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目录
目录 (1)
1、总述 (1)
'
、设计依据: (1)
、设计范围及规模: (1)
2、路径状况: (1)
、工程概况: (1)
、主要工程量: (2)
、线路使用档距和布置方式: (2)
3、电气部分: (2)
、电气主接线及供电方式: (2)
~
、电气设备: (3)
、防雷接地与绝缘配合: (3)
、金具: (3)
、导线: (4)
、故障寻址器: (4)
设施交叉或接近要求: (4)
、居民区与非居民区: (5)
4、电缆敷设: (5)
)
5、土建设施: (6)
6、铁附件选择与加工要求: (6)
7、施工要求: (7)
8、工程材料表: (7)
1、总述
、设计依据:
《66kV及以下架空线路设计规范》(GB50061-97);
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DL/T599-2005);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1997);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601-1996);
交流电气装置的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620-1997);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程》(DL/T601-1996);
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5220-2005);
国家电网公司配电工程典型设计《10kV架空线路分册》《10千伏配电分册》《10千伏电缆分册》2016年版;
供电方案》;
、设计范围及规模:
本工程为架空线结合电缆设计,将新建线路全长千米,(其中架空线路3千米,电缆线路千米),导线采用JKLYJ-10-120架空绝缘导线,电缆选用10-3×185型阻燃乙烯交联铠铝芯电力电缆。
2、路径状况:
、工程概况:
用户xxxxxxxxxxxxxxxxxxxxxxx位于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10kV主供电源来自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采用电缆与架空线相结合方式配送至用户端。
、主要工程量:
1、架空导线:新建导线JKLYJ-10-120线路3千米。
2、电缆:新建电缆10-3×185线路千米,配套户外冷缩电缆终端头(铝185)4套,户内冷缩电缆终端头(铝185)2套,中间接头(铝185)11套。
3、设备:新建柱上开关1台,高压隔离开关4组,避雷器6组,电缆故障寻址器4组,线路故障寻址器7组,线路验电接地环7组,驱鸟器7只。
4、电杆:新立∅190×15米电杆60基,大弯矩∅350×15米电杆2基;直线耐张杆及转角杆采用底盘、卡盘埋设。
5、电缆过路顶管5处,敷设∅MPP150管245米,敷设∅CPVC150管5395米。
6、架空线路跨越公路4处,跨越10kV线路1处。
、线路使用档距和布置方式:
新建线路设计档距为道路边及单回路为50米左右。
导线排列方式:单回路采用三角排列方式。
3、电气部分:
、电气主接线及供电方式:
10kV供电方式及接线
主电源肖13板间隔电缆配出。
保安电源引自肖23板平宝2#环网柜二环3间隔配出。
、电气设备:
10kV柱上开关选用ZW32-M-630A型;
10kV高压隔离开关选用GW9-12W-630A型;
10kV避雷器选用YH5WS-17/50型;
、防雷接地与绝缘配合:
接地形式
为满足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的要求,接地电阻控制在10Ω以内,接地采用电极型接地或II型接地形式,若接地电阻能满足《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21-1997>中的要求,电极的数量可以适当减少,若接地电阻不能满足,可另加水平或垂直接地体,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防雷要求
xxxxxxxxxxxxxxx雷区分布状况,绝缘导线与电缆终端连接处,柱上开关等设备,装设避雷器或使用间隙型雷电释放装置。
架空绝缘线路每1公里左右装设避雷器。
、金具:
本工程10千伏架空线路,为了提高线路的运行质量,满足带电作业的要求,设计采用紧凑型节能金具:
绝缘子采用线路柱式瓷绝缘子;
耐张采用瓷拉棒绝缘子,SL-15/40。
耐张线夹采用NXL型绝缘耐张线夹。
详见耐张绝缘子组装图;
并沟线夹采用H型线夹(加绝缘罩)
、导线:
xxxxxxxxxxx终期规模总负荷为2200kVA。
依据经济电流载流量表:
根据DL/T599-2005《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规定,中压架空铝绞线分支线最小允许截面为70mm2。
本次工程总负荷为2200kVA,线路额定电流I =2200/=127A;
本次工程架空线选择JKLYJ-10-120绝缘架空线。
导线采用JKLYJ-10-120,安全系数K=5,具体参数见下表:
、故障寻址器:
本工程户外电缆终端、开关两侧、分支处加装故障寻址器。
设施交叉或接近要求:
线路在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为3米;
线路在最大计算风偏情况下,边导线与建筑物间的最小距离为米;
导线与树木(考虑自然生长高度)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为3米;
线路在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导线与街道行道树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为米;
线路在最大计算风偏情况下,导线与街道行道树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为2米;
在最高气温条件下,至路面最小垂直距离为7米;
在最高气温条件下,至被跨越的380V低压线最小垂直距离为2米;
在最高气温条件下,至穿越的35kV、110kV高压线最小垂直距离为3米;至穿越的220kV高压线最小垂直距离为4米
过引线、引下线与邻相导线之间的最小间隙为米,引下线与400V线路导线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米,导线与杆构件、拉线之间的最小间隙为米;
、居民区与非居民区:
本工程线路所经地区按非居民区设计。
、故障寻址器:
本工程户外电缆终端、开关两侧、分支处加装故障寻址器。
4、电缆敷设:
、电缆截面:
依据GB 50217-2007规范中的ZR-YJLV22-电缆截面型号载流量(A):
xx最终规模总负荷为2200kVA,线路额定电流I =2200/=127A;
本工程新建电缆选用10-3×185型阻燃乙烯交联铠装铝芯电力电
缆。
、电缆附件:
本工程电缆采用10kV冷缩型户内终端及冷缩型户外终端(10-3×185),中间连接采用冷缩型中间接头,电缆中间接头的额定电压及其绝缘水平,不得低于电缆的额定电压及其要求的绝缘水,电缆上杆采用Φ150镀锌钢管保护。
5、土建设施:
、电缆通道形式:
本工程电缆通道利用道路已建管沟通道:电缆直埋敷设φ
150CPVC管,顶管∅150MPP管结合形式。
6、铁附件选择与加工要求:
本工程直线横担采用∠75*6*1100的单根角钢,转角及耐张横担采用双根∠80*8*1700角钢。
本工程所有横担及铁附件的材料均采用钢,铁件加工及安装均按图纸要求进行,所有铁件均热镀锌防腐。
具体安装方式及横担配置情况见相关图纸。
7、施工要求:
基础施工应按图纸要求及有关施工规范及验收规程进行。
灌注桩施工时应一次连续浇注混凝土,以防断桩;
待基础混凝土的强度达70%后,方可组立电杆,达到100%强度后方可架线;
所有电杆必须与地面垂直,直埋电杆埋深一定要达到埋深要求,
见下表:
8、工程材料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