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材料】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却遇到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
他们向苏格拉底请教,快乐到底在哪里?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
”这群年轻人暂把寻找快乐的事放到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大树,挖空树心,造出了一条独木船。
独木船下水了,他们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荡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
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他们齐声回答:“快乐极了!”材料作文的要求是:“请根据以上材料,自定立意,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自定立意”并非自由立意,考生切勿当真自定立意。
须知,并不是所有的立意都符合命题意旨。
②、“自选角度”,但一定要选最佳角度、最好写的角度来写。
③、“自选文体”,虽然众体皆可,但最适合材料作文的还是议论文。
④、“自拟题目”,千万不可忘!⑤、“不少于800字”是硬性要求,否则被视为残卷。
材料作文审题指导1、提炼出材料中心事件、中心主旨,抓主要意义。
要着眼于材料的整体内容、主要意义及其主要方面,概括、提炼出材料中心事件、中心意思,才能确保立意“正”而“准”。
不要在细枝末节上纠缠不休、只见一点而不顾其余,否则必偏无疑。
2、抓住材料关键句,理解材料中心主旨。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
开头句或总领句、结尾句或结论句、概括句、对话句、重复句、警句等,往往是命题者或材料中人物的评议性语句,暗示材料中心主旨。
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中心意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本次作文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是什么?)3、把握材料及命题人褒与贬情感倾向。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命题人褒与贬的思想情感倾向,我们可从命题人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透过字里行间,我们要感受:命题人在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赞扬什么?批评什么?4、把材料分析成原因和结果两部分,由果溯因,探求因果关系,分析事物本质。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
因此,分析材料中的因果联系,从结果切入,追溯原因,理解材料思想意义,进而确立文章中心,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注意:抓事物原因,要抓主要的或关键的原因。
(本次作文中,事件的结果是年轻人们“找到快乐了”,其原因有哪些?主要的或关键的原因是什么?)5、辨明材料内部的相互关系。
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因果关系(如成功与快乐)、辩证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对比关系(如激进与稳健)等。
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更好地审题立意、构思作文。
【材料】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却遇到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
他们向苏格拉底请教,快乐到底在哪里?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
”这群年轻人暂把寻找快乐的事放到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大树,挖空树心,造出了一条独木船。
独木船下水了,他们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荡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
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他们齐声回答:“快乐极了!”如何立意:1、提炼出中心事件、主要意思:一群年轻人,一起帮助苏格拉底造船,在船下水、年轻人划船唱歌时,他们找到了快乐。
2、探求因果关系:如何感受快乐?年轻人找到快乐,原因有哪些?3、提炼观点:①、为一个目标而奋斗就是一种快乐。
②、为一个目标而奋斗并取得成功,是人生莫大的快乐。
·③、对奋斗与成功的体验就是一种快乐。
·④、劳动是快乐的源泉。
·⑤、在劳动与创造中,感受无限快乐。
·⑥、用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人,是最大的快乐。
关键词:快乐、目标\奋斗\成功\创造\团结协作\劳动\助人·材料作文如何使用材料?①、材料是由头,是引子,引出论题,引出观点。
对材料要概括,能证明自己观点的部分,要引用要进行阐述,来论证观点。
但不可囿于材料就事论事,不可评述材料本身。
②、绝不可照抄照搬原材料。
③、也不可完全脱离原材料。
【规范例文】造一条船吧,向快乐出发怎样才能找到快乐呢?一群古希腊的年轻人为此而苦恼。
哲学家苏格拉底告诉他们说:“去造一条船吧!”当年轻人们造出船来荡舟高歌的时候,便与快乐邂逅而且同行了。
“造一条船吧”,一句简单的话,却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寓意,体现了一种高明的快乐之道:树立目标,并为之辛勤劳动,在团结协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造一条船吧——树立目标,踏上快乐之旅。
有了目标,才有对于未来的明确的打算,才有对于生活的执着的信念,才有对于人生的饱满的热情和积极投入的姿态。
因此,有目标的人是充实的,是幸福的,必然拥有更多真正的快乐。
而一个没有目标的人肯定没有理想,没有追求,其心灵是荒芜的。
有人说得好:“荒芜的心田杂草丛生。
”空虚,迷茫,苦闷,颓废,就是最易生长的“杂草”,快乐又从何而生?造一条船吧——辛勤劳动,换取快乐之果。
没有一直快乐的懒人。
只有自己亲手做的面包最香甜,只有自己亲手做的船坐着最舒适。
很多时候与其无谓地寻找快乐,不如自己有所作为,有所成就,让快乐青睐于你。
辛勤的劳动不就是为了实现心中那个梦想吗?成功了,心中的空缺也弥补了,快乐也就诞生了。
对学生来说尤其如此。
