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

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进展。

知识、技能和自我认知三个层面的目标知识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差不多概念,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了解大学时期人的心理进展特征及异常表现,掌握自我调适的差不多知识。

技能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自我探究技能,心理调适技能及心理进展技能。

如学习进展技能、环境适应技能、压力治理技能、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治理技能、人际交往技能等。

自我认知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能够对自己的躯体条件、心理状况、行为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调适或寻求关心,积极探究适合自己并适应社会的生活状态。

课程内容:第一章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第二章了解自我,进展自我第三章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第一章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第一节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心理活动: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知觉、经历、注意、思维、想象)、情感、意志个性—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兴趣、世界观第二节心理健康的标准一、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观:“健康是一种完全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完善状态,而非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定义细则为:(一)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疲劳和紧张;(二)积极乐观,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三)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四)自我操纵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五)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六)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七)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八)头发有光泽、无头屑;(九)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易发炎;(十)肌肉、皮肤有弹性,步伐轻松自如。

其中,前5条为心理健康的内容,后5条则为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二、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心理健康的10条标准:1、充分的安全感;2、充分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恰当评估;3、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4、与现实环境能保持接触;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行为与这一时期的年龄特征相符合;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适度的情绪表达及操纵;9、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对个人需要做恰当的满足;10、在不违背团体的要求下,能做有限度的个性发挥。

1、充分的安全感对人、对世界的信任感。

心理健康的人对人怀有普遍的善意,待人真诚,因为他们相信人性中好的一面。

比例:信任感多于不信任感。

因此能够持续不断的尝试和冒险,生活比不人多了专门多机会和可能。

自信:相信自己能够处理任何情况儿童出生后得到成人们的关怀、爱抚,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就会感到安全,形成对人的信任感;假如这种关怀不一致,爱抚不够或没有,就会对人对世界产生疑惧,形成不信任感。

2、充分了解自己,接纳自己了解自己,对自我评价客观,不偏高也不偏低;(身高自评、长相、不妄自尊大,同时充分认识、挖掘自我的潜能。

不断整容的人)不管自己“美丑”,不怕照镜子,同时不为此过分忧虑;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目标既符合自己的实际,也符合周围世界的实际。

在充分了解自我、了解世界的基础上,心理健康的人都有特不明确的、符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4、与现实环境能保持接触对外界发生的一切保持适当兴趣和接触。

不单枪匹马地进行“风车大战”,也可不能与所有的时髦并肩前行。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在人生进展的每一时期,从童年开始,能专门好地度过各种危机,处理各种问题,自我调整和修复,“可持续地、健康地成长和进展”对自己和世界的看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既不退缩也不躲避,而是认真总结经验;不重复过去的失败经验,进行新的尝试;有弹性。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有亲热的朋友,正常的同事及领导关系。

人健康成长所经历的人际环境:家庭(父母或抚养人)—学校(老师,同龄人)—同性友谊—异性爱恋—自己组建家庭。

对人性的不完善有深刻的认识并同意,清晰地明白如何与不完善的人打交道。

只与美好共舞。

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操纵心理健康的人也有喜怒哀乐,同时将它表达出来,而不是过分压抑。

即能做到荣辱不惊,也能同意自己不良的心情。

但对自己的情绪有敏锐的自省能力,对不良情绪及时调整,不让它接着下去。

9、在不违反社会规范的前提下,对个人需要做恰当的满足。

不是苦行僧,认识并满足个人的需要,善待自己。

10、在不违背团体的要求下,能做有限度的个性发挥。

能专门好地与团体相融,必要时能突出自己。

(不怕出头)三、国内学者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了解自我,悦纳自我,同意他人,善与人处,正视现实,同意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工作,能协调与操尽情绪,心境良好,人格完整和谐;智力正常,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能在日常生活中与同龄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包括同性朋友和异性朋友。

2.在行为上能够扮演适当的性不角色。

3 .接纳自己的躯体和容貌。

只是分炫耀自己的优点,也只是分掩饰自己的缺点,发挥最大潜能。

4.情绪表达渐趋成熟独立。

凡事不再依靠父母或其他成人的支持与爱护。

5.有经济独立的信心。

6.能够选择适合自己能力和兴趣的职业,而且肯努力奋发,为取得该种职业而预备。

7.认真考虑选择婚姻对象,并开始预备成家过独立的家庭生活。

8.在知识、观念等各方面,都能达到作为一个公民所需要的标准。

9.乐于参与社会活动,也能在社会活动中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10.在个人的行为导向上,能建立起自己的价值道德标准。

现代公民标准:1、理性思维2、独立推断力3、开放的视野4、平和的心态5、不卑不亢的人际交往6、一定的社会责任心心理健康的等级1、高度健康:符合马斯洛提出的十条标准。

