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铁站施工测量方案

地铁站施工测量方案

一、工程概况水贝站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布心路上,南侧为罗湖工业区,北侧为中华自行车有限公司、深圳天众塑胶有限公司,周边建筑物密集,交通繁忙人流、车辆密度大。

本站位于布心路北侧地下,顺布心路东西走向布置,车站中心里程为YDK12+542.500;车站起点桩号 YDK12+428.241,终点桩号 K12+620.300 全长192.059m,标准断段宽17.3m,总建筑面积9189.026 ㎡,车站主体结构采用两层两跨现浇混凝土结构,采用明挖顺筑法施工。

基坑开挖深度约 17.5m,车站共设 2 个通道3 个出入口,分别设置于布心路。

二、测量施工方案编制依据1、《深圳市轨道交通二期3 号线工程》招投标文件2、《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3、《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934、《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5、《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 50308-1999三、施工部署1、总体施工流程1)车站主体围护结构施工根据图纸结合现场条件,先行施工明挖车站的围护结构,在围护结构护坡桩、桩顶连接冠梁全部连续的前提下,进行第一步土方开挖、桩间锚喷及基坑钢支撑施工;第二道钢支撑预加应力后,分层开挖至基坑底;再进行主体结构施工。

2)车站主体明挖施工流程车站围护结构→接地网施工→地基处理→站台层垫层→站台层底板、0.5 米侧墙→ 拆第四道支撑→拆第三道钢支撑→站台层结构→站台层顶板→拆第二道钢支撑→地下二层结构→地下二层顶板→地下一层结构→顶板→拆第一道钢支撑→结构回填2、测量组织机构的设置项目经理部下设测量队,隶属于项目经理部技术质量部。

主任工程师一名,技术员两名,一名测量主管,二名测量工。

所有测量人员持证上岗。

(如下表)3、主要测量仪器设备四、控制测量1、平面控制测量1)平面加密控制导线点的布设利用甲方委托单位所交付的水贝站的3 个四等精密导线网点D3015、D3016、D3017A以及加密导线网 SD1、SD2 作为车站的首级控制。

利用 SD1、SD2 为起边,在车站周边布设 CZD1 、 CZD2 、 CZD3 三点附和到 D3016 、 D3015 。

导线点布置见【水贝站平面控制示意图】。

翠竹站平面控制示意图2)测量仪器日本生产的SET230PK 型全站仪(配有成套的反射棱镜、觇牌)。

3)观测方法水平角观测采用方向观测法进行,每测站观测2 测回;边长采用往返测量的方法,往测和返测的水平距离较差不大于 3mm。

4)平面加密控制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注:(1)表中 n 为测站数;( 2 )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 1 :1000 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平均边长及总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的2 倍。

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21)高程控制点的布设在甲方委托单位所交付的水贝站水准基点 S311、S312 利用车站加密导线点做为水贝站高程控制网。

路线采用附和水准路线。

2)测量仪器观测时使用SDL30M 电子精密水准仪(配套条码铟瓦尺)。

3)测量方法观测时采用两次仪器高法进行往返测量,两次仪器高差大于 10cm,每一测段的测站数为偶数。

4)高程控制测量的技术要求:倍;2)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km); n 为测站数。

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为了确保施工按照设计的要求准确进行,施工放线工作必须有严格的检查和检测制度。

对于施工控制测量的成果,经自检和驻地监理审批,向施工监理部门提出检测申请(申请单与成果)。

由施工监理部门通知测量监理进行检测。

经过测量监理检测合格后施工单位方可按线施工。

1)施工控制测量成果的检查:①检查起始数据的正确性,避免用错数据;②变换计算方法重新计算所有数据;③依据测量规范的要求检查原始记录。

2)控制测量成果的检测:重新组织测量人员,变换测量仪器(等精度或高精度),改变测量路线﹑变换测量方法对测量成果逐一进行检测,避免漏测。

3)检测精度要求按照规定的同等级精度作业要求进行,及时地提出检测成果报告。

当检测成果与原测成果互差小于2 倍中误差时,用原测成果;若大于2 倍中误差或发现粗差时,由监理会同施工单位测量人员采取专项检测来处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检测导线点的点位互差≤±10mm;检测地面高程点的高程互差≤±3mm;检测导线起始边(基线边)方位角的互差≤±10″;检测相邻高程点的高程互差≤±3mm;检测导线边的边长互差≤±5mm。