虽然夜夜挑灯很苦很倦,但那是对我们的未来负责啊!没有艰辛的跋涉攀沿,何以能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畅快?造一条船吧——团结协作,抵达快乐之巅。
很多时候我们不快乐往往是因为人际关系等事情处理得不好,看到哪里都是充满恶意的眼光,合作更无从淡起;然而,没有大家齐心协力的建造,大厦如何矗立?铁轨如何蜿蜒?兄弟情谊如何牢不可破?有一首童谣能很好地说明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抬起进洞里。
”团结协作,使小小力量也能聚集起来,也能溃千里之堤。
在团结中领会同心同德的力量,在协作中缔造人与人之间的紧密关系,在团结协作中创造一个又一个超乎想象的惊喜,这不就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吗?快乐并不是“踏破铁鞋无觅处”,也并不是“得来全不费功夫。
” 造一条船,以目标为舵,以勤奋为桨,以团结协作为风帆,向快乐出发,终能抵达你期盼的快乐彼岸。
【材料1】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
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
” “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中心主旨: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
据此,可以提炼出如下观点:(1)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2)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
【材料2】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
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
”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
”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
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
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分析】这则材料中的中心主旨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据此,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中的艰辛密不可分。
【材料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螃蟹的责备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
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大哥,到河边去,怎么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会到达河边。
”螃蟹走了大半天,还是并没走到河边。
后来,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到:“你害得我好苦,走了大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影子。
”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青蛙与螃蟹之间发生了一场的误会,从某种程度上说,青蛙的指点没有问题,螃蟹的理解也是理所当然,那么如何把握住这则材料的中心呢?材料的主要意思:青蛙给螃蟹指路,让他一直往前走,就会到达目的地河边,却忘了螃蟹是横着爬。
结果,螃蟹却走了大半天,也没走到河边。
因为他把“走”理解为“横着爬”。
关键句: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艺术形象:青蛙和螃蟹。
情感倾向:对螃蟹?对青蛙?一、从螃蟹的角度思考,分析原因,提炼思想。
螃蟹之所以找不到去河边的路,是因为它对青蛙的意见生搬硬套,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可以提炼如下观点:①、对别人的意见不要盲从,接受别人好的意见(思想)的同时,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就是。
③、学会思考,切勿“照搬”④、认清自我,走适合自己的路。
二、如果从青蛙的角度思考,我们也可以看出,青蛙之所以好心没办成好事,是因为它给别人提建议时只是从自身出发而没有站在螃蟹的角度替它着想,忘记了它天生是横着爬这一特点,结果好心办坏事。
可以提炼如下观点:1、帮助别人(给别人提建议)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不能自以为是。
2、换个角度,换位思考,才能真正理解别人。
三、从青蛙、螃蟹错误共性的角度思考,可以提炼观点:①、两者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缺乏沟通,反映出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缺乏沟通交流,从而产生不良后果。
②、交流沟通,达成共识,才能避免误解。
分析以下立意:做人要脚踏实地。
讽刺是一种可耻的行为。
不怕挫折,向前走。
我们要解放思想。
不要横行霸道。
要虚心接纳别人的意见。
不能推卸责任,埋怨别人。
要学会反省自己。
换一种思维面对生活。
人生需要指导。
要学会变通。
学会创新。
【材料4】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
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
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
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
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真正的百合,不是一株野草。
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
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第一个花苞。
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
有一天,她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风景。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则材料的形象:百合。
中心事件、中心话题:记叙野百合如何开花、成为真正的百合的事情。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即是作文的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