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题一、(一)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
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时却又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有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问题:1、哪些句子是写云的“姿态万千”的?请用“”画出。
2、哪些句子是写云的“变化无常”的?请用“”画出。
3、请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写一段话。
(二)“飞翔”的蜘蛛有一天黄昏,我发现一只蜘蛛在后院的两檐之间结了一张很大的网。
难道蜘蛛会飞?要不,从这个檐头到那个檐头,中间一丈余宽,第一根线是怎么拉过去的?带着这个疑问,我把院子里所有的蜘蛛网都搅毁了。
后来,经过我细细地观察,才发现它走了许多弯路——从一个檐头起,打结,顺墙而下,一步一步向前爬行,小心翼翼地翘起尾部,不让丝落在地面的沙石或别的物体上。
走过空地,再爬上对面的檐头,高度差不多了,或者说它满意了,再把丝收紧。
收第一根丝要半个多小时,直到成一条直线。
以后的进程一般比第一根丝的安置要快多了,尽管它很复杂,但蜘蛛对此十分熟练,操作起来,仿佛是一种愉快的表演似的。
于是,我记住了:蜘蛛是不会飞翔的,但它照样能把网结在空中。
奇迹是执著创造的。
问题:1.题目中的“飞翔”为什么带引号?2.蜘蛛的第一根线是怎样拉过去的?3.结尾作者为什么说“奇迹是执著创造的”?你能再举几个例子说明这句话吗?二、绿孔雀寨古时候,橄榄坝人的祖先一直过着流浪的生活。
一天,突然从天上传来一阵阵叫声:“到橄榄坝去,那里会让你们过上幸福的好日子!”大家抬头一看,原来是一只绿孔雀,绿孔雀说完,就展翅向远处飞去。
人们跟着绿孔雀向前跑。
跑啊,跑啊,人们历尽了艰难困苦,终于到了大坝子。
但是,那里到处是沼泽,成群的蚊子黑压压地飞来飞去。
有的人看了,说:“绿孔雀不是骗大家吗?”好多人受不了这里的环境,都纷纷离开了,继续过他们的流浪生活去了。
但是,一些坚强的人留了下来,决心用自己的双手建设橄榄坝。
一年年过去了,橄榄坝慢慢变了样。
一片片整齐的竹楼,竹楼周围是数不清的竹丛和果树,有芒果、木瓜、荔枝、柚子、芭蕉……一树树、一枝枝挂满累累果实,远处是郁郁葱葱的树林,成群的牲畜,金黄的稻田……绿孔雀没有骗人。
后来人们为纪念绿孔雀,就把这个建好的寨子重新起名为“绿孔雀寨”。
问题:1.文中第自然段写的是坚强的人们用双手建设好橄榄坝的。
2.填空:()的竹林()的牲畜()的稻田3.仿照例词写词语。
一枝枝郁郁葱葱三、内心的力量我在林中的小路上,静听着一群无名的小鸟在树枝上啼叫,声音是那样的悦、和谐,使你感到在这树林的世界里,是如此美妙、幸福。
猛然间,我发现身边的一棵松树,有几处十分显眼的新的斧痕。
这是谁伤害了这棵松树呢?这不是正常的砍伐,这是不能宽恕的摧残……于是,我感到一种宁静、幸福被破坏了,粗暴和残割引起了我的愤怒。
过了几天,我又来到这树林里,特意来看望那棵被伤害的松树。
我发现那早先被砍伤的地方,溢出了一层透明的油脂,像给伤痕敷上了一层药膏,开裂的树皮在慢慢吻合。
又过了几天,我几乎是快步跑进树林,一口气冲到那砍伤的松树身边。
我忽然发现,在慢慢枯干的油脂下面,原来被斧子砍伤的地方,已经全部愈合了,松树用它自身的抵抗(或者叫反抗),战胜了罪恶的破坏、不可饶恕的摧残。
我一时怔住了:这种蕴藏在松树内心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呵;我,我问自己,我内心的力量呢?⒈根据下面的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⑴非常好听。
