,《当代语言学》,2003年第3期。
[21]存现句与格理论的发展,《现代外语》,2002年第1期。
[22]自然语言的词序,《现代外语》,2002年第4期。
[23]零成分与汉语“名物化”问题,《现代外语》,2001年第3期。
[24]“呢”在疑问句中的意义,《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
姓名:周元琳性别:女出生年月:1964年3月职称:教授学院:文学院研究方向:周元琳,女,汉族,教授,硕士生导师,1964年3月出身于安徽省庐江县顺岗乡六岗村教育经历1971年2月——1979年7月,安徽庐江顺岗乡六岗小学读小学初中;1979年9月——1981年7月,安徽庐江县裴岗中学读高中;1981年9月——1985年7月,安徽师大读本科获文学学士学位;1991年9月——1994年7月,安徽师大读研究生获文学硕士学位;2000年8月——2001年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访问学习;2006年7月——8月,在北京语言大学接受对外汉语教学能力培训并结业。
工作经历1985年7月——1991年8月,安徽芜湖师专中文系,助教,教授“现代汉语”课程。
1992年9月——1994年6月,安徽师范大学留学生部,兼职教师。
1994年7月——2000年6月,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讲授中文等专业的“现代汉语”、“言语交际学”和留学生的“汉语精读”“汉语口语”等课程;兼任《学语文》杂志编辑两年;其间,获得国家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
2000年6月——2006年6月,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为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讲授“现代汉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对外汉语研究”“汉语方言学”“方言调查和研究” “现代汉语词汇学”等课程;其间:2002年3月——2004年8月,受教育部委派赴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大学任教;2003年3月,被评为安徽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研究领域和研究经历主要研究领域:现代汉语词汇、语法,汉语方言,对外汉语教学。
主要研究经历:主持下列科研项目:1995—1997年,安徽师范大学青年研究项目:初级阶段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研究1997—1999年,完成安徽省教育厅社科基金研究项目:江淮官话庐江方言语法研究2005—2008年,安徽省教育厅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江淮官话与北部吴语语法比较研究学术会议和学术访问:1986—2006年,共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30多次,宣读论文20余篇。
2000年8月——2001年8月,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语言研究所做高级访问学者。
2002年6月,应邀访问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东方语言研究所并做学术演讲。
参加学术团体:中国语言学会、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中国方言学会和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员,安徽省语言学会理事。
论文(第一作者)(1)江淮官话庐江方言中的“得V”结构《中国语文》,2006年第1期,3000字;(2)动物文化词语褒贬色彩的文化心理成因《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2期,约8000字;(3)汉语“狗”族语汇的贬义及其语用失误《修辞学习》,2006年第3期,约6000字;(4)交际口语的自然得体“八面诀” 《学语文》,2006年第3期,约3000字;(5)罗马尼亚汉语教学调查研究报告《国际汉语教学动态与研究》,2006年第2期,5,000字;(6)安徽庐江方言音系《方言》,2001年第3期,近30,000字;(7)“马晨竹妈妈” 《语文建设》,2000年第10期,2000字;(8)安徽庐江方言中的虚词“之” 《方言》,2000年第2 期,约6000字;(9)汉语世界,“人”气正旺《语文建设》,2000年第5期,3000字;(10)前缀“老”和“老”缀词语义色彩探微《安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年第3期,约7000字(11)“一点儿”的语法功能和语用特征《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5期,约7000字;(12)“规范”之中的不规范《学语文》,1999年第3期,约5000字;(13)祈使句式“V着点儿!”对动词的句法、语义和语用选择《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年第3期,约8000字;(14)言语交际中的不良体姿《学语文》,1998年第3期,4000字;(15)历史性原则,描写性方法《语文建设》,1993年第8期,3000字;(16)“敬辞”不敬《学语文》1992年第3期,约4000字;著作(合著)(1)《语法修辞逻辑》(合著)1998年5月安徽大学出版社;(2)《庐江县志方言》1995年5月文献出版社;(3)《字正腔圆,能说会道——普通话口语交际》(合著)2006年7月人民教育出版社(4)《芜湖市志方言》(合著)2009年12月即出中国方志出版社姓名:李先华性别:男出生年月:1945年11月职称:教授学院:文学院研究方向:李先华,男,1945年11月出生,1969年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1983年河南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
现为文学院教授,汉语言文字学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所受教育●大学(1969年)北京师范大学●硕士(1983年)河南大学职称●1983年-现在安徽师范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主持项目●《庄子》词义研究安徽省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99jw0067)●面向21世纪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教学内容改革研究安徽省教委高校教学研究省级项目省教高[1999]76号●唐诗词语隐含义研究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03jw062)● 《援鹑堂笔记》点校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项目(教古[2005]133号)研究领域古汉语词汇学训诂学古典文献学获奖情况1990年,专著《许慎与说文解字研究》获河南省教委科技专著奖(二等),本人为主要作者。
讲授课程古代汉语训诂学古汉语词汇研究近代汉语研究校勘学发表论著《许慎与说文解字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1988年1版,本人为主要作者《<说文>与训诂语法论稿》,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1版。
姓名:詹绪左性别:男出生年月:1958年职称:教授学院:文学院研究方向:汉语史、书画理论、近代汉语词汇、汉字与中国文化个人简介:詹绪左,1958年生于芜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