五、施工测量1.地下连续梁的施工测量1)测量仪器日本产索佳SET-2110 型全站仪,跟踪杆,TDJ2型经纬仪,C32Ⅱ自动安平水准仪,5m 铝合金塔尺。

2)测量方法根据施工图纸所给定的每槽连续梁的的位置,计算其中线坐标,采用极坐标法用 SET-2110 型全站仪和跟踪杆来完成,每个控制桩的点位误差〈±10mm,在导墙开前做好栓,在导墙施工完成后,在导墙上测出高程控制线来控制连续墙的深度。

桩位测设完成后要更换控制点进行自检, 然后再报请监理进行验桩。

在验线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

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在成槽后下钢筋笼时对控制点进行检测,并利用栓桩对钢筋笼进行定位,确保连续墙的平面位置。

并利用测绳检测槽深,与导墙上的高程控制线结合计算槽底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基坑开挖施工测量1)测量仪器C32Ⅱ自动安平水准仪,5m 铝合金塔尺。

2)测量方法在连续墙施工完成后,用水准仪在连续墙上每10m段测一水平面来控制首层土方开挖。

首层开挖时根据【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考虑出入口、风井及其车站配套设施的以确定开挖深度。

基坑开挖时,由于是分层施工,及时向基坑内导入高程,每层土的开挖控制线均以水平面的方式控制,高程线宜高出土面 0.5m 为宜。

当挖至槽底时测设10m*10m 的方格网,方格网节点标高值不得超过设计值 5cm 。

控制槽底高程,确宝槽不超挖和少挖。

在垫层支摸前,从地面往基坑底做整体高程传递:在基坑底做三个固定水准点,水准点的布置应结合【施工组织设计】,尽量布置在结构施工不影响的位置,利用钢尺悬挂配标准拉力(50N)的重物,用水准仪独立观测三点,再以这三点做检校。

高程传递示意见下图基坑高程传递同时做基坑的平面控制,平面控制可采用全站仪直接投点,在基坑的四个角点做控制点观测时采用盘左盘右两测回测角、测距并计算控制点坐标,以四点连测平差后作为基坑底的控制网。

利用余弦定律用悬挂钢丝来检测控制点的准确性。

具体做法:利用地面2 个导线点作为基准点。

在基坑里悬挂两条钢丝,在钢丝上放置贴片(反射片),钢丝下挂上重物浸泡在水桶中,防止钢丝摆动。

用全站仪观测基线与钢丝的夹角,并利用贴片测仪器到钢丝的距离,计算出钢丝的轴心坐标。

在基坑底的控制点上架设仪器,观测两条钢丝的夹角、距离。

利用余弦公式计算控制点的坐标,从而判断控制点的可靠性。

观测过程见下图3.结构施工测量1)底板施工测量在垫层施工完成后,在垫层上利用控制点采用极坐标法,测设边墙、结构拄、预留孔洞的轴线的具体位置,并用墨斗弹出墨线指导施工。

1)结构柱的施工结构柱的钢筋绑扎之前,根据设计图纸计算出所有的结构柱的平面坐标,用全站仪采用极坐标的方法在底板垫层上测设结构柱中心的位置,并用墨斗弹出结构拄的内模、外模线,点位的放样误差≤±10mm,同时测设出柱位控制桩,控制桩的连线一条平行车站主轴线,另外一条垂直车站主轴线,每条线的两侧测设2 个控制桩。

