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1章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第1章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 《通论》回答了古典学派所不能解释 的大危机中出现的经济萧条,大规模 的 非 自 愿 失 业 。 (1936 - 60 年 代 末 为 “凯恩斯革命”时代)
2020/3/3
19
▪ (3)二战之后,在凯恩斯主义理论的 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个对立的学派:
▪ 一是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 派。二是以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为代 表的新剑桥学派。(“需求决定论”、 “分配论”)
▪ (穆勒、马歇尔、萨缪尔森三大综合)
2020/3/3
10
人物传记
▪ 保罗·萨缪尔森,1915年生于美国印第安 纳州,1935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1936年 获哈佛大学硕士学位,1941年获哈佛大学 博士学位,1940年开始任麻省理工学院助 教,1947年任教授,1970年获诺贝尔经济 学奖。
▪ 这位经济学的最后一位通才,于2009年12 月13日在马萨诸塞州的家中辞世。
生产成本 厂商
要素的生产率
供给(劳动、 土地、资本)
要素市场 的价格
要素市场
需求(劳动、 土地、资本)
市场经济活动的流程 图
2020/3/3
27
第三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 一.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 实证分析是对经济现象的因果关系
或函数关系的客观描述,研究的目
的是揭示经济过程本身,回答经济
现象“是什么”、“是怎样的”问
▪ (1)新古典经济学派。其最重要和最 有影响的代表人物当属英国的马歇尔 (1842-1924) 。 1890 年 出 版 了 代 表 作 《经济学原理》,将亚当·斯密和大 卫·李嘉图的理论综合起来,创立了 供求均衡价格理论。
2020/3/3
16
▪ 人们将马歇尔的著作《经济学原理》 与亚当·斯密的巨著《国富论》和大 卫·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 理》等古典经济学著作相提并论,认 为他继承和发展了古典经济学的理论 和方法,故称为“新古典经济学派”。
▪ 在几乎所有的经济学领域,人们总是能从 萨缪尔森的有关著作中获得启示和教益。
2020/3/3
14
▪ 萨缪尔森在对经济学原理和经济现实 叙述中,运用大量的典故、比喻,文 笔通俗、优美流畅。避免了烦琐的推 理演绎,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了深 刻的经济学原理。
2020/3/3
15
▪ ⒉关于几个经济学派
2020/3/3
11
▪ 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 是经济学的主流派。
▪ 萨缪尔森在经济学的许多领域均有建 树。主要著作有《经济分析的基础》 (1947年)、《经济学》、与多夫曼和 索洛合著《线性规划和经济分析》 (1958年)等。
2020/3/3
12
▪ 加尔布雷思为《经济学》(1948年) 第一版写的书评说,下一代人将会跟 随萨缪尔森的书来学习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2020/3/3
1
▪ 经济理论也许不会带来财富, ▪ 但可以解释现实经济的疑团!
2020/3/3
2
第一章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 教学目的 ▪ 了解经济学的发展简史;把握研究
对象和方法;明确机会成本和生产的 可能性边界
▪ 教学重点和难点 ▪ 研究对象、机会成本
2020/3/3
3
▪ 第一节 经济学简史 ▪ 第二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稀缺与效率;三个基本问题 ▪ 第三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社会的技术可能性 ▪ 投入和产出;生产可能性边界;机
▪ 1.用文字表述一种经济模型的含义。 例如,均衡的国民产出水平的决定条 件是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或者投资等 于储蓄。这一表述就是国民产出的模 型。
2020/3/3
35
▪ 2.用数学形式表示经济变量之间的 关系。例如,需求函数: ▪ QD=ƒ(p,x1,x2,…xn);
▪ 供给函数: ▪ QS=ƒ(p,y1,y2,…yn)。
2020/3/3
31
▪ 边际分析方法是通过考察某些因素 微小的增量变动对被影响的事物带 来的变化。
▪ “边际”就是因变量关于自变量的 变化率,或者是自变量变化一个单 位时因变量的改变量。在边际分析 中,总是最后一个单位的变动具有 决定作用。
2020/3/3
32
▪ 三.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 静态分析是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 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所 需要的条件。例如,假定对谷物的供 求状况为已知的,就可以据此找出今 年谷物达到供求相等时的均衡产量和 均衡价格。只要供求条件不变,今年 谷物的产量和价格就处于静止不变的 状态。
题,是“描述性”的。例如,如果其他因
素保持不变,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时,消费者将减少需求
