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债的移转▪第二节债的消灭▪三、债权让与▪(一)意义▪债权人将其债权移转于受让人的法律行为。
(二)债权让与合同▪当事人:出让人(债权人)、受让人(第三人)▪性质:债法上的处分行为(要求出让人有处分权)——准物权行为▪债权让与合同与其基础关系——债权让与的无因性(三)让与限制(1)根据合同性质不得转让(2)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3)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债权转让通知的效力具体表现为:▪首先,债权转让通知使债务人知悉了债权人转让债权事实;▪其次,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债权债务关系解除,债务人不再向原债权人承担履行义务;▪第三,债务人得向新债权人履行债务,受让人取代原债权人的地位;▪最后,受让人享有与债权相关的从权利。
▪➠规则——转让合同+通知债务人▪——债权转让与否看合同——对债务人的效力看通知▪➠法律后果——债务人不变,债权人变▪1、转让合同成立,但未通知债务人▪➠受让人取得债权▪➠转让人接受债务履行的,构成不当得利—对受让人▪2、通知债务人后▪➠债务人不得再向转让人履行债务▪➠债务人的抗辩权不变——自己的抗辩权▪➠债务人的抵销权不受影响▪四、债务承担▪(一)债务承担的概念▪债务承担,亦即债务移转,指的是债务主体的变更,即在维持债的内容的同一性的前提下,原债务人的债务移转于新债务人承担。
▪(二)债务承担的要件▪《合同法》第84条规定:“债务人将合同的义务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应当经债权人同意。
”▪(三)债务承担的效力▪债务承担生效后发生以下方面的法律效力:▪其一,债务全部移转的,承担人取代原债务人的地位而为新债务人。
原债务人脱离债的关系,而不再负担债务。
债务人的债务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第三人加入债,与原债务人共同承担债务。
▪其二,新债务人取得原债务人基于债权债务关系所享有的抗辩权。
▪五、债的概括承受▪债的概括承受,是指债权债务一并转移给第三人。
债的概括承受,主要有两种情形:一是合同的承受,一是企业的合并。
▪合同的承受,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将其在合同中的权利义务全部转移于第三人,第三人承受其在合同中的地位,享受权利和负担义务。
▪(二)企业合并▪《民法通则》第44条中规定,“企业法人分立、合并,它的权利和义务由变更后的法人享有和承担。
”▪第二节债的消灭▪▪一、债的消灭概述▪(一)债的消灭的概念▪债的消灭,又称为债的终止,是指债的关系当事人双方间的权利义务于客观上已不复存在。
▪(二)债的消灭的原因▪债的消灭的原因,是指能够引起债的消灭的法律事实。
没有消灭的原因,债就不能消灭。
债的消灭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类:▪其一,基于债的目的达到而消灭。
▪其二,基于债的目的不能达到而消灭。
▪其三,基于当事人的意思而消灭。
例如,债务免除。
▪其四,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
▪二、清偿▪清偿,亦即履行,是指债务人按照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向债权人履行义务。
▪三、抵销▪(一)抵销的概念▪抵销,是指当事人双方相互负有同种类的给付,将两项债务相互冲抵,使其相互在对等额内消灭。
▪1.须双方互负有债务,互享有债权。
▪2.须双方债务的给付为同一种类。
▪3.须双方的债务均届清偿期。
▪4.须双方的债务均为可抵销的债务。
▪(三)抵销的效力▪抵销因可使双方的债务消灭,因而抵销权为形成权。
抵销权的行使由抵销权人将其抵销的意思表示通知对方即可发生效力。