(在人群中不到10%)2、一般健康:表现为心情经常愉快,适应能力强,善于与不人相处,能较好地完成同龄人进展水平应完成的活动,具有调节情绪的能力。

(70%左右)3、轻度失调:表现出不具有同龄人所应有的愉快,和他人相处略感困难,生活自理有些吃力。

若主动调节或通过专业人士的关心,可恢复常态。

(15%左右)4、严峻病态心理:表现为严峻的适应失调,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工作。

如不及时治疗还会进一步恶化,成为精神病患者。

(不到5%)以辨证、进展的眼光看待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五、阻碍心理健康的因素(一)家庭(二)学校环境(三)社会环境(四)自我努力第二节心理咨询简介(心理咨询预约电话64287012)心理咨询是应用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采纳咨询者与被咨询者间的相互反应与关系,解决被咨询者所面对的心理困难,减少焦虑、忧郁、恐惧等精神症状,改善行为,包括对人对事的看法,并促进人格成熟,能以较有效的适应方式来处理心理问题。

第三节大学生心理困惑及异常心理一、差不多误区:(一)分不清什么事能够操纵的,什么事不能够操纵。

对生理自我的操纵:拿面前的书-够月亮;让自己深呼吸-让心跳慢下来;读一小时书-15分钟应该看到里面去多少页;努力学习,争取第一-必须拿第一;生理自我无法操纵的事:疲乏时开小差,上台前会紧张,失恋后会痛苦,痛苦、焦虑、兴奋时工作效率、经历力、注意力会下降。

对不人的操纵:我对他(她)那么好,他(她)也应该对我好;争取得到他的爱,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不达目的,同归于尽;想方设法改变不人。

误区:能够操纵的、自我该负责的常常不做,客观的不能操纵的却非要操纵(二)非得有成就。

出去一天,就要收回一天的收益,干事业,就要出人头地。

(三)追求完美。

要求自己:做就做最好,一定要赢。

要求不人:“让自己周围的人百分百对自己中意”幸免追求天天“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从小事着手1000件快乐小事:在有哈气的镜子上用手指画画;《天气预报》里报道某个地点的天气比你住的地点还要糟;突然发觉口袋里有钞票;发觉自己一直记着儿时好友的电话号码;随手打开的书页正好是你要看的那页;用新牙刷刷牙;听到肉放到油锅里的声音;你内心正想着某人时,那个人就给你打来了电话;追上差不多驶出站的公交车或火车;当你要走进电梯时,有人为你按着电梯门;商品上的标签被完完整整第撕掉;清空电脑回收箱;解开一个超难解的绳结;发觉你认为是周四的那天事实上是周五;你打算买的东西正好大减价;躺在新换的床单上睡觉;手指上扎的刺终于出来了;你老总有事今天早走了;发觉你下一年的生日正好是周日;在酷暑天喝一杯冰水;汽车行驶时把手伸出车窗;打嗝时突然停止;在无人踩过的雪地上留下第一个脚印;结账时发觉自己排在最快的队伍里;收到一封手写的信;当你觉得又累又困时,有人扔给你一条毯子;空气里的烤面包味;买东西有正合适的零钞票;把汤汁洒在衣服上洗后没留下痕迹;拼上拼图的最后一片;淋浴的水温刚刚好;打开手机时发觉一堆未看的短信。

幸福的三A法则:心态:生活永久可不能称心如意;天灾人祸不可幸免;视角:像小孩一样看到每一件小事惊喜的一面;做你自己:如何酷如何生活,去想去的地点,讲想讲的话,做想做的事。

(四)天天要欢乐。

喜怒哀乐,生则有之。

二、大学生的不合理观念艾利斯提出的11个不合理信念:(一)一个人绝对需要生活中每一位重要他人的喜爱与赞扬。

相信那个信念,就会花许多心思与时刻取悦他人,以求得对他的欣赏。

使人丧失自己,没有足够时刻去追求其它欢乐,也会使人丧失安全感(时时担心能否被不人接纳或接纳的程度如何等),结果只能令自己感到失望、受挫、沮丧。

(二)一个人是否有价值,决定于他在人生的每个环节都有能力和成就。

凡事尽力而为,只是分计较成败得失,因为重要的是参与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假如要求自己十全十美,或过分要求自己在某一方面有成就,为自己制定不能达到的目标,只能让自己永久当个失败者,在自己导演的悲剧中徒自悲伤。

(三)世界上有些人是卑劣的、邪恶的、是坏人,应该对他们进行严厉的责备与惩处。

(四)事不如意即可怕又悲惨。

一个有理性的人应该正视不如意的事,寻求改善之法;即使无力改变,也要善于从困境中学习。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五)人的不愉快是外界因素造成的,人不能操纵自己的痛苦与困惑。

外在事物并不能损害我们,倒是我们对这些事物的信念与态度让我们自己受了损害。

(六)关于危险和可怕的事物,人应该特不关怀,要不断做出关注,还要随时留意它可能会再发生。

(七)关于困难与责任,躲避比面对要容易得多。

躲避困难与责任,只能得到临时的解脱,有时因延误时机使问题变得越来越难解决。

相关主题