。 量 2020/3/3
28
▪ 规范分析是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 什么”,研究社会经济问题“应该 是怎样解决的”,是“命令性”的。
▪ 例如,政府应该提高最低工资,以 帮助低收入的工人。
2020/3/3
29
▪ 微观经济学主要采用实证分析方法 (福利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等,基 本上采用规范分析方法)。宏观经 济学主要采用规范分析方法。
2020/3/3
43
▪ 一.投入和产出
▪ 投入又称生产要素,指在生产物品 和劳务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产品和劳 务。
▪ 分为四类:劳动、土地、资本和企 业家才能。其中,劳动是由人类提 供的脑力和体力。
▪ 需要注意,如果按经济学的习惯,上式将 表示为:x=a+by
2020/3/3
40
▪ 4.用图表列示各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及 其变化。经济模型反映的经济变量关 系是否符合实际,与假定条件有重要 关系。
▪ 同时,还要记住经济学研究的逻辑。 经济理论通过对一系列经济活动的分 析,包括买卖、投资、消费和储蓄、 国际贸易等等,然后进行一般化的抽 象,最后得出经济学的结论。
▪ 经济学因为研究稀缺性,被称为“忧 郁的科学”。
▪ 因为物品是有限的,需求是无限的, 就提出“效率”的概念。
2020/3/3
22
▪ 效率指有效地利用资源以满足人们 的愿望和需要。这使经济学成为一 门重要的学科。
▪ 经济学的独特贡献也在于承认稀缺 性并研究一个社会如何最有效地利 用资源。
2020/3/3
2020/3/3
36
▪ 3.用图形说明各种数据或经济变量之 间的关系及其变化。图形用于分析经 济概念和研究经济的发展趋势。
▪ 由于图形在经济模型中占有很大的比 重,而且经济学家经常用图形解释他 们的模型,因此,我们需要了解有关 识图的基本常识和方法。
2020/3/3
37
▪ (1)变量。变量是一种可以度量并且变化 的量,价格、工资、销售量等都是变量。 经济学经常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而图形 就是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工具。图形 上的水平线指横轴,通常称X轴;垂直线指 纵轴,通常称Y轴。横轴表示因变量,纵轴 表示自变量,因此,X(或者x)表示因变 量,Y(或者y)表示自变量,这与数学的 习惯不同。
2020/3/3
17
▪ 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从1890年到 1920年共出版8版,直到20世纪30年代 的凯恩斯理论产生之前,这部经典著 作在英国乃至其它许多国家的经济学 界占统治地位长达40年之久。
2020/3/3
18
▪ (2)凯恩斯主义。现代宏观经济学诞 生 的 标 志 , 是 凯 恩 斯 1936 年 出 版 的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2020/3/3
6
▪ 荷兰经济学家沃尔弗,在1941年 发表的《需求的收入弹性,一个 微观经济和一个宏观经济的解释》 一文中使用了“微观经济”和 “宏观经济”两个词。
2020/3/3
7
▪ 沃尔弗指出,“微观经济的解释是 说明一个个人或一个家庭的收入和 支出与某一种商品的费用之间的关 系”,“宏观经济的解释是从大量 的个人或家庭的总收入和总支出之 间的相应关系中引申出来的”。
23
▪ 稀缺性表明,社会供给的将少于社 会需求的;稀缺性不能满足每个人 都得到最好的生活水平。
2020/3/3
24
▪ 与“双重主题”相连的问题是,一 个社会或经济组织必须面对和解决 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 产、为谁生产。
▪ (1)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是在诸多 的可能生产的物品和劳务中,应该 生产多少以及何时生产。
会成本
2020/3/3
4
导言
▪ 开篇,主要说明经济学的两个分 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 学”产生和发展的脉络。
▪ 同时,明确微观和宏观经济学的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020/3/3
5
第一节 经济学简史
▪ 1.微观和宏观等名词的产生
▪ 挪威的弗瑞希是最早使用这两个词的。 弗瑞希1933年《动态经济学中的扩散 问题和冲击问题》论文中,认为要用 两种类型(微观和宏观动态分析)的动 态分析法研究经济周期。
2020/3/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1
▪ 需要注意的是,在推理和论证的过 程中,当分析一个变量对于经济体 系的影响时,一定要保持其他不变。
2020/3/3
42
第四节 社会的技术可能性
▪ 在第二节,曾归纳出经济学的双重 主题:稀缺与效率以及经济组织所 面临的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 生产三个基本问题。
▪ 本节是进一步说明。
2020/3/3
25
▪ (2)如何生产是一个社会必须决定 使用何种资源以及采用何种生产技 术,谁来生产。
▪ (3)为谁生产是社会生产的物品和 劳务如何分配。
2020/3/3
26
需求(面包、 住房、医疗)
产品市场
产品市场 的价格
供给(面包、 住房、医疗)
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消费者
要素的所有者
生产什么 如何生产 为谁生产
2020/3/3
33
▪ 比较静态分析,简言之,是比较一个 变动过程的起点和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