▪例外:▪双方当事人的给付物的种类虽然相同,但品质不同时,例如一等品和二等品,原则上不允许抵销,但允许以高品质的给付抵销低品质的给付▪破产法上的抵销允许不同种类的债务的抵销▪故意实施侵权行为的债务人,不得主张抵销侵权损害赔偿之债▪法院决定扣留、提取劳动收入时,应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供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
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执行人的财产,应当保留被执行人本人及其所供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
▪超过诉讼时效期间的债权,一般不得作为主动债权而主张抵销,否则无异于强迫对方履行自然债务。
如果被动债权已过诉讼时效期间,则可用于抵销。
对此,可认为债务人抛弃了时效利益。
▪甲装修公司欠乙建材商场货款5万元,乙商场需付甲公司装修费2万元。
现甲公司欠款已到期,乙商场欠费已过诉讼时效,甲公司欲以装修费充抵货款。
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A.甲公司有权主张抵销▪B.甲公司主张抵销,须经乙商场同意▪C.双方债务性质不同,不得抵销▪D.乙商场债务已过诉讼时效,不得抵销▪一种观点认为,对超过诉讼时效的债权可以行使法定抵销权。
理由是:根据民法理论,超过诉讼时效的债权属自然债权,其本质在于“不能通过诉讼程序强制债务履行”,并不是不能通过其他的方式实现,更不是债权债务关系不存在。
▪另一种观点认为,对超过诉讼时效的债权不得行使法定抵销权,理由是:超过诉讼生效的而债权不再受法律保护,若规定债权人对超过诉讼时效的债券可以行使法定抵抵销权的话,势必会损害未过诉讼时效一方当事人的时效利益。
▪2004年1月,李先生到北京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任技术总工程师,并与信息公司签订了为期4年的劳动合同,合同约定,月工资为1万元。
2005年9月,李先生因购房急需用钱,经与公司总经理协商,向公司借得5万元的现款。
2006年12月,公司因资金紧张,开始对公司的高管人员减半发薪,李先生的工资改按5000元发放。
两个月后,李先生向公司提出了辞职,并向劳动争议仲裁部门提出了仲裁申请,要求公司支付拖欠他的工资1万余元并支付拖欠工资总额25%的经济补偿金。
▪四、提存▪(一)提存的概念▪提存,是指债务人于债务已届履行期时,将无法给付的标的物交提存机关,以消灭债务的行为。
▪(二)提存的要件▪1.须有可以提存的合法原因。
▪2.须经法定程序。
▪3.提存的主体与客体适当。
▪(三)提存的效力提存涉及三方当事人,一经成立后发生三方面的效力。
▪1.在债务人与债权人间的效力。
提存后,债因提存当然消灭,债务人不再负清偿责任。
▪2.在提存人与提存机关间的效力。
1)提存机关则必须接受;2)提存物的保管费用。
▪3.在提存机关与债权人间的效力。
1)孳息;2)费用▪甲与乙签订销售空调100台的合同,但当甲向乙交付时,乙以空调市场疲软为由,拒绝受领,要求甲返还货款。
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甲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存这批空调▪B.空调在向当地公证机关提存后,因遇火灾,烧毁5台,其损失应由甲承担▪C.提存费用应由乙支付▪答案A C▪甲对乙有50万元的货款债权,乙欲向甲进行清偿,但是甲下落不明,于是乙把50万元交给了公证处,办理了提存公证,当天把50万元交给了公证机关。
办完手续以后已经是下午4点钟,两个公证员在交接以后就把50万元锁在抽屉之中。
公证处在一座办公楼的三楼,三楼没有栏杆,当天晚上有人爬上三楼,撬开了抽屉盗走了50万。
▪五、免除债务▪(一)免除债务的概念▪债务免除,简称免除,是指债权人免除债务人的债务而使债务消灭的意思表示。
因免除成立后,债务人自不再负担被免除的债务,债权人的债权也就不再存在,▪(二)免除债务的效力▪免除的效力是使债消灭。
债务全部免除的,债即全部消灭;债务部分免除的,债即于免除的范围内消灭。