( )⑵用力量制止对方进攻。
( )⒉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鸣叫( ) 摧毁( ) 符合( )⒊本文的主题是阐明内心力量的强大,引起人们的反思,激励人们发挥自身内在的力量。
这一观点抽象而有一定深度,作者运用了“形象表达法”。
他是通过写什么来表达这一观点的?⒋想一想,“形象表达法”和一味的说教相比,有什么好处?⒌作者在结尾用了一个问句,是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⒍写出短文通过对什么的描写,表达了怎样的思想?五、(一)要使我惊奇的是,所有的池水也来自同一条溪流,溪水流到各个水池里,颜色却各不相同。
有的上边的池水是咖啡色,流处下边的池就变成了柠檬黄;有的左边的池水是湖蓝色的,注进右边的池却变成了橄榄绿;有的水池只有一种颜色,有的一个水池呈现出多种色彩。
如果把各池的水舀起来一看,却又跟着普遍清水一样,什么颜色也没有了。
明明是清水,在不同的池子里怎么会显出各种不同的颜色呢?原来池底生着许多石笋,而这些石笋表现又凝结着一层细腻的石粉。
在阳光照射下,石笋就像一面面高低不平的反光镜,把阳光折射成各种美丽的颜色。
⒈摘录四个描写颜色的词语。
、、、⒉写使我惊奇的原因的句子。
⒊用“——”画出一个比喻句,并写出用什么比喻什么?七、我真后悔记得那是我7岁读一年级,家里生活十分贫困,穷得叮当响。
爸爸、妈妈外出打工,只剩下我和年迈古稀的奶奶一起居住。
那时,学校要求购买校服,一套要60元。
我回家问奶奶,奶奶噙着眼泪,露出了为难的表情对我说:“芳芳,奶奶慢慢给你想办法。
”后来,我去舅舅家里玩,正好舅舅的桌上摆着60元钱,我用颤抖的手把舅舅的60元钱拿去,交给老师买校服了。
过了三天,奶奶拿着自己辛辛苦苦采茶挣来的钱交给我说:“芳芳,你把这60元钱交给老师买校服吧。
”这时我心里可着急了,这可怎么办呢?我一下子脸红到脖子上,无巧不成书,正巧我同班的同学小玲手捧着崭新校服来到我家,对我说:“芳芳,老师叫我把校服拿给你,”这时我心里更是忐忑不安。
奶奶用疑惑的目光看着我,问:“芳芳,没有交钱,怎么会有校服的。
”我低着头,支支吾吾地说:“是••••••我那天在••••••路上捡到60元,然后交给老师••••••”奶奶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我觉得事情再隐瞒不下去了,就哭泣着对奶奶说:“奶奶,这60元是从舅舅家里拿来的。
”奶奶听了抚摸我的头,和蔼可亲地对我说:“芳芳啊!我们家虽然穷,但也要穷得有志气。
俗话说‘小时偷针,长大偷金’。
”我在奶奶的鼓励下,终于把奶奶采茶挣来的钱还给舅舅,并向舅舅道歉,舅舅也夸奖我:“知错就改,是个好孩子。
”虽然这件事过去了很久,但在我脑海里还是记忆犹新。
每当我想起这件事就感到很惭愧、很后悔。
现在我明白了奶奶对我说的话:“小时偷针,长大偷金”的深刻含义,令我终生难忘。
1.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生活()目光()表情()校服2.根据给出的段意,用“//”把短文分成三段。
(1)我偷拿了舅舅60元钱,交给老师买校服。
(2)在奶奶的教育下,我把奶奶采茶挣的钱还给舅舅,幷道了歉。
(3)我明白了奶奶对我说的话,这件事令我终身难忘。
3.读了短文,你想对文中的小作者说些什么?我想对他说:八、我和科学交朋友以前,一提起科学,我就认为那是科学家和大人的事。
对于我们孩子来说,什么科学不科学,有什么呀!做事不用科学也行。
可是一件小事改变了我的看法,不仅让我明白了不管什么事都离不开科学的道理,而且还让我和科学交上了朋友。
记得那是几个月前的一次课后辅导课,我正要写语文作业,突然发现钢笔里没水了,就找来墨水准备灌。
平常,我很容易就能把笔杆拧开,可今天却怎么拧也拧不开了。
