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高考四川卷理综化学试题解析

2016年高考四川卷理综化学试题解析

1.(2016 四川 1)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氯气作水杀菌消毒剂B.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C.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D.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B解析:考察化学与生活。

A项中Cl 2+H2O HClO+HCl,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可对水进行杀菌消毒;B项中硅胶仅起到吸水干燥的作用,不涉及化学变化;C项中SO2可对纸浆进行漂白,这个过程涉及化学变化;D项中被蚊虫叮咬会产生蚁酸HCOOH,肥皂水显碱性,涂抹肥皂水发生酸碱中和,可清洗叮咬处。

故选B。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断考点定位: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物质的用途名师点睛:本题以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用途为载体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抓住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改变、个数不增减,原子核不发生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二者缺一不可。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多从化学的视角关注生活,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题目较易。

2.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 将某溶液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B 常温下,将铁片浸入足量浓硫酸中铁片不溶解常温下,铁与浓硫酸一定没有发生化学反应C 向某食盐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溶液颜色不变该食盐中一定没有添加KIO3D 向苯酚钠溶液中滴加乙酸溶液溶液变浑浊相同条件下,乙酸的酸性一定比苯酚强D解析:A、将某溶液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可能含有碳酸氢根离子、碳酸根、亚硫酸根、亚硫酸氢根等离子,错误;B、铁在常温下在浓硫酸中钝化,发生了化学反应,错误;C、碘酸钾和淀粉不反应,碘单质遇到淀粉才显蓝色,错误;D、苯酚钠和乙酸反应生成苯酚和乙酸钠,说明乙酸酸性比苯酚强,故正确。

解析:考察实验操作和物质鉴别。

A项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有CO2和SO2,故原溶液中可能含有CO32-、HCO3-、SO32-、HSO3-;B项中常温下铁片浸入浓硫酸中发生钝化,钝化是化学变化; C项中淀粉溶液遇碘单质变为蓝色,并不是遇碘元素变为蓝色,故不能证明该食盐中一定没有添加KIO3;D项中发生反应C6H5ONa+CH3COOH→C6H5OH+CH3COONa,该反应是强酸制弱酸,可以说明相同条件下乙酸的酸性强于苯酚。

故选D。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分析、评价,离子检验,元素化合物知识。

名师点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的考查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点。

该题型是选择题中化学实验考查的常见题型。

解答此类题目注意逐项分析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实验方案的科学性、简约性和环保性;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科学性;还要注意分析实验操作、现象和实验结论是否存在逻辑关系。

平时学习中要注意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要分析、理解到位,包括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题目难度中等。

3. (2016 四川 3)下列关于离子共存或离子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H+、Cl-、MnO4-B.pH=2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NH4+、SiO32-C.Fe2+与H2O2在酸性溶液中的反应:2Fe2++H2O2+2H+=2Fe3++2H2OD.稀硫酸和Ba(OH)2溶液反应:H++SO42-+Ba2++OH-=BaSO4↓+H2OC考点:离子共存问题。

专题: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A.无色溶液中不能存在有颜色的离子;B.pH=2的溶液呈酸性,弱酸的酸根离子不能大量存在;C.Fe2+与H2O2在酸性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铁离子和水;D.离子的配比数不符合反应的实际。

解答:解:A.MnO4-是紫色,不可能存在无色溶液中,故A错误;B.pH=2的溶液呈酸性,硅酸根离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硅酸沉淀,故B错误;C.Fe2+与H2O2在酸性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铁离子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2++H2 O2+2H+═2Fe3++2H2O满足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故C正确;D.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比例应为2:1,应为2H++SO42-+Ba2++2OH-═BaSO4↓+2H2O,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离子共存以及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以及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以及离子的性质,难度不大。

考点定位:考查离子反应,离子共存和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名师点睛:解离子共存问题要注意:①审清题目的隐含信息:颜色、酸碱性、特殊反应和题目的要求,如“一定能”、“可能”、“一定不能”等,②理清哪种离子和哪种离子间发生何种反应,如复分解、氧化还原反、络合和水解相互促进的反应,③结合要求作出正确判断。

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注意“七查”。

1.“一查”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2.“二查”“反应条件”“连接符号”“↑”“↓”是否使用恰当。

