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起重机轨道铝热焊接作业流程

起重机轨道铝热焊接作业流程

起重机轨道铝热焊接施工专项方案一、工程概况二、劳动力配置针对起重机轨道焊接施工及数量,全线车间内接口焊接数量为50个头。

根据现阶段车间情况以及施工进度计划,本次车间轨道铝热焊配置2组共4人专业钢轨铝热焊施工队伍进行施工。

其中2人为专业焊接人员,其余为劳动力。

根据以往轨道接触焊1个头需要60分钟完成,这期间需进行钢轨对正、钢轨打磨、焊接道岔、焊头打磨、完成作业。

为此,项目部经过研究决定,轨道焊接采用流水线作业施工,共分2组进行轨道焊接。

一组为钢轨对正及打磨、二组为道岔焊接及打磨、安装扣配件及调整线路方向。

三、铝热焊接工艺流程图和焊接顺序图铝热焊工艺流程图四、施工作业环境及施工设备和产品使用技术要求1、铝热焊剂应当密封包装,要有干燥的储藏环境,要有包装标记,便于识别产品类型,生产日期。

2、砂模是预制好的,并与待焊钢轨断面吻合;包装上有标记,便于识别产品类型,生产日期;不得受潮、破损、开裂。

3、坩埚使用前不得受潮、破损、开裂。

配备限制钢水飞溅的坩埚盖;坩埚底部易熔塞用来控制钢水流下的时间,必须保持完好状态。

4、冬季使用氧气、丙烷采取保温措施,以保证气体的压力正常。

五、施工作业步骤5.1 施工准备5.1.1 检查施工现场,焊接前专人根据焊接物品清单进行清点以防漏带,影响施工。

5.1.2 检查施工机具且试用,保证焊接前设备的完好率100%。

用肥皂水检测氧气瓶、燃气瓶及其他系统,如有漏气情况不能使用。

5.1.3 检查轨道的平直度和表面情况。

检查钢轨端头有无裂缝、倾斜或其它缺陷,当轨端有低接头时必须锯掉低接头。

有大于2mm深的掉角等必须锯除。

5.1.4 检查轨缝大小与位置以及接头相错量情况。

焊缝不得落在轨枕上,轨缝位置须距轨枕边100mm以上,保证左右股钢轨拉伸时接头相错量满足小于100mm的要求。

5.1.5 测量轨温。

在钢轨背光一侧测量轨温,当轨温低于0℃时不进行焊接。

5.1.6 焊接钢轨两侧50m范围内必须严格按规定上紧扣件,确保焊接时轨缝间隙不得发生移动,影响焊接质量甚至发生钢水泄露。

5.2 轨端干燥5.2.1 对轨端除锈去污前可用预热枪对钢轨焊缝两侧1米范围内烘烤,充分排除钢轨表面水分及油污。

5.3轨端除锈去污5.3.1 用带有钢丝刷的角磨机对焊接钢轨端部、两侧、轨头和轨底的锈污进行打磨清洁,范围为100-150mm,特别要重视轨底的清洁,轨端不垂直度≤1mm。

5.4对轨5.4.1 轨缝调整:在轨头和轨底的两侧进行测量,同等条件下,轨缝须满足25±2mm。

焊接过程中保持间隙不变,从对轨开始禁止在焊缝两端各50m范围内松扣件、起拨线路、拉轨撞轨和通行车辆,直至焊接完毕,轨温降至300℃以下为止或浇注30分钟以后。

5.4.2 尖点对正:将1m直尺的中点与焊缝隙中点重合,用钢楔子或者对轨架进行高度调节,使焊缝两侧0.5m处钢轨轨顶面与直尺的间隙为1.6mm左右。

5.4.3 水平对直:用1m直尺分别紧贴钢轨的轨头、轨腰,并用钢板尺紧贴轨脚,一般情况下必须做到三处均密贴方为水平对正。

必须保证接头的作用面一侧水平对正,钢轨内侧纵向要求平直,以1m直尺同时测量两轨平顺度,错动不大于0.2mm。

5.4.4対轨先调高低,后调水平,最后调整不等倾斜。

5.5 砂模安装5.5.1 检查砂模应无受潮、无裂纹、无变形,各组件完整,状态良好。

有裂痕或受潮的砂型不能使用;5.5.2 砂模浇注孔略作休整,防止高温时砂粒脱落;5.5.3 将砂模与钢轨接触面进行摩擦,使砂模与钢轨结合部位密贴;5.5.4 如果砂模与钢轨接触面吻合不好,则会发生漏钢水的严重后果;5.5.5 底模一定要对中,并且与钢轨紧贴。