钢笔就像是和我作对似的,卡的紧紧的。
我找了好几个同学帮忙,还是拧不开。
放学铃响了,我回到家里,看见妈妈正在厨房忙着做饭,妈妈用围裙擦了擦手,用劲儿帮我拧。
但是妈妈也拿这支钢笔没办法。
这时,爸爸下班回家了,我连忙把一切说给了爸爸听,向他求援。
谁知爸爸却歪着头眨眨眼,就是不接我手中的钢笔。
他一边笑一边问我:“ 你学过自然吗?”“ 当然学过!”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
你知道物体受热膨胀,遇冷收缩的科学原理吗?我很生气,心想:我让您帮我拧开钢笔,您跟我说这个干什么?爸爸又说:“你好好想一想,能不能用这个科学原理自己拧开钢笔?”我一边听一边想:钢笔是由塑料和金属制成的,它不也会受热膨胀,遇冷收缩吗?嘿,有门!我连忙端来一杯热水,把钢笔放入水中浸了一会儿,又拿出来用冷水一冲,然后轻轻一拧,呀!开了,没想到用科学办事还真行!从那以后,我不但改变了对科学的看法,还利用科学解决了不少问题,而且和科学交上了好朋友。
我把踩扁的乒乓球放进热水中使它复原;用杠杆原理来撬起很重很重的箱子……老师和同学们都夸我爱科学了!我希望我们大家都要多学科学,多用科学,和科学交朋友。
1.用“———”画出“一边……一边……”的句子,然后造句。
2.概括第二自然段段意。
3.结合短文填表:遇到什么情况用何种科学知识结果如何4.本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在正确的后面打勾。
(1)文章赞扬了爸爸十分聪明。
()(2)文章说明了物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3)文章告诉我们要学科学,用科学,和科学交朋友。
(十二、(一)爬山虎爬山虎伸出绿色的小手,沿着高楼向上攀登。
当天空撒满明亮的星星时,它还在一步步地向前爬着。
它看见,一楼的窗口亮着灯光。
有位爷爷坐在灯下,一会儿轻轻地翻着书页,一会儿在纸上沙沙地写着。
他正在写科学论文呢!当它爬上二楼窗口,那里也亮着灯光。
有位叔叔拿着工具丁丁当当地敲打着。
为了搞技术革新,他回到家里还忙个不停。
三楼的窗口呢也亮着灯,它看见:有位阿姨拿着金灿灿的千里穗,这是沙漠里新收的小稻。
她高兴地看着,笑声飘出窗外。
爬山虎伸着绿色的小手,不停地向上攀登,攀登。
上面还有无数明亮的窗口向她眨眼睛哩!1.这篇短文描写“爬山虎”用了的修辞手法。
把“爬山虎”的比作小手。
2.把短文用"∥"分成三段,写出段意。
3.爬山虎不停地向上攀登,请你想象每到一层它还会看见什么?请把它写下来。
(二)王以昆可真爱劳动。
在学校里,他总是带头把教室,走廊打扫得干干净净。
在家里,他常常帮妈妈洗菜,洗碗,自己用的手帕,穿的袜子,从不要别人洗。
在车上,他见到老人或抱小孩的妇女就主动让座。
星期天,街道里大扫除,他又挖阴沟又扫地,干得可起劲啦!逢年过节,他总不忘去看望军属王大娘,并帮大娘买米买油,打扫卫生。
大家都夸他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1.文中围绕这句话写的。
2.该删去的句子是。
3.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王以昆爱劳动(二)十四、(一)毛主席爱读书毛主席小时候十分喜欢读书。
他特别喜欢阅读我国的古代小说。
13岁那年,他白天在田里劳动,非常辛苦;夜晚在油灯下认真读书。
不管是寒冷的冬天,还是炎热的夏天,他总是坚持读书。
有一次,毛主席在野外放牛。
他让牛在田边吃草,自己来到一棵大树下看起书来。
看着,看着,他竟忘记了他的牛。
突然,有人大喊:“牛吃菜啦!牛进我家菜园里吃菜啦!”毛主席听到了喊声,知道自己闯祸了。
1.文中的“闯祸”是指什么?2.用“――”画出短文的中心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