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化作业批改流程 提高批改效率

优化作业批改流程 提高批改效率

摘要:作业的批改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在课堂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阐述了优化作业批改流程,提高批改效率的几点方法。

关键词:作业批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作业的批改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了解和检查学生学习的重要窗口,是教师教学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

教师可通过作业批改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据此调节、改善自己的教学,做到教学相长。

但目前一线英语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英语作业批改任务太重了。

”因此,大部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仍然采用传统的批改方法:“遇对必钩,有错必纠”。

那么,造成作业批改任务重的因素又有哪些呢?对此,笔者曾多次与同事探讨,得出这样的结论,造成作业批改任务重的因素有两个:一是批改量大,目前职中大部分英语教师至少担任两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每个班大约有50人,只是作业本每天就要批改100本。

二是批改难度大,学生作业质量不高,抄作业的学生也要认真批改。

当然,教师是一个重要因素:首先,教师备课不充分,作业设计不够精当;其次,大部分教师仍采用“全批全改”的策略。

再者,教师的态度也很关键。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作业的重要性,应认真批改,那么,针对此现状,如何优化作业批改流程,提高批改效率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精心设计作业,端正学生态度
教师作业设计是否精当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基本知识点的巩固和素质能力的培养。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作业设计应从以下几点出发:(1)启发性:思维能力是交流应变能力的核心和最活跃的因素,因此,不仅在课堂教学,在作业设计中也要注意思维的启发性。

(2)导向性:作业并不是多多益善,作业量太小当然也不行。

关键是作业的质量、导向性,也就是说作业必须强化教育目标,突出重点、难点,指导学习方法等。

(3)趣味性:长期使用单一的作业形式也会使学生感到乏味。

要力求作业类型多样化,用新颖有趣的作业形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针对性: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佳发展,布置作业时要注意按上、中、下三个层次设计。

通过分层次作业可以使大部分学生找到自己的立足点,从而端正学习态度。

总之,作业设计要达到三方面的要求:通过作业使学生巩固、深化新学的知识;促进语言能力的形成;辅导中差生,兼顾优秀生,缩小差生面,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粗改”与“精批”相结合
我们常听到许多教师抱怨“作业难改”,看到许多教师忙着批改的情形。

事实上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对作业的布置与选材缺乏科学性与针对性,对批改作业的技巧缺乏探究。

如果教师有意识地将“粗改”与“精批”相结合,效果就会大不相同。

对于那些由“一会”“二会”(甚至有些含有“三会”)的练习,仅给予对、错评价的“粗改”即可。

而对那些要求“三会”或“四会”的练习,批阅时不仅要给予对、错评价,还要对学生写错的予以更正并指出错误原因,同时写好阅后记。

“粗改”与“精批”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可以使教师在讲评练习时做到有的放矢,还能使学生了解自己知识上的缺陷,做到“对症下药”。

三、学生“自改”与“互改”相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对某些作业的处理,可采用让学生“自改”与“互改”相结合的方式。

对那些题型单一、要求层次较低的练习,教师可让学生自行对照标准答案进行订正。

通过自批可以校正错误,巩固正确的理解。

对单元内由“三会”“四会”内容构成的练习,教师先做必要的重点提示,然后让学生交换作业,根据提示互作批改(也可以在讨论中进行)。

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还能够充分地让学生互相点燃智慧的火花。

最后再由教师对作业中出现的共性错误,集中评议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产生错误的原因并掌握纠正的方法。

“自改”与“互改”的批改方式,不但反馈及时,而且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充分调动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教育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知识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四、倡导“情感式批改”,重视批后反思
作业批改不是最后的环节,教师还应重视批后反思,强化作业诊断功能。

教师应督促学生养成订正作业的习惯。

同时教师也要养成及时记录、分析、诊断的习惯。

批改作业时应边批边及时将典型的问题记录下来,认真分析出错的原因,然后利用每课一分钟反馈作业,也可记录下需要个别辅导的学生姓名,课后单独辅导。

如何让我们的英语作业批改工作科学有效?在教师普遍认为“作业批改负担重”的今天,这一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具有积极的意义。

我们或许不能改变“批改量大”这一客观事实,但我们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们的教学,努力优化作业批改流程,减轻负担,提高效率,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