5.5.6 砂模浇注孔要与左右轨角对称,以确保两侧轨底受热均衡;5.5.7 砂型中央与轨缝中央一致,砂型与钢轨垂直,两片砂型要对齐。

5.5.8 在扭紧夹具时,应由一人完成,均匀夹紧。

5.5.9 要试放分流塞,使分流塞在砂型中高低松紧合适。

5.6 封箱封箱过程是比较关键的步骤之一,在操作的时候应该特别留意,如果封箱不严密,会发生漏钢水的问题,封箱完成后,焊接负责人应该检查封箱是否达到要求,以确保焊接质量。

5.6.1 在封箱时要盖上一块干净的纸板,防止砂粒落入砂型中形成夹渣;5.6.2 封箱先从轨底开始,从下往上按顺序进行,分两遍抹成5.7预热过程的控制5.7.1 工作压力控制氧气压力为0.49MPa,丙烷压力为0.07MPa。

针对60kg/m的钢轨预热时间为5分钟左右,轨头颜色变为红色。

在调压过程中,将预热枪上的氧气和丙烷开关全部打开,顺时针调节调压表,调节氧气和丙烷的压力。

5.7.2 预热火焰的调节先稍开丙烷阀门,然后点火逐渐交替打开两个阀门,直至丙烷阀门完全打开为止,再通过调节氧气阀门来调节火焰大小,使火焰的长度保持在15-20mm,火焰为中性焰,预热枪头应距轨头50mm;5.7.3 密切关注整个预热过程在预热过程中,应该密切关注轨头受热颜色变化过程,预热时间为5分钟左右,其颜色为鲜红色;5.7.4 预热枪头须调至轨缝中央,以保证预热效果。

5.7.5预热完后,先关氧气开关,枪头朝上,注意安全。

5.8坩埚的使用5.8.1使用坩埚前须检查坩埚,受损,受潮的坩埚不能使用。

5.8.2 须清除坩埚内的杂物,易熔塞表面须干净。

5.8.3 从焊剂包装中取出焊剂,混合均匀后(反复倾倒三次),将焊剂旋转倒入坩埚中,并使其顶部形成锥形,插入高温火柴,盖上坩埚盖,预热完成后,立即放入分流塞并将坩埚安置在砂模侧模板顶部定位槽内。

