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
第一章导论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
答: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
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
2.国民生产总值
答: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或地区的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与GNP这两个统计指标在统计思想上反映了是按国土原则还是国民原则进行统计的区分。
GDP按国土原则进行统计,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由本国国民所创造的,都被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GNP按国民原则进行统计,凡是本国国民收入,不管生产要素是否在国内,都被计入国民生产总值。
3.国内生产净值
答:国内生产净值(Net Domestic Product)简称NDP,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里,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净值。
国内生产净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减去所有常住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即:NDP=GDP-资本折旧。
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双重角度来看,NDP的价值要远远大于GDP,也即衡量一国经济总量用国内生产净值指标要比国内生产总值指标优越得多。
相对于GDP,NDP考虑到了“消耗”或者说“折旧”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真正诠释了生产、增长及总价值与消耗、效率、净价值之间的关系。
4.国民收入
答:国民收入即NI,指一国居民在物品和劳务生产中赚得的总收入。
国民收入的核算公式为:
NI=NDP-企业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
二、简答题
1.在经济周期性的波动中,哪些宏观变量与周期波动同步?哪些变量具有超前性?
答:(1)失业率。
在经济周期的收缩期,失业率通常会上升;在扩张期,失业率则会下降;在经济周期的峰顶,失业率保持在最低水平;而谷底时的失业率则达到最高点。
失业率与周期波动是同步的。
(2)股票价格。
一般来讲,股票价格能够反映经济周期的演变,并且由于其往往领先于经济活动的变化,因而具有一定的预测性。
因此,股票价格常常被认为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
(3)通货膨胀率。
当经济步入收缩期时,通货膨胀率往往随之下降,严重时甚至出现
负数,也就是出现了通货紧缩。
而当经济回升时,又常常伴随着通货膨胀率的上升。
在大多数情况下,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的走向吻合,并且,通货膨胀的波动往往比经济周期的波动更为剧烈。
2.简述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的联系与区别。
答: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或一地区的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1)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的联系
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具体来看:
①“在一定时期内”强调计算期的问题,说明国民收入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不包括已有的商品的交易,例如,古画、二手房、二手车等的交易额是不计入当年的GDP和GNP 的,因为它们在生产出来的当年已经被计入当年的GDP和GNP,重复交易的产值不再计入,而其中发生的交易佣金是要计入GDP和GNP的。
②“生产”强调两者核算的是所生产的而不是所销售的,即不完全经过交换的,只要是生产出来的,无论卖没卖出去,全部都要计入GDP和GNP。
另外,“生产”也暗示着必须把与生产无关的、既不提供物品也不提供劳务的活动所带来的价值排除在GDP和GNP的核算之外。
③两者核算的都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这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同时也可以避免由于经济结果不同所带来的数据的不可比性。
④两者核算的都是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不经过市场交换的经济活动所创造的价值不被计入GDP和GNP。
⑤两者核算的都是“总和”的概念。
(2)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
①范围不同。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的是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所有常住单位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它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是一个地域概念。
GNP是本国国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是一个国民概念,即无论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处于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本国国民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记入国民生产总值。
②衡量方法不同。
GDP是按国土原则核算的生产经营的最终成果。
GNP是按国民原则核算的,只要是本国(或地区)居民,无论是否在本国境内(或地区内)居住,其生产和经营活动新创造的增加值都应该计算在内。
③内容不同。
国内生产总值是“生产”概念,而国民生产总值是“收入”概念。
④两者的数值不一定相等。
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国外净要素收入。
国外净要素收入是指从国外得到的生产要素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即GNP=GDP+(本国居民从外国获得的收入-外国居民从本国获得的收入)。
可见,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3.一个净贷方必然是一个债权国,对吗?为什么?
答:不对。
理由如下:
如果在一个特定的时期中,经常项目为正值,那么从整体上讲,该国居民是在向其他国家出借资金,是净贷方;当经常项目为负值时,则意味着该国居民总体上是在向其他国家借
入资金,是净借方。
与经常项目相对应,净国际投资衡量的是一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已发生的资金借贷引起的未清偿头寸的净存量,或者说一国居民和政府持有的所有其他国家资产数量与其他国家居民和政府持有的该国资产数量的差额。
若净国际投资为正值,意味着国内居民拥有对其他国家的净债权存量,从而该国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是债权国;若净国际投资为负值,则意味着国内居民对其他国家负有净债务存量,该国为债务国。
相邻两年的净国际投资存量的差额正是后一年的经常项目流量。
因此,一个净贷方既可能是债务国,也可能是债权国,但一个经常性的净贷方必然是债权国。
这就是流量与存量的关系。
4.请谈谈凯恩斯理论与古典学派的主要分歧。
答:凯恩斯理论与古典学派的主要分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市场机制的有效性
市场机制是否有效的核心是价格、工资是否具备充分伸缩性。
凯恩斯理论认为,价格、工资缺乏伸缩性,市场不能出清,市场调节机制不是有效的;而古典学派则认为,价格、工资具备伸缩性,市场能够出清,市场调节机制是有效的。
(2)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凯恩斯学派认为,市场不能自我出清,政府必须担负起市场出清的任务,政府干预经济是必要的;而古典学派则认为,市场能够自我出清,政府没有必要对经济进行干预。
5.请指出以下各项交易是否能计入我国的GDP;如果能,请说明其分别是GDP中的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及净出口中的哪一部分;如果不能,请说明原因:
(1)国内消费者购买一台二手的海信电视机;
(2)国内投资者购买2000股海信电器股票;
(3)海信电器库存电视机增加一万台;
(4)也门政府购买1000台新的海信电视机;
(5)政府向海信公司的下岗工人提供失业救济金。
答:(1)国内消费者购买一台二手的海信电视机不计入我国的GDP。
理由如下:GDP 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
消费者购买的这台二手海信电视机在生产时已计入当年GDP,不能再计入当期GDP。
(2)国内投资者购买2000股海信电器股票不能计入我国的GDP。
理由如下:购买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
购买股票对个人而言是一种投资,但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因为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是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厂房、设备或存货的行为。
(3)海信电器库存电视机增加一万台需要计入我国的GDP,属于库存投资的增加,应计入投资部分。
(4)也门政府购买1000台新的海信电视机需要计入我国的GDP,是GDP中净出口的一部分。
(5)政府向海信公司的下岗工人提供失业救济金属于政府转移支付,不能计入我国的GDP。
理由如下: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收入从一些人或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并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因此不计入GDP。
6.能否认为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掉一些比少卖掉一些时,GDP增加要多一些?
答:不能。
该公司对GDP的贡献主要体现于它在某年生产了多少汽车,而不是卖掉多少汽车。
多卖掉一些汽车还是少卖掉一些汽车,只会使存货投资多一些或少一些,而不会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