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D (“气韵生动”“以形写神”“朗朗如日月之入怀”等是魏晋风度的体现,不是原因。

)2.B (当时的文人能在“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等诗句中表达积极向上的情绪的原因是由于人的觉醒。

)3.A (钟嵘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着眼于艺术,推导不出钟嵘认为《古诗十九首》常常表达人生无常的慨叹的结论。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C (风:讽谏。

)5.C (“琴瑟和鸣”特指夫妻感情。

)6.B (“设譬引喻”错;异兽事件并没有提到“听从他的意见”。

) 7.(10分)(1)修筑两个城堡来抵御西夏人,招募老百姓去耕种土地。

耕种的人多,买入粮食价格就低,也就可以慢慢缓和河东粮食价格昂贵而依赖远处供给的忧虑。

(“制”“籴”“纾”各1分,大意2分,共5分。

)(2)我先前所说,心想立即就会施行,现在却没听到什么,这中间一定有小人说陛下正当壮年,怎么立即做不吉祥的事呢?(“向”“春秋鼎盛”“遽”各1分,大意2分,共5分。

)8. B."购"为"悬赏征求"之意9. A.10.C。

A项杨业并没有担心自己的安危;B项"用鹰犬逐雉兔"只是杨业比喻;D 项杨业出战并不是为了表明自己的勇敢。

11.(1)您一向被人称为'杨无敌',现在遇到敌人却逗留徘徊不与他们交战,莫非您还有其他的意图吗?【解析】("素""逗挠""得非……乎"各1分,句意通畅2分)(2)太宗皇帝待我恩重,(我本来)指望讨伐敌人、保卫边疆来报答皇恩,却反被奸臣逼迫出兵,致使军队惨败,我还有什么脸面求生呢!(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12.①繁华不再,物是人非②自然有常人生无常③向往范蠡的归隐生活13. 答案: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全诗八句无一不是景,无一不是情;八句皆是眼前景,又皆非眼前景。

明是风景,实是感慨。

诗人将“六朝文物”、“天淡云闲”、“鸟去鸟来”、“人歌人哭”、“深秋雨”、“落日风”、“参差烟树”等意象,真实的、虚构的、幻想的、古典的披着“眼前景”的模样一一入诗,“山色”“水声”“参差烟树”以及“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的昏暗色,都给全诗笼罩了一层似明似暗、如真如幻的梦幻感,这一切都暗示了诗人的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寄寓了功业不可久恃的感慨,心生弃绝功名、纵情山水的逍遥之念。

14、(1)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3)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4)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5)多于在庾之粟粒多于周身之帛缕(6)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15【答案】B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词义辨析的能力。

B项,“绘声绘色”指描绘声音和容貌,多用于说描写或描述得形象生动。

“惟妙惟肖”指“描写”“模仿”得美妙逼真;“栩栩如生”强调描述对象不是有生命的,多用于雕塑、画像之类。

所以选B。

16【答案】B试题分析:A项,成分残缺,在“销售”后面加“等问题”。

C项,句式杂糅,“这要求……”与”……才能胜任“,可以删去其中一个。

D项,表意不明,“一周”既可指“的作业”的天数,还可以指“作业”的数量。

17【答案】c18答案:“学校取得的赞助收入是否应该缴税?”19答案:(示例一) 你曾为一句话而感动过吗?假如没有感动过,那么你就到同学间、朋友中、家庭里,甚至街市上倾听吧,这世上,总有一句话是为你而讲述的,总有一股温情会静静地流进你的心田。

(示例二)你曾为一双眼打动过吗?假如没有打动过,那么你就到教室里、列车上、工棚中,甚至是餐桌上寻找吧,这世上,总有一双眼在为你闪烁着,总有一束光会瞬间点亮你的心灯。

【参考译文】司马光,字君实,是陕州夏县人。

他的父亲司马池,曾任天章阁待制。

司马光七岁的时候,严肃如同成年人,听别人讲《左氏春秋》,他特别喜爱,回家后将所听到的讲给家人,竟能说出其中的大意。

此后,他整天手不释卷。

宋仁宗宝元初年,司马光考中进士,这年他刚二十岁。

他不喜欢华丽,“闻喜宴”唯独司马光不戴花,一位同中进士的人告诉他说:“君王赏赐的花,不可违背。

”于是司马光才戴上一枝。

司马光跟随庞籍,担任并州判官。

麟州屈野河西良田颇多,西夏人蚕食这一带土地,已成为河东的祸患。

庞籍命令司马光去巡视,司马光建议说:“修筑两个城堡来抵御西夏人,招募老百姓去耕种土地。

耕种的人多,买入粮食的价格就低,也就可以慢慢缓和河东粮食价格昂贵而依赖远处供给的忧虑。

”庞籍听从了他的计策。

麟州将领郭恩勇敢却有点狂妄,率兵在夜间渡河,不设防备,被敌方消灭,庞籍因此获罪,离开了麟州。

司马光三次上书陈述郭恩覆灭是自己的过失,但没有得到答复。

庞籍死后,司马光上堂拜见他的妻子,待她像母亲一样,抚养他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当时的人都很称赞他。