结构柱的垂直度用两台经纬仪控制,经纬仪安放在控制桩上,待模板牢固后复核模板的中心位置和垂直度,防止结构柱发生位移和倾斜现象。

2)结构底板、顶板的梁、边墙的施工在垫层上用全站仪采用极坐标的方法测设底板梁和边墙的轴线、起点、终点、拐点,且在轴线的方向上、梁或边墙的两端测设控制桩,在垫层上弹出轴线和模板线,放线的误差≤±10mm。

在混凝土浇注之前复核模板的宽度和位置。

模板牢固后、浇注混凝土之前,利用水准仪将梁或边墙的层面标高线测设在模板的内侧上(或测设下返500mm 的高程控制线)。

顶板梁施工时,在模板的安装过程中,及时测设梁的轴线、模板的宽度线和模板高度的控制点,轴线的放线误差≤±10mm,模板宽度的放线误差+15~+10mm 之内,高度放线误差+10~0mm 之内。

1)出入口、风亭定位利用施工加密的控制点,依据设计图纸提供的出入口、风亭坐标,极坐标法放出出入口、风亭的四个角点,并利用不同的控制点进行校核,放线误差应小于±10mm。

放线后应进行拴桩。

2)通道定位依据给出的通道两侧各拐点的坐标,计算出通道中线座标复核无误后,使用全站仪用极坐标法进行放线,为避免粗差,极坐标时采用左、右角投点,两次投点取中数。

3)高程引测为保证风亭、出入口及通道施工正确性,高程控制应进行数次控制,在明挖段采用水准或全站仪三角高程的方法进行高程控制及时地将高程导入洞内,并有相应的闭合条件。

通道打通后及时地和车站进行贯通,以保证通道和车站高程的统一性。

5、与既有建筑物的接口测量由于本车站南北为盾构施工的区间,为了保证工程保质、保量的顺利进行,必须保证预留的区间出入口的精准度。

具体措施为:1)区间出入口轴线上点的三维坐标(X﹑Y﹑Z),经多人计算无误后,上报监理工程师进行复核。

2)当具备条件时,及时与控制导线进行联测,利用平差后的成果进行点位调整。

3)控制导线应与相临标段的控制导线进行联测,确保精度相等。

6、出入口暗挖段的测量1)本车站采用明挖法施工,出入口过路段采用暗挖法施工。

暗挖竖井施工完成后,依据地面导线控制点直接向竖井内投设复测支导线进行观测,直到暗挖隧道的施工。

2)利用地面的水准点向竖井内进行高程传递测量,高程传递独立进行 3 次,取 3 次的算术平均值做为最后值。

具体方法如下:1)悬挂钢尺,检查钢尺是否为自由悬挂,在钢尺下端挂标准拉力相符的重物;2)井上读取近井水准基点上的水准尺的读数,井下读取高程传入点上水准尺的读数;3)井上﹑下同时读取钢尺上的读数;4)重复 2)的步骤;5)高程传递必须进行三次,每次钢尺错动10 cm --20 cm,三次高差较差不大于 3mm 时,取其平均值作为最后值。

3)利用复测支导线的观测成果,用极坐标法测设开挖断面的轴线(隧道主轴线的东、西偏移线)上的点,用于指导隧洞施工的掘进方向。

随着施工的进行,轴线点测设在施工洞的顶板上,每组 3个点,点间距不小于50cm;同时进行复测支导线测量,根据测量成果及时调整开挖洞的轴线方向。

4)隧道开挖洞的高程点测设在隧道的侧墙上,具体的高程为拱顶向下 1m,刚进洞时隧道每掘进1m 测设一个高程点,进洞以后隧道每掘进5m 测设一个高程点。

7、车站与区间隧道的贯通测量为保证车站与区间隧道的一致性,在施工二衬之前,应进行车站和区间隧道的控制点和线路中线贯通测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