5.9 焊剂高温反应焊剂反应时间:8-15秒;镇静时间:8-18秒(若大于30s,燃烧不均匀)。

注意:焊剂反应及浇注过程中,操作者应该距离坩埚3米以上的距离,确保人身安全。

反应完成后,如果钢水不能漏下来,应该让钢水在坩埚中冷却了20分钟后才能移动坩埚。

5.10 拆模浇铸完成后1分钟,移去坩埚,并将其放在安全的地方,然后移去灰渣盘,并将灰渣倒入坩埚中,保持环境干净。

浇铸完成5分钟后,先拆除侧模板和夹紧装置,再拆除底模板。

注意 a、在拆摸过程中要小心,不要将砂型一起脱下,造成钢水流出。

b、拆摸后,及时将轨面清理干净,防止推瘤时残渣拉伤轨面。

5.11 推瘤浇铸完成6.5分钟以后开始推瘤。

浇铸棒在推瘤完成20分钟后打掉。

注意 a、推瘤过早会因为焊头硬度不够而拉伤轨面。

b、推瘤过迟会给推瘤带来困难。

C、打掉浇铸棒时,要注意敲击方向,不能由内向外敲击。

5.12 热打磨5.12.1 推瘤完成后,就可以进行粗打磨。

焊后接头温度降低到300度以下才能放车通行。

5.12.2 打磨焊头使其轮廓与两侧钢轨相同。

5.12.3 打磨后,焊头处的凸出量不小于0.5mm。

5.13冷却打磨5.13.1 当轨温降至常温时进行冷打磨,打磨位置包括轨顶及内侧工作面、轨底上表面、轨底。

5.13.2 使钢轨表面整体平齐。

5.13.3 焊缝两侧100mm范围内不得有明显的压痕、碰痕、划伤等缺陷。

5.13.4 焊头须打磨至0—— +0.3毫米,不能低凹。

时速200公里以上线路打磨要求为0—— +0.2毫米。

5.14 外观及探伤检查焊头冷却到50℃以下对钢轨焊头进行探伤。

焊缝探伤分为目测和仪器检测。

焊缝表面的缺陷主要有划伤、碰伤等,可以通过目测判断;焊缝内部的缺陷主要有气孔、夹杂、未焊透等,可通过仪器进行探伤。

焊接接头的轨头工作面经过外形精整后的表面不平度应满足:在焊缝中心线两侧各500mm范围内,表面不平整度不大于0.2mm。

轨顶面及轨头侧面工作边母材打磨深度不应超过0.5mm。

5.15 经打磨后的焊接接头轨头部位满足5.15.1 不应出现裂纹;5.15.2 可出现1个最大尺寸为1mm的气孔;5.15.3 在轨头下鄂与焊筋边缘交界处半径为2mm的区域内,可出现1个最大尺寸为1mm的气孔、夹渣或夹砂;5.16 焊接接头焊筋表面应满足:5.16.1 最多可出现3个最大尺寸不超过2mm的气孔;5.16.2 焊筋表面夹渣或夹砂等缺陷的尺寸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这些缺陷不应侵入钢轨的横断面内;焊筋表面夹渣或夹砂等缺陷的最大尺寸5.17 收尾工作5.17.1 检查焊好的接头,做好原始记录并编写焊接序号。

5.17.2 清理道床,按标准方枕。

5.17.3 加强紧固焊接接头两侧的轨道压板。

5.17.4 将轨道恢复正常,并进一步清理焊接现场。

5.17.5 把灰渣、废钢料、砂模等清理干净,装入坩埚中,在离开的时候带到指定的场所处理。

禁止将其乱丢在铁路沿线,造成对铁路沿线的污染。

六、焊接接头直线度和表面质量要求6.1表面质量要求6.1.1 焊接接头的轨头工作面经外形精整后的表面不平度应满足:在焊缝中心线两侧各100mm范围内,表面不平度不大于0.2mm。

轨顶面及轨头侧面工作边母材打磨深度不应超过0.2mm。

6.1.2 焊接接头及其附近钢轨表面不应有裂纹、划伤、碰伤、电极灼伤、打磨灼伤等伤损。

七、探伤7.1 探伤人员资质要求探伤人员应持有铁道部门无损检测人员技术资格鉴定考核委员会颁发的II级或以上级别的技术资格证书,并经过钢轨焊缝探伤技术培训方能独立上岗作业。

7.2焊接接头探伤要求7.2.1 钢轨焊接后均应对焊接接头进行超声波探伤,并填写探伤记录。

记录应包括仪器、探头、焊接接头编号、测试数据、探伤结果及处理意见。

7.2.2 探伤时焊接接头的温度不应高于40℃时。

7.2.3 探伤前应对探测系统校准。

7.2.4 扫查前检查探测面表面粗糙度,应无锈蚀和焊渣,打磨面应平顺光滑,打磨范围应能满足探伤扫查的需要。

7.2.5 使用双探头或单探头对轨头、轨腰、轨底分别进行探测。

7.2.6 发现内、外缺陷要及时向施工人员反映,采取补救措施。

八、焊接记录焊接操作人员应记录焊接过程,记录内容“钢轨铝热焊接操作记录表”,记录应保留1年。

九、安全质量措施9.1 各工序工作人员应经过安全技术培训并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9.2 液化气、氧气瓶、乙炔瓶等应布置在焊接和切割火焰的上风和侧风向,禁止在火焰的下风,必须站立放置,禁止倒放,氧气瓶和燃气瓶应相距5m。

9.3 加热器发生回火、放炮时,应先立即关闭氧气,后关燃气、熄灭火焰,防止出现严重事故。

9.4 焊接过程对所有气管严禁压、踩,保证气体畅通。

9.5 搬运及作业时,各工序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以防止发生人身伤害。

9.6 焊轨作业时,应配置好必须的劳动防护用品(工作服、眼镜、长皮手套等)。

配备干粉灭火器。

9.7 施工点附近不应有挥发性气体,易燃易爆物。

如果存在,在设法转换或争取安全保护措施后,方可施工。

9.8 气管不要靠近已燃加热器太近,以防爆炸。

9.9 加热过后钢轨,严禁身体各部位碰及,以防烫伤。

9.10 打磨前应检查端磨机是否漏电,运转是否良好,如有异常应立即联系维修电工进行维修,严禁私拉乱接,避免发生人身事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