后来,司马光改任直秘阁、开封府推官。

这时,交趾贡纳一种奇怪的野兽,说是麟,司马光说:“真假不得而知,即使是真的,不是自己来的也不能说明是祥瑞之兆,希望送还他们的所献之物。

”他又写了一篇赋进行讽谏。

他又修撰起居注,供职礼部。

有关部门说有日食,按惯例,日食不满度数,或京师看不见,都应当上表祝贺。

司马光说:“四方都看得见,京师看不见,这说明君王被阴险邪恶的小人所蒙蔽;天下的人都知道,唯独朝廷不知道,它所带来的灾害会更厉害,不应当庆贺。

”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

仁宗身体不好,可国家的继承人还没有确定,天下的人都很忧虑却不敢说话。

谏官范镇首先发表自己的看法,司马光在并州听说后,也发表意见,并且赠送书信给范镇,劝他以死抗争。

到这时,司马光又对皇上当面说:“我过去在并州作通判,所上的文书三章,希望陛下果断笃行。

”皇帝深思了好久,然后说:“莫非想要挑选宗室后代作为继承人吗?这的确是忠臣说的话,只是别人不敢说罢了。

”司马光说:“我说这个,自己认为一定会招来死罪,没想到皇上如此开明,竟然接受了。

”皇上说:“这有什么不好,古今都有这类事。

”司马光退朝后没有听说有诏令,就又上书说:“我前面所说,心想立即就会施行,现在却没听到什么,这中间一定有小人说陛下正当壮年,怎么立即(就)做不吉祥的事?那些小人没有长远的考虑,只是想在仓猝之间,拉拢他们所着重的和友善的。

‘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能说得完吗?”皇帝大为感动,说:“将司马光的上书送到中书省。

”司马光见到韩琦等说:“诸公趁早商定,他日宫中半夜传出寸纸,把某人作为继承人,全国的人不敢违背。

”韩琦等双手作揖说:“不敢不尽力。

”不久,下诏让英宗负责宗正事务,英宗一再推辞,不肯答应,于是被立为皇子。

英宗又说自己有病,不肯入宫。

司马光说:“皇子推辞富贵,已经快一个月了,可见他比一般人贤惠得多。

然而,对父亲的召唤不答应,君王征召,却不肯应征,希望以臣下的道义来责备皇子,想必他一定会入宫。

”英宗果然接受了征召。

杨业是并州太原人。

父亲杨信,担任后汉麟州刺史。

杨业少年时性格豪爽,不拘小节,喜欢仗义行侠,善于骑马射箭,喜爱打猎。

每次打猎,所得猎物总要比同伴多一倍。

杨业曾对他的同伴说:“我以后当将军领兵打仗,也会像(打猎时)用鹰犬去追逐野鸡和兔子一样。

”他青年时代奉事北汉皇帝刘崇,但任保卫指挥使,并凭勇猛矫健而闻名。

经过多次提升以后,出任北汉建雄军节度使。

在战争中多次立功,所到的地方每战必胜,北汉人都称他为“杨无敌”。

宋太宗亲征北汉至太原,平日早就听说杨业的名声,曾经出重金想购求他。

不久,太原城在宋军的包围下已成了一座孤城,形势危在旦夕,杨业劝北汉主刘继元主动投隆,以保全太原城中百姓的生命。

刘继元投降后,宋太宗派遣宫中的使者召见杨业,十分高兴,让杨业担任右领军卫大将军。

(出征北汉的)大军凯旋回朝后,又加授杨业郑州刺史之职。

宋太宗认为杨业在边防事务方面富有经验,又升任他为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

正当契丹军队侵入雁门关,杨业率领部下数千骑兵从代州北面的西陉寨出发,从小路迁到雁门关的北口,由北向南从契丹军队的背后发动攻击契丹,将契丹军队打得一败涂地。

因立有战功,杨业被升为云州观察使,仍兼管郑州、代州之事。

从此,契丹军队一看见杨业的军旗,就立即退兵逃走。

雍熙三年(986),宋朝军队开始了对契丹的大举征伐,任用忠武军节度使潘美担任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令杨业为潘美的副手。

不久,宋太宗下诏书,要将云、应、寰、朔四州的居民迁往内地,命令潘美等人率领部下的军队护送这些居民。

这时,契丹皇太后萧氏与她的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一起率领十几万军队重新攻陷寰州。

杨业对潘美等人说:“现在辽国军队正处在士气最旺盛的时候,不能同他们交战。

”然而,监军王亻先说:“您一向被人称为‘杨无敌’,怎么现在遇到敌人却逗留徘徊不与交战呢?莫非您还有其他的意图吗?”杨业说:“我并非贪生怕死,只因为现在时机对我方不利,白白牺牲士兵而不能立功。

(既然)现在您拿不愿牺牲来责备我,那我就当在你们之前先出战。

”临出兵前,杨业流着眼泪对潘美说:“这次出兵必定失败。

”于是,杨业指着(代州西北的)陈家谷口说:“请各位将军在这里埋伏下步兵和弓箭手,分成左右两翼准备支援。

等我战败退到这里时,你们就用伏兵从左右两边夹击敌军救援我。

不然的话,只怕我会全军覆灭,不剩一人了!”潘美就与王侁带领部下士兵在陈家谷口排好阵式。

从寅时一直守到巳时,王侁派人登上托逻台了望前面战场,以为契丹军队被杨业打败逃走,就想与杨业争功,马上带领军队离开陈家谷口。

潘美不能阻挡,于是他(带领军队)沿着交河向西南前进了二十里。

不久,听到了杨业兵败的消息,潘美立即指挥军队退却。

杨业奋力战斗,从中午一直打到傍晚,果然他到达了谷口。

望见谷口无救兵,就捶胸悲恸。

只能接着率部下兵士奋力作战,受伤达几十处,士兵们也几乎全部战死,杨业还亲手斩杀了百十来个敌人。

后来因为战马受了重伤,无法前进,于是被契丹军队俘虏。

他的儿子杨延玉也在这次战斗中牺牲。

杨业于是仰天长叹道:“太宗皇帝待我恩重,我本来指望可以讨伐敌人、保卫边疆来报答皇恩,谁知却被奸臣逼迫出兵,致使军队遭惨败,我还有什么脸面活下来呢!”于是绝食三天而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