3.“三查”拆分是否正确。

4.“四查”是否“漏写”离子反应。

5.“五查”是否符合三个守恒(1)质量守恒;(2)电荷守恒;(3)得失电子守恒。

6.“六查”是否符合离子配比。

7.“七查”反应物的“量”——过量、少量、足量等。

4. (2016 四川 4)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4g镁在足量的O2中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0.1N AB.标准状况下,5.6 L CO2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5N AC.氢原子数为0.4N A的CH3OH分子中含有的σ键数为0.4N AD.0.1 L 0.5 mol/L CH3COOH溶液中含有的H+数为0.05N AB解析:A、2.4 g镁的物质的量为2.4/24=0.1 mol,反应中失去0.2 mol电子,故错误;B、标准状况下5.6 L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5.6/22.4=0.25 mol,含有的氧原子为0.5 mol,故正确;C、甲醇的结构为CH3OH,氢原子数为0.4N A的甲醇分子为0.1 mol,含有5molσ键,故错误;D、醋酸是弱酸,不能完全电离,故错误。

考点定位: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相关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名师点睛:本题型为新课标高考的常见题型。

解答本类题目要审清选项中涉及的以下几个方面:①要审清所求粒子的种类,如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②涉及物质的体积时要审清物质的状态和温度、压强,③涉及中子数和化学键的计算,要审清相关物质的结构和特殊物质的摩尔质量,④涉及化学反应要明确相关反应的特点和电子转移;⑤涉及溶液中的微粒要关注电离和水解;⑥要注意审清运算公式。

5. (2016 四川 5)某电动汽车配载一种可充放电的锂离子电池。

放电时电池的总反应为:Li1-x CoO2+Li x C6=LiCoO2+ C6(x<1)。

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放电时,Li+在电解质中由负极向正极迁移B.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 x C6-x e-= x Li++ C6C.充电时,若转移1 mol e-,石墨C6电极将增重7x gD.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CoO2-x e-=Li1-x CoO2+Li+C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专题:电化学专题。

分析:放电时的反应为Li1-x CoO2+Li x C6═LiCoO2+C6,Co元素的化合价降低,Co得到电子,则Li1-x CoO2为正极,Li x C6为负极,Li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变成Li+,结合原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充电是放电的逆过程,据此解答。

解答:解:放电时的反应为Li 1-x CoO 2+Li x C 6═LiCoO 2+C 6,Co 元素的化合价降低,Co 得到电子,则Li 1-x CoO 2为正极,Li x C 6为负极,Li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变成Li +,结合原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充电是放电的逆过程,A.放电时,负极Li x C 6失去电子得到Li +,在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则Li +在电解质中由负极向正极迁移,故A 正确;B.放电时,负极Li x C 6失去电子产生Li +,电极反应式为Li x C 6-xe -═xLi ++C 6,故B 正确;C.充电时,石墨(C 6)电极变成Li x C 6,电极反应式为:xLi ++C 6+xe -═Li x C 6,则石墨(C 6)电极增重的质量就是锂离子的质量,根据关系式:xLi +~~~xe -1mol 1mol可知若转移1mole -,就增重1molLi +,即7g ,故C 错误;D.正极上Co 元素化合价降低,放电时,电池的正极反应为:Li 1-x CoO 2+xLi ++xe -═LiCoO 2,充电是放电的逆反应,故D 正确;故选:C 。

点评:本题考查二次电池的充放电原理,明确电池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及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即可解答,注意与氧化还原反应的结合,在写电极反应式时注意装置中有自由移动的Li +,C 选项考查学生的仔细程度,难度适中。

考点定位:考查电化学原理的应用,化学电源。

名师点睛:电化学问题分析思路:首先要根据题给信息和装置确定考查的是原电池和电解池,然后根据反应类型、电子和电流方向、电解质中的离子流向、电极材料和实验现象等确定装置的两极,结合电极材料和离子种类、放电顺序确定放电的微粒,结合溶液的酸碱性、反应物和生成物结合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确定电极反应式,进一步确定总反应进行作答。

涉及电化学计算要紧抓电子守恒,涉及酸碱性分析要根据电极反应分析电极周围的pH 变化,根据总反应分析整个过程中的pH 变化。

6. (2016 四川 6)一定条件下,CH 4与H 2O(g)发生反应:CH 4(g)+H 2O(g)CO(g)+3H 2(g),设起始n (H 2O )n (CH 4)=Z ,在恒压下,平衡时ϕ(CH 4)的体积分数与Z 和T (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焓变ΔH >0B.图中Z 的大小为a >3>bC.图中X 点对应的平衡混合物中n (H 2O )n (CH 4)=3 D.温度不变时,图中X 点对应的平衡在加压后ϕ(CH 4)减小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A.由图可知,T 升高时φ(CH 4)减小;B.由图可知,以n (H 2O )n (CH 4)=3时作比较,结合平衡移动可知n (H 2O )n (CH 4)越大,甲烷的含量越小; C.起始n (H 2O )n (CH 4)=3,结合温度升高对平衡移动判断;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平衡移动的因素、图象分析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选项B为解答的难点,题目难度不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