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纠正孩子的任性性格
发表时间:2009-05-21T16:21:22.153Z 来源:《西部科教论坛》2009年第5期供稿作者:谭毅
[导读] 本文从影响孩子任性性格形成的因素开始分析,寻找出了纠正办法实施的三个原则,预防任性的三种措施,以及处理实际情况的三种方法。
摘要:不少家长在面对孩子的任性问题时,处理方法很不合理,或疏于管教,或管教过严,这都都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本文从影响孩子任性性格形成的因素开始分析,寻找出了纠正办法实施的三个原则,预防任性的三种措施,以及处理实际情况的三种方法。
关键词:任性性格影响因素纠正方法
孩子的心理是随着其成长而不断发展的,在发展过程中,孩子表现出个性偏执、意志薄弱以及缺乏自我约束力的情况不在少数,我们把孩子的这种心理不成熟的表现称为任性,任性的孩子对很多事情都缺乏认识和判断的能力。
任性不仅是个性偏执等的表现,而且还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一种很想接触更多更新鲜的事物的心理需求,这时的任性是很正常的表现。
不少家长在面对孩子的任性问题时,处理方法很不合理。
有些家长溺爱孩子,对其不加约束,疏于管教,这种放纵教育的结果就是促使了孩子任性性格的形成;而又有一些家长,害怕孩子养成任性的坏脾气,因此对他们的孩子管教甚严,动不动就“家法伺候”,这种忽略孩子心理需求的做法却又阻碍了孩子的个性发展。
这两种处理方式都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那么怎样的方式才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呢?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我们就要了解影响孩子任性性格形成的因素。
一、影响孩子任性性格形成的因素
影响孩子任性性格形成的因素可归结为先天和后天两方面,先天因素又包括遗传因素和生长发育特点因素。
首先遗传因素:我们知道,人的性格有多血质、胆汁质、抑郁质和粘液质等类型,孩子受遗传的影响,有的天生气质就属于较兴奋的类型,情绪表现较强烈,属于那种“有个性”的孩子,这与家长的遗传因素有很大关系。
其次生长发育特点因素:婴幼儿在正常发育的情况下,两三岁就开始出现心理反抗现象,出现强烈的独立需求意识,如愿意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上下楼梯不愿别人牵领,处处以自我为核心,遇到不满意不顺心的事情大哭大闹,劝阻和强制都不起作用等。
还有就是后天因素:任性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但关键还是后天的教育和影响,这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家长对孩子溺爱、娇惯、放任、迁就,二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简单粗暴,三是家长蔑视孩子的人格。
在了解了影响孩子任性性格形成的因素之后,接下来就要思考纠正孩子任性性格的办法了。
通过结合小学思品的教学理念并思考,笔者想出了以下几种方法,供教育同行参考。
二、纠正孩子任性性格的办法
高尔基曾经说:“爱护子女,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事情,然而,会教育子女这就是一件伟大的国家事业了,它需要才能和广泛的生活知识。
”如果儿童任性心理长期得不到纠正的话,会妨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因为任性会导致人无法正确认识和判断事物,个性固执不明事理,妨碍生活能力的发展,不善与人交往,难以适应环境,不被别人接受而陷入孤独,经不起生活的考验和挫折,对孩子健康成长极为不利,严重的还会由于易冲动而犯罪。
那么怎样才能够纠正孩子的任性性格,从而让孩子的心理健康正常的发展呢?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
(一)办法实施的三个原则
一是家长严格要求孩子的原则。
孩子任性往往是抓到了家长的弱点,家长越怕孩子哭,孩子越哭个没完,家长越怕孩子满地打滚,孩子就偏在地上滚个没完,家长面对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不管他怎么哭、怎么闹,决不能有任何迁就的表示,态度要坚决,而且要坚持到底。
二是家长对孩子的某些要求表示理解的原则。
家长对孩子在情绪上要表示理解,但在行为上要坚持对他的约束,如吃饭的时候,孩子忽然想起爱吃的菜今天没有,就生气地拒绝吃饭,这时家长在情绪上要表示理解,但同时也应明确表示饭菜准备好了,就不应该随便更换。
三是家长要强化自控能力的原则。
应当要让孩子从内心感受到家长喜欢的是不任性的孩子,当孩子刚要任性发作时,家长可以借以前听话时的例子引导他克制自己,这样既调动孩子自己克服任性的积极性,又提高孩子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起到强化作用,使孩子认识到任性是一种错误的行为。
(二)预防任性的三种措施
一是预防措施:凡是预则立,孩子的任性发作一般都是有规律可寻的,家长可事先预测好可能诱发孩子任性的条件,从而做好预防工作,比如可以事先约法三章,提出要求等,这样孩子任性的“病”就会不治而治。
二是知识措施:孩子的任性,有时是因为知识少、认死理,往往硬把错误的行为当成正确的行为,针对孩子的这种固执已见,家长要想办法使孩子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孩子知识多了,就会改变自己过去一些错误的做法,自然也就不会那么任性了。
三是习惯措施: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任性,家长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就能自觉地和大人保持一致,一旦孩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干什么就都有规矩,不会随意提出特殊要求。
(三)处理实况的三种方法
一是回避法:当孩子对其不合理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纠缠不休时,家长可以暂时不去理他,让他感到哭闹的方法是无效的,哭闹无效,孩子自然就会停止纠缠。
实施此法须要注意的是,事后要与孩子坦诚地交流,让其明白家长的好意。
二是转移法:当孩子任性的时候,可以利用孩子易于被其他新鲜的事物所吸引的心理特点,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他坚持要做的事情上转移开,从而改变孩子的任性行为。
实施此法须要注意的是,转移视线的新鲜事物要积极向上。
三是诱导法:当孩子任性的时候,家长可以通过表扬来诱导孩子转变情绪,向“好孩子”方向发展,只要诱导得法,完全可以改变他任性的毛病。
实施此法须要注意的是,诱导的时候要多抓积极因素,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作者简介:谭毅,男,1963年9月生,小学高级教师,现为重庆市开县九龙山镇中心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