▪六、双方协议▪双方协议终止债的,债即因双方的协议而消灭。
但当事人终止债的协议,不得违反法律的强行规定或禁止性规定。
▪七、解除合同▪解除合同是合同之债终止的原因。
不论在何种情形下,合同一经解除,当事人间的债权债务即提前消灭。
合同解除的特点:1、合同解除的对象是已有效成立的合同。
2、合同解除必须要通过当事人的解除行为。
3、合同解除的效力是使合同关系在一般情况下自始消灭。
(二)合同的解除方式约定解除权(单方解除)1、合意解除2、法定解除(单方解除)(3)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诉在合理的期限内仍未履行合同的,对方可以解除合同。
(4)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有其它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5)法律规定的其它情形。
▪八、债务更新的法律行为。
▪九、混同▪混同,是指债权与债务同归于一人,而使债的关系消灭的事实。
▪案例分析▪4-1.甲于2004年1月16日向乙借款1万元,约定一年之后偿还,利息参照同期银行利率。
一年之后,还款期限已届,甲没有足够的本钱还款。
甲的好朋友丙得知后,自愿代替甲偿还该笔欠款,甲欣然同意,双方签订协议。
此时,乙已经出外打工,下落不明,于是甲没有将自己与丙之间的协议告知乙。
丙于是将1万元款项向当地公证部门提存。
乙回乡后,得知该情况,那么:▪(1)丙可否以债务人的身份代替甲向乙偿款?▪(2)如果丙答应替甲还5000元,甲只将这一协议通知乙,而未取得乙同意,是否发生法律效力?▪(3)如果乙已同意甲丙之间的协议,那么丙的提存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4)乙最晚应于何时领取该笔钱,提存利息归属如何?▪(5)如果,乙尚欠丙8000元,丙能否主张抵销,主张抵销应具备什么条件?▪4-2.甲从乙处借了5万元钱。
甲的老友丙表示愿意替甲偿还债务,并与甲签订了债务承担协议。
但是没有征得乙的同意。
那么:▪(1)债务承担协议有效吗?▪(2)如果乙表示同意,但丙没有实际替甲还款,那么乙应向谁主张责任?▪参考答案▪1.(1)丙不能以债务人的身份代替甲向乙偿款。
丙代替甲偿还甲的1万元债务,属于债务的承担。
债务人将合同的义务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应当经债权人同意。
甲将自己的还款义务全部转移给丙,应该得到乙的同意方有效,现在由于甲没有将协议通知给乙,因而债务的移转无效,丙不能成为债关系的新债务人。
▪(2)发生法律效力。
丙在这种情况下处于并存的债务人的地位,丙加入债的关系与债务人共同承担债务,原债务人甲不脱离债务关系,仍为债务人。
在并存的债务承担中,由于原债务人没有脱离债的关系,对债权人的利益不会发生影响,因而,无须经过债权人乙的同意,只要债务人甲或者第三人丙通知乙,即可发生法律效力。
▪(3)丙的提存行为符合法律规定。
由于乙已经同意了甲丙之间的协议,因而丙已经取代了甲,成为了债的关系中的新债务人。
在债务关系已届清偿期时,债权人下落不明,债务人可以向提存机关提存标的物。
▪(4)乙最晚应于2010年1月16日领取该笔钱。
根据《合同法》,债权人领取提存物的权利在5年内不行使而消灭,提存物扣除提存费用后归国家所有。
债务人于2005年1月16日,履行期限届满向提存机关提存,债权人乙必须在提存之日起5年内领取标的物。
提存利息归乙所有。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提存物的所有权如同债务人给付后一样移转于债权人,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也一并移转于债权人,标的物的孳息归债权人所有,提存费用由债权人负担。
利息属于法定孳息的范畴,因此应该归债权人乙所有。
▪(5)丙可以主张抵销。
丙和乙之间债务抵销,符合我国合同法关于抵销的规定,具备如下条件:▪a.双方之间互负债权债务。
▪b.双方互负债权债务,其标的物